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竹,周子毓,饒金濤
(東北電力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吉林 吉林 132012)
國際承包項目是各國承包商在國際市場上承擔某項工程的建設任務,取得一定報酬的經濟活動,一般都按照國際標準的招投標程序進行[1]。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各對外公司在國際工程承包、咨詢和勞務市場中披荊斬棘、奮勇拼搏。然而,在國際承包的過程中,風險無處不在,無時不有。風險會帶來災難,風險與利潤并存。由于國內外存在政治、經濟、文化、氣候、法律、宗教等多方面的差異,國際承包項目會遭遇更多方面的風險。
國際總承包電力建設項目的風險是無可避免、客觀存在的,并貫穿整個項目實施的始終。雖然不能回避和消除風險,但我們可以預測風險,實施對風險的防范措施,建立風險評價模型,來減少風險給工程項目造成的經濟損失和社會影響。
我國是從風險決策開始研究風險問題的,起步很晚,直到90年代國內集中研究經濟宏觀風險評價、環(huán)境風險分析、投資以及金融風險評價,而后才逐步擴展到工程領域[2]。
近年來,國內學者也對風險管理內容進行了深層次的研究。從已發(fā)表的論文來看,胡志國(2008)學者在《EPC總承包項目風險管理淺析》一文中指出,EPC總承包方式在施工過程中需要承擔更多更大的風險。文章通過分析EPC總承包項目的特點和其風險的特點,探討加強風險管理的措施。鄔親敏(2008)學者在《海外工程風險管理初探》一文中,圍繞著競爭日趨激烈的海外工程市場,以海外工程風險的分類總結為基礎,結合新加坡和印尼兩地工程項目的實戰(zhàn)經驗,對海外工程風險管理的方法進行初步探索,研究出一些有效的風險管理措施。林衛(wèi)宇、林炳華和林濟群(2009)三位學者在《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研究》中介紹了工程項目風險管理意義,總結了國內外項目風險管理的狀況,分析風險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電力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新設想。邵軍義、董坤濤等學者(2011)在《國際工程項目風險評價研究》中根據(jù)國際工程項目承包風險評價的相關問題,構建了國際工程項目風險評價指標體系,并且總結提出了以證據(jù)理論與模糊綜合評價為基礎的國際工程承包風險評價方法。
西方國家對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理論的研究開展得比較早,其研究也比較深入。從1916年,法國科學管理專家亨利·法約爾在其著作《工業(yè)管理與一般管理》一書中首先將風險管理納入企業(yè)經營管理之中,到20世紀70年代以后,風險管理運動在全球掀起,共經過五十多年。從已出版的著作和發(fā)表的論文看,英國的學者J·R·Turner在其著作《The Handbook of Project-based Management》中有一章討論了關于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有關問題。此外,由英國的Butterworth-Heinemann Ltd主辦的《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jectManagement》是最具代表性的期刊,當中經常登載關于工程項目風險管理的文章。另外,Akintola S Akintoye和Malcolm J Macleod利用一個工程風險管理的調查問卷,對風險識別、風險費用、風險控制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研究,提出幾種有效風險處理方法。L.Bing和Robert Lee-Kong Tiog等人重點研究了國際工程聯(lián)合風險體(Jiont Ventures)的風險因素,他們將這些因素分為內部風險因素、工程風險因素和外部風險因素三類,而且對每一類加以分析。Abraham Warszawski和Rafael Sacks等學者還提出風險多因素分析模型,它可以量化工程風險評估,從而大大提高風險管理的準確性。
電力工程(Electric power engineering)是電能生產、輸送、分配相關的工程,有時還包括把電作為動力能源在多種領域中應用的工程[3]。電力工程作為電能的實現(xiàn)載體,是國家的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國家的根本。
工程總承包區(qū)別于一般的承包形式,是總承包的企業(yè)受業(yè)主(投資商)的委托,按照合同規(guī)定,對項目進行勘查、設計、采購、施工、試運行和竣工驗收等實行全過程或若干階段的承包[4]??偝邪钠髽I(yè)對工程的質量、安全、工期和造價全面負責。工程總承包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幾種:EPC(設計采購施工,交鑰匙總承包,),設計-施工總承包(D-B),設計-采購總承包(E-P),采購-施工總承包(P-C)[5]。
總承包的形式可以縮短工期、降低投資的目的,可以使承包項目以高速、低成本的狀態(tài)進行下去。總承包的關鍵是依賴專業(yè)分包商和標準化的過程控制與程序[6]??偝邪牧硪惶攸c是咨詢工程師提供專業(yè)完整的設計,但設計階段不出詳細設計(施工圖),它需要由承包商來完成。工程總承包有利于協(xié)調理清工程建設中的業(yè)主與承包商、勘察設計者與業(yè)主、分包與總包等各種復雜關系;減少了資源占用和管理成本,有利于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招標成本可以大幅度降低,有利于控制工程造價;可以確保質量和工期??偝邪J揭呀洺蔀楣こ探ㄔO的最高境界,所以對于工作組成員的素質要求遠高于具體施工管理組。其中的人才不僅是在專業(yè)上的技術專家,同時也是管理協(xié)調方面的能人。
圖1 風險識別過程
風險識別是風險管理的首步,也是其基礎。一個已識別的風險就不再是風險問題,而是管理問題。被識別是在事故發(fā)生之前,運用各種系統(tǒng)的、連續(xù)的方法來認識即將面臨的各種風險因素和分析事故發(fā)生的潛在原因[7]。風險識別不是一次就可以完成,而是在項目的運行中定期進行。
風險識別的方法多種多樣,尤其近年來,出現(xiàn)了一些更為科學合理、精確實用的方法。如專家調查法、流程圖法(因果分析法)、WBS分解法、SWOT分析法、安全檢查表等。
通過以上分析,總結出一種國際工程風險識別的過程,見圖1。
一個電力工程建設項目的投資巨大、組成部分眾多,為了使工程項目從投資策劃到竣工投產的整個過程能夠在比較安穩(wěn)的狀態(tài)下進行,風險管理人員需要對各方面的風險因素進行分類。
從風險來源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將這些風險指標分為外界風險和自身風險兩大類[8]。外界風險是指由于國家差別導致存在著各方面的風險,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商業(yè)風險、社會風險等。自身風險,即工程風險。從承包商的角度來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因素:合同風險;工程項目選擇不慎風險;執(zhí)行標準風險;國際海運風險;合同中規(guī)定結算幣種有貶值情況;工期罰款風險;技術方面的局限;信息不準確或有缺失;設計人員和監(jiān)理的刁鉆等。
根據(jù)以上對風險因素的分析,采用層次性工作分解結構的方法(WBS)[9],總結出表1的風險評價體系。
表1 國際總承包項目風險指標體系
印度尼西亞西蘇門答臘2X112MW燃煤電站項目[10](以下簡稱SUMBAR電站項目)是印尼國家電力公司(PT.PLN)為滿足蘇門答臘島首府巴東(PADANG)地區(qū)的電力需求而計劃建造的。SUMBAR電站項目是中技公司進入印度尼西亞電力市場的第二個大型電力EPC項目,整個項目由中技公司作為聯(lián)合體領導方負責EPC項目總承包,根據(jù)印度尼西亞的勞工法律,土建、安裝施工必須在印尼當?shù)胤职?,印尼REKEYASA INDUSTRI公司(以下簡稱REKIN)作為項目總承包的聯(lián)合體成員,承擔了整個工程的土建施工和部分設計工作。
(1)施工條件差,工程難度較大。由于項目現(xiàn)場是臨海邊的一片原始森林和山地,水、電及道路均不通,因此給電站施工帶來極大困難,開山平場工程量較大。
(2)工期要求非常緊,工期罰款風險。本項目合同規(guī)定工期為30和33個月。參照國內同類型機組的建設工期和國外因素的影響條件,建設工期是比較緊的。而且,項目現(xiàn)場條件也極為不利,前期和海洋工程量大,項目工期更顯緊張。
(3)執(zhí)行標準風險:項目采用標準高,標書規(guī)定了設計和設備制造必須符合相關國際標準。特別是本工程位置處于印度尼西亞構造地震帶,根據(jù)印度尼西亞地震標準屬于第六地震帶,使鍋爐鋼結構、主廠房鋼結構、全廠地基處理、海工結構的設計標準大大提高。
(4)設計院缺乏此類機組的現(xiàn)成設計資料,出圖進度面臨考驗。浙江電力設計院無設計CFB鍋爐機組的設計經驗,缺乏現(xiàn)成的圖紙和計算書,因此必須從頭做起,工作量較大,從而對設計進度帶來較大挑戰(zhàn)。
(5)費用預算緊張,并且面臨匯率升值、原材料漲價等諸多不利因素。本項目剔除代理費后的單位造價為910美元/千瓦,該造價在印尼同類型機組中偏低,而目前匯率和原材料漲價仍然走高,此單位造價已無法滿足項目實際預算費用的要求。
(6)國際海運的風險。本項目的安裝材料和設備絕大部分在國內采購,之后運往國外施工現(xiàn)場。蘇門答臘島的西蘇省,地方較偏僻,而且沒有固定航船班次,再加上北半球夏季雨水多、臺風頻繁,導致設備不能按時抵達,耽誤工期,還會造成設備腐蝕損壞等問題。
[1]牛利芳,田兵權.淺析工程項目中的風險識別方法[J].科學之友,2007(1):35-36.
[2]牛延軍.工程項目風險識別的依據(jù)與方法[J].管理縱橫,2011(9):24-25.
[3]孫建民.基于電力工程代建項目風險識別與分配的合同研究[J].上海電力,2011,34(5):407-410.
[4]趙育梅,呂廷杰.國際工程建設項目風險識別與對策[J].中國通信,2009(2):31-34.
[5]趙順平.國際承包工程風險的規(guī)避[J].水利水電工程造價,2000(2):37-40.
[6]方菁.國際承包工程投標可行性研究初探[J].中國建材,2010(7):95-97.
[7]朱瑤宏.國際工程風險實例分析[J].安徽建筑,2001(6):93-96.
[8]程杰.將風險識別細化到點點滴滴[J].施工企業(yè)管理,2011(12):44-46.
[9]張嵐.淺析WBS在項目中的應用與作用[J].商業(yè)現(xiàn)代化,2010(32):6-6.
[10]唐芳.建筑工程項目承包商風險識別與評價[J].建筑經濟,2007(8):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