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腦卒中是急性腦部血液灌注障礙引起的一類疾?。?]。引起腦卒中的因素很多,最常見的因素是動脈粥樣硬化,目前可以將腦卒中分出血性(腦出血)和缺血性(腦梗死)兩類[2]。是目前為止在老年人人群中致死以及致殘最多的疾病,更可怕的是腦卒中的發(fā)患者群開始由中老年人向年輕人邁進。隨著社會科學和醫(yī)學飛速的進步,腦卒中的致死率明顯降低,但是其致殘率仍是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是因為很多人沒有意識到積極的功能鍛煉以及康復護理的重要性。本文將對75例入選的腦卒中患者進行實驗,以了解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的積極影響。
1.1 一般資料 該項研究入選的75例腦卒中患者均為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年來我院就診的符合該研究入院標準的患者。分為兩組,觀察組39人,對照組36人,兩組病情輕重、平均年齡、性別構成比等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選標準 ①入選患者第一診斷是腦卒中,該診斷應符合1995年第四屆全國心腦血管病會議通過的腦卒中的診斷標準,并通過顱腦CT和/或顱腦MRI檢查證實。②患者為首次發(fā)病,病灶為單側,同時存在肢體功能障礙,患側上肢和/或下肢Brunnstrom分級在II-IV級。③年齡在40~70歲之間,發(fā)病后1個月內。④神志清楚,各項生命體征比較穩(wěn)定。⑤自愿參與本項研究有關評估與隨訪的康復期患者。
1.3 實驗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應用相同的常規(guī)治療藥物,對觀察組同時進行康復護理,將兩組患者利用Fugl-Meyer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進行比較??祻妥o理具體方法如下:①盡可能保持患肢良姿位:選擇軟硬合適的床墊,床鋪保持平整。在仰臥位時,頭及雙側肩關節(jié)要固定于枕上,偏癱側上肢放于一枕頭上,肘、腕、指關節(jié)盡量伸直,偏癱側臀部及下肢也固定在另一個枕頭上;在患側臥位時,頭位要固定,軀干略為后仰,背后和頭部放一枕頭固定,偏癱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內旋,偏癱側上肢,和軀干呈90°,下墊一枕頭,手放在枕頭上,肘關節(jié)盡量伸直,掌心向上,偏癱側下肢,膝關節(jié)略為彎曲,臀部伸直;在健側臥位時,頭位要固定,和軀干呈直線,軀干略為前傾,偏癱側肩關節(jié),向前平伸,偏癱側上肢,放于一枕頭上,和軀干呈100°,偏癱側下肢,膝關節(jié),臀部略為彎曲,腿腳放于一枕頭上。②定時使患者被動運動:大約每二小時幫助患者翻身1次,使平臥、健側臥位、患側臥位交替采用。幫助患者患肢由近端到遠端運動,每個關節(jié)運動3~4次,每次持續(xù)15 min左右。③進行抗痙攣訓練:大部分患者患側上肢以屈肌痙攣占優(yōu)勢,下肢以伸肌痙攣占優(yōu)勢。在臥位抗痙攣訓練時,采用Bobath式握手上舉上肢,使患側肩胛骨向前,患肘伸直,被動活動肩關節(jié)和肩胛帶。同時,仰臥位時雙腿屈曲,Bobath式握手抱住雙膝,將頭抬起,前后擺動使下肢更加屈曲。還應進行髖、膝屈曲訓練,踝背屈曲訓練。④坐位及坐位平衡訓練:盡早讓患者坐起,能防止肺部感染、靜脈血栓形成、壓瘡等并發(fā)癥。從而,使患者可以自己完成穿衣、吃飯、排便等日?;顒?,減少不良情緒,恢復信心。⑤心理治療:患者從相對健康的狀態(tài)突然變成生活不能自理,這個心理是十分難以轉變的,所以必須要及時與患者溝通,對其進行心理疏導,以樹立患者的自信心,正確勇敢的面對[3]。
1.4 判定標準 按 Fugl-Meyer評分(顯效:85~100分;有效:55~85分;無效:<50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進行評分(顯效:61~100分;有效:41~60分;無效:≤40分),分值越高,肢體功能康復效果越好。
1.5 定期隨訪 每2周隨訪一次,并對患者的康復訓練進行指導,經常保持通話,督促患者積極進行康復訓練,及時給予患者及家屬心理疏導和必要的幫助[4]。
1.6 統(tǒng)計學方法 研究所得數(shù)據均應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17.0統(tǒng)計。其中,計量資料應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應用χ2檢驗,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在入組后3個月末、6個月末的Fugl-Meyer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評估均優(yōu)于剛入組時;觀察組在3個月末、6個月末時的Fugl-Meyer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評估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同期評估;并且觀察組、對照組的6月末評估與3月末評估相比也有所改善。具體結果見表1。
表1 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shù)評分判定(±s,分)
表1 Fugl-Meyer和Barthel指數(shù)評分判定(±s,分)
注:與3個月、6個月比較,▲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P<0.05
對照組(36)時間 觀察組(39)指數(shù)剛入組 26.10±2.14▲ 32.13±2.10▲ 26.9±2.05▲ 32.12±1.79 Fugl-Meyer Barthel指數(shù) Fugl-Meyer Barthel▲36.26±3.01 44.23±2.53 3月個末 62.91±3.16# 49.67±2.98# 31.38±4.10 39.12±1.89 6個月末 85.34±4.26# 67.34±3.14#
康復訓練對于腦卒中患者的肢體功能恢復是非常有意義的,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減輕了患者家屬及社會的經濟負擔[5]。在本次研究中觀察組的Fugl-Meyer評分以及Barthel指數(shù)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并且觀察組6個月末的結果也較之前好轉,這一結果肯定了康復護理對于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的積極影響,值得推廣應用。
[1] 李小英,劉志娟,鄧暑芳,等.Orem自理模式在腦卒中康復期患者隨訪中的應用.護理學雜志,2011,(1):74-76.
[2] 彭文英,彭鮮艷,齊果平.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后抑郁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響.齊魯護理雜志,2010,(3):16-18.
[3] 李潔霞,梁妙玲.早期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肢體功能恢復的影響. 內科,2010,(4):429-431.
[4] 胡榮東,雷暢,胡泊.老年腦卒中患者后遺癥期康復護理研究進展.齊魯護理雜志,2011,(19):47-49.
[5] 鄭麗維,張冬梅,鐘桂欽.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因素與護理干預.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5):69-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