● 王偉東
紅藤消炎灌腸液具清熱解毒,活血化瘀功效,臨床用于附件炎、盆腔炎。其成分為大血藤、野菊花、蒲公英、地丁、敗醬草、三棱、莪術(醋制)、桃仁、延胡索(醋制)、香附(醋制)、木香等11味中藥,因處方中多味藥有抗菌、消炎的作用,對試驗菌采用常規(guī)方法做微生物限度檢查時,對陽性試驗菌干擾,陽性試驗菌的回收率達不到藥典要求的不低于70%。我們采用薄膜過濾法[1],按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相關規(guī)定[2]進行試驗,結(jié)果表明,該法省時、易操作,適用于紅藤消炎灌腸液微生物限度檢查。
1.1 儀器 凈化工作臺(szk-202安徽省蚌埠凈化設備有限公司)、隔水式恒溫培養(yǎng)箱(PYX_DHS-40*50上海市躍進醫(yī)療器械廠)、立式滅菌器(3260J山東新華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薄膜過濾器(杭州泰林生物技術有限公司)、集菌儀(H601杭州高得醫(yī)療器械有限公司)。
1.2 培養(yǎng)基 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培養(yǎng)基、改良馬丁氏液體培養(yǎng)基、改良馬丁氏瓊脂培養(yǎng)基、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yǎng)基、溴化十六烷三甲胺瓊脂培養(yǎng)基,均由北京陸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3 稀釋劑 氯化鈉-蛋白胨緩沖液,北京陸橋技術有限公司生產(chǎn)。
1.4 菌種 大腸埃希菌[CMCC(B)44102]、金黃色葡萄球菌[CMCC(B)26003]、銅綠假單胞菌[CMCC(B)10104]、枯草芽孢桿菌[CMCC(B)63501]、白色念珠菌[CMCC(F)98001]、黑曲霉[CMCC(F)98003]由中國藥品生物制品檢定所提供,所有菌種均為第4代。
1.5 樣品 紅藤消炎灌腸液(500ml/瓶),黃石市中醫(yī)院制劑室提供。
2.1.1 菌液制備 接種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的新鮮培養(yǎng)物至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中,35℃培養(yǎng)18~24h,取上述新鮮培養(yǎng)物1ml,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活菌數(shù)50~100cfu·ml-1,備用。接種白色念珠菌的新鮮培養(yǎng)物至改良馬丁氏液體培養(yǎng)基中,25℃培養(yǎng)18~24h,取上述新鮮培養(yǎng)物 1ml,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活菌數(shù)50~100cfu·ml-1,備用。接種黑曲霉的新鮮培養(yǎng)物至改良馬丁氏瓊脂斜面培養(yǎng)基中,25℃培養(yǎng)1周,加5ml的0.9%無菌氯化鈉溶液,洗下霉菌孢子,吸出菌液,用標準比濁管比濁,取上述新鮮培養(yǎng)物1ml,用0.9%無菌氯化鈉溶液,稀釋至活菌數(shù)50 ~100cfu·ml-1,備用。
2.1.2 供試液制備 吸取樣品10ml至有無菌玻璃珠的250ml三角燒瓶中,加90ml無菌的稀釋液,混勻,使成1∶10的供試液。取上述供試液10ml(相當于樣品1ml),加入100ml無菌稀釋液中,混勻,過濾,接著用200ml的稀釋劑沖洗,消除抑菌成分后,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于規(guī)定的瓊脂平板上培養(yǎng)。
2.1.3 回收率測定
(1)試驗組:分別取1∶10的供試液10ml(相當于樣品1ml),各加入100ml無菌稀釋液中,混勻,過濾,接著用400ml的稀釋劑沖洗,預留100ml稀釋劑各加入大腸埃希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枯草芽孢桿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菌各1ml(50~100cfu·ml-1),按薄膜過濾法,取出濾膜,菌面朝上,貼于規(guī)定的瓊脂平板上,置規(guī)定溫度培養(yǎng)24~72h,逐目觀察結(jié)果。
(2)菌液組:除不加供試液外,其余操作同試驗組。
(3)供試品對照組:除不加菌懸液外,其余操作同試驗組。
(4)稀釋劑對照組:用稀釋液取代供試液,其余操作同試驗組。
2.1.4 回收率計算 驗證試驗進行3次獨立的平行試驗,并分別計算各試驗菌每次試驗的回收率。
(1)試驗組的菌回收率=
(2)稀釋劑對照組的菌回收率=
2.2.1 試驗組 分別取1∶10的供試液10ml(相當于樣品1ml),各加入100ml無菌稀釋液中,混勻,過濾,接著用400ml的稀釋劑沖洗,預留100ml稀釋劑,分別加入金黃色葡萄球菌液1ml(50~100cfu·ml-1)、銅綠假單胞菌液1ml(50~100cfu·ml-1),按薄膜過濾法過濾,取出濾膜,菌面朝上,分別貼于甘露醇氯化鈉瓊脂培養(yǎng)基、溴化十六烷三甲胺瓊脂培養(yǎng)基中35℃培養(yǎng)24h。
2.2.2 陰性對照組:用稀釋劑10ml,替代供試液及驗證菌液,按試驗組進行檢查和培養(yǎng)。
2.2.3 陽性對照組:除不加供試液外,其余操作同試驗組。
3.1 細菌數(shù)、霉菌和酵母菌數(shù)測定方法的驗證結(jié)果 回收率見表1,該試驗對5種菌種的回收率均高于70%。
表1 薄膜過濾法菌落計數(shù)及回收率測定
3.2 控制菌檢查方法的驗證結(jié)果 試驗組檢出金黃色葡萄球、銅綠假單胞菌;陽性對照組檢出金黃色葡萄球、銅綠假單胞菌;陰性對照組無菌生長。該方法能檢出金黃色葡萄球、銅綠假單胞菌,適合于該制劑的控制菌檢查。
藥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結(jié)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在進行微生物檢測時,只有在該檢測條件下的樣品濃度不足以抑制污染微生物的生長,才能使供試品中污染的微生物得以真實反映。因此,藥品的微生物限度檢查應通過驗證試驗證明所采用的方法是適宜的,方可使用[3]。中藥制劑多為含有多種成分的復方制劑,同時生產(chǎn)中使用含抑菌作用的輔料以及加入抑菌劑或防腐劑等原因,影響微生物檢查結(jié)果的因素更多,必須采取合適的試驗方法去除制劑的抑菌作用,才能真實反映制劑受污染的程度[4]。
通常,對無抑菌作用的制劑可用常規(guī)法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對抑菌作用較弱的制劑可通過稀釋培養(yǎng)基來消除其抑菌作用。本文作者實際工作中對紅藤消炎灌腸液進行微生物限度檢查時,發(fā)現(xiàn)該制劑具有很強的抑菌活性,不能直接采用常規(guī)法或稀釋培養(yǎng)基法。本文采用薄膜過濾法,去除其抑菌活性成分,進行驗證試驗。為保證試驗的科學性和準確性,本試驗嚴格按照《中國藥典》規(guī)定,選擇5種菌株進行驗證,結(jié)果表明,采用薄膜過濾法可有效消除紅藤消炎灌腸液抑菌作用,各菌回收率均>70% ,同時控制菌的檢查方法能有效檢出控制菌,該方法適合紅藤消炎灌腸液的微生物限度檢查。
[1]馬緒榮,蘇德模.藥品微生物學檢驗手冊[M].北京:科學出版社.
[2]國家藥典委員會.中國藥典2010年版(二部)[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10:附錄 XIJ,107.
[3]曹雄偉.最新藥品微生物檢驗方法與操作標準規(guī)范及無菌隔離技術實用手冊.上卷[S].北京: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2009:261.
[4]陳華龍,王莉蓓,譚莉萍.姜膽咳喘片微生物限度檢查方法的驗證[J].中國實驗方劑學雜志,2010,(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