隗合金,錢 玲
(河北大學 教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SECI視角下英語詞匯記憶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設計研究
隗合金,錢 玲
(河北大學 教育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詞匯記憶是英語學習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生在記憶詞匯方面,往往投入大量的時間、精力,但由于缺乏必要的記憶情境和學習策略,記憶效果不甚理想。傳統(tǒng)記憶需要學生付出較多的注意,屬于外顯學習。本研究基于日本學者Nonaka的SECI模型,從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轉化的角度出發(fā),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將詞匯的記憶置于不同的知識場域中,構建符合SECI模型理念的專題學習網(wǎng)站,以實現(xiàn)學生對詞匯高效且長久的記憶。
詞匯記憶;隱性知識;顯性知識;SECI模型;專題學習網(wǎng)站
作為語言的基本單位,詞匯是進行思維和交際的重要元素,在英語學習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現(xiàn)實的問題是,很多學生投入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背單詞,但效果仍然不好。詞匯記憶對于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詞匯的教學策略和學習策略卻存在許多誤區(qū)。就教師而言,詞匯教學存在兩個極端:一是教師傾注幾乎所有的時間講解詞匯,然而卻把詞匯視為相互孤立的個體,不注重詞匯和語義之間的聯(lián)系;二是部分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詞匯講解,認為詞匯的記憶沒有什么方法而言,只能依靠死記硬背。而對于學生而言,從教師那里得不到好的記憶方法,也很少有人去歸納、總結詞匯間的聯(lián)系,導致死記硬背的詞匯絕大部分很快會被忘掉。
從心理語言學的觀點來看,記憶是信息的輸入、存儲和提取的過程。[1]詞匯記憶的關鍵是存儲在長時記憶中的詞匯量,也就是詞匯的心理表征。心理詞匯在人的大腦中是以網(wǎng)絡的形式分布的。在記憶詞匯時,記憶策略應當使短時記憶的單位增多,通過組成詞匯網(wǎng)絡結構的方式加速語言處理這樣有利于詞匯的輸入與組織,從而讓更多的詞匯信息迅速從短時記憶進入長時記憶。聯(lián)想記憶、組塊記憶、情景記憶對于這樣的任務非常適用。也就是說,創(chuàng)造利于英語詞匯記憶的情境、語境,注意詞匯的歸納與總結,幫助學生展開想象等方式對記憶的編碼與提取更有效,更符合學生記憶的特點。
波蘭尼(Polanyi)在1958年出版的《人的研究》一書中首次提出緘默知識的概念,他將人類所獲得的知識區(qū)分為“內(nèi)隱”和“外顯”兩種形式。緘默知識用來指那些無法言傳或不清楚的知識,而外顯知識是指那些通常意義上可以運用言語、文字或符號的方式加以表達的知識。[2]從動態(tài)的過程來看,在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存在著一種“連續(xù)性”或“譜系現(xiàn)象”,而不是截然不同的兩極。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區(qū)分不是絕對的,并且可以相互轉化。因此,可以說任何知識,包括英文詞匯都是顯性知識與隱性知識共存的組合體。
美國心理學家A.S.Reber在1967年發(fā)表的《人工語法的內(nèi)隱學習》中,首次提出了內(nèi)隱學習的概念。內(nèi)隱學習是指學習者在未意識到學習的規(guī)則,沒有對這些規(guī)則進行外顯記憶的情況下掌握了規(guī)律的現(xiàn)象。[3]因此它是一種不知不覺的學習,區(qū)別于傳統(tǒng)的需要意志和努力的外顯學習。內(nèi)隱學習具有自動性和無意識性,學習過程不受或較少受年齡、智力、心理異常等的影響,以致有研究稱內(nèi)隱學習相對于外顯學習有某些優(yōu)勢效應。實際上,任何學習都處于“無意識-有意識”這個連續(xù)體上,處于極端位置的純粹意識學習或純粹無意識學習都是不存在的,所有學習任務都是內(nèi)隱學習和外顯學習共同作用的結果。[4]
既然內(nèi)隱學習和外顯學習同時存在,那么它們之間就具有內(nèi)在關系和機能的連續(xù)性,因此,真正高效的學習應該是無意識學習和有意識學習整合的結果。對英文詞匯的記憶而言,如果只注重對其外顯化的學習,而不通過交流、共享、反省等形式深入挖掘其隱性知識,那么就忽視了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轉化,也不會形成詞匯之間的組塊和知識網(wǎng)絡。如果對于詞匯的記憶,既能通過多種形式將其外顯化,又能將記憶策略與資源共享,那么就能將內(nèi)隱學習與外顯學習相結合,實現(xiàn)知識之間的轉化,詞匯記憶也不再是難題。
1.SECI模型。關于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的轉化問題,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是日本學者Nonaka的SECI模型。它被用以描述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的轉化過程。SECI模型在知識管理領域得到了廣泛的關注與認可,主要包含社會化、外化、組合和內(nèi)化四個部分(見圖1)。[5]
圖1 SECI知識轉化的模型
社會化(Socialization):從隱性知識到外顯知識,是個體將隱性知識外化為外顯知識并傳遞給他人的過程。由于隱性知識借助一定的技術,將自身的隱性知識通過詞語、概念、比喻、模型或者圖像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不斷生成新的知識,因此這個階段是個體實現(xiàn)知識創(chuàng)造的關鍵。
外化(Externalization):從緘默知識到外顯知識。學習者可以借助技術支持,將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外化為詞語、概念、形象化語言或者圖像等顯性知識,并將之傳授給他人。
組合(Combination):從顯性知識到外顯知識是將各種顯性化概念組合化和系統(tǒng)化的過程。這是一種把概念綜合成知識系統(tǒng)的過程。知識系統(tǒng)化是通過文獻、會議、電話記錄等媒體或計算機通信網(wǎng)絡等方式,對已知的顯性知識進行篩選、組合分析等,產(chǎn)生新的系統(tǒng)化知識的過程,學校中的教育和訓練通常采用這種形式。
內(nèi)化(Internalization):從顯性知識到隱性知識,是把顯性知識通過實踐內(nèi)化為隱性知識的過程。通過練習、訓練等形式,系統(tǒng)化、組合化的知識被個體消化、吸收并升華為自己的隱性知識。
SECI模型是知識管理領域的重要模型,揭示了知識轉化和知識創(chuàng)造的內(nèi)涵與本質。社會化、外化、連接化與內(nèi)化這四個子過程相輔相成,處于螺旋式發(fā)展進程,共同指向知識轉化效果的最優(yōu)化。[6]
2.場:知識轉化的平臺。SECI模型所包含的社會化、外化、組合、內(nèi)化的知識轉化過程需要不同的“知識場”,它們分別為 “原生場(Originating Ba)”、“互 動 場 (Inter-acting Ba)”、“虛 擬 場(Cyber Ba)”、“練習場(Excising Ba)”?!霸鷪鍪侵R創(chuàng)造過程中的起點,在這里學習者相互交流心得、經(jīng)驗、技能,實現(xiàn)個體隱性知識的轉化與轉移。在“互動場”中,學習者通過小組協(xié)作等形式將隱性知識轉變?yōu)轱@性知識,實現(xiàn)知識的增值“虛擬場”是借助信息技術,促進顯性知識的組合與系統(tǒng)化,以便產(chǎn)生新的顯性知識。在 “練習場”中經(jīng)過練習與實踐將知識內(nèi)化,使顯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
SECI模型作為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系統(tǒng)結構理論基礎,是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靈魂所在。依據(jù)SECI模型中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的轉化條件,本專題學習網(wǎng)站所對應的四結構模塊分別為群化模塊、外化模塊、融合模塊和內(nèi)化模塊。學習者在不同的“知識場”中,完成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間的螺旋運動與轉化。
良好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是學好英語的關鍵。新的教學理念強調(diào)通過多媒體網(wǎng)絡技術,改變傳統(tǒng)的以教師講授為核心的“填鴨式”教學。英語專題學習網(wǎng)站既可以為英語學習提供豐富多彩的網(wǎng)絡資源和廣泛的空間,也可以使學習形式更加自主。而對于詞匯的習得而言,它對網(wǎng)絡環(huán)境的創(chuàng)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詞匯的記憶需要虛擬化的真實情景,大量真實的語言材料,多元化的詞匯輸入、輸出渠道等。
依據(jù)SECI模型,知識轉化過程需要不同的“知識場”。專題網(wǎng)站的四個模塊根據(jù)不同的“知識場”生成,分別是群化模塊、外化模塊、融合模塊和內(nèi)化模塊(見圖2)。
圖2 專題學習網(wǎng)站的四模塊
1.群化模塊——資源與互動。學習者記憶的起點是在“原生場”中進行的。在這一模塊中,學習者出于共同的學習目的,利用群化模塊的子模塊相互交流、互動、討論,共享彼此在記憶詞匯方面的觀點和學習體驗。群化模塊共有兩個子模塊,分別是優(yōu)秀資源子模塊、記前討論子模塊。
(1)優(yōu)秀資源子模塊。這一子模塊由兩個部分構成。一是專題網(wǎng)站設計人員搜集整理、上傳一些視頻、音頻、文本等資源。當然,上傳的資源必須和子專題記憶的詞匯有高度的相關性。二是學習者可以通過自己的方式上傳一些好的視頻等資源,分享給其他的學習者。這樣,學習者和其他成員共同承擔責任,共同分享這一領域的知識與經(jīng)驗,完成個體隱性知識的建構。
(2)記前討論子模塊。建立記前討論這一子模塊的目的是為了讓學習者就同一問題交流意見,實現(xiàn)知識的增值。不同的學習者可以將自己對詞匯的體會引申為比喻或圖標等形式,這樣,個體的隱性知識轉化為可供大家分享的顯性知識。為了使學生的交流討論清晰明確,在每一個子專題記憶塊中設有預設討論區(qū)和自由討論區(qū)。預設討論區(qū)的討論內(nèi)容提前確定,學習者可在討論區(qū)就預設題目進行討論。自由討論區(qū)則不設限制,學習者可就本部分的詞匯自由發(fā)表自己的經(jīng)驗、見解。在交流和討論中,不僅使詞匯的記憶得到補充和完善,也使學習者在真實的情境中加深對詞匯的理解。
2.外化模塊——情境與記憶。在這一階段中完成的是隱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本模塊的設計特色在于情境性和對詞匯的深度加工。具體說來,就是為每一個子專題記憶塊提供一個真實的情境,將子專題的詞匯從頭至尾串成一個故事,詞匯也將會以豐富的外顯形式呈現(xiàn)出來。本模塊主要分為兩個子模塊,分別是情境故事子模塊和樂趣記憶園子模塊。
(1)情境故事子模塊。嵌入Flash動畫是本模塊呈現(xiàn)故事情境的重要手段,它集文字、聲音、動畫于一體,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中在直觀感、動態(tài)感和立體感等方面的不足。設計者要盡可能真實完整地建構故事情景,與學習者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相符合,最重要的是故事的內(nèi)容要與記憶詞匯表中的內(nèi)容相吻合,在語句的節(jié)奏和韻律方面最好能夠吸引學習者。故事情節(jié)上要堅持“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原則,也可改編優(yōu)秀故事。
情境故事子模塊作為“先行組織者”先于其它內(nèi)容出現(xiàn),引導學習者把新的知識納入認知結構中。實際上,情境故事子模塊所應用的原理是“組塊”記憶,也就是將信息與信息之間看作一個整體去記憶,這個過程也是激活并豐富原有圖式結構的過程?!敖M塊”記憶可以幫助調(diào)動長時記憶中的知識,加工進入短時記憶的信息,改善記憶效果。
(2)樂趣記憶園子模塊。此模塊主要利用陳述法和概念圖法實現(xiàn)知識的顯性化。認知神經(jīng)科學研究表明,人腦的不同區(qū)域和神經(jīng)加工網(wǎng)絡對應不同的通道加工,多通道刺激下大腦興奮和活動強度明顯高于單一通道。而英文詞匯是形、音、義的結合體,需要多個通道的共同參與,才能提高記憶效果。因此,利用陳述法將知識顯性化,并不是僅僅將詞匯像詞典似的以文本的形式呈現(xiàn),而是對每一個詞匯進行深度的加工,利用諧音、構詞解釋,或者是意義加工等方式將詞匯顯性化,每一個詞匯的呈現(xiàn)至少包含四個部分:陳述文本、詞匯發(fā)音和圖片(或動畫)說明、詞組或例句。
知識的構建是通過已有的概念對事物的觀察和認識開始的。學習需要建立一個概念網(wǎng)絡,不斷地向網(wǎng)絡增添新內(nèi)容。概念圖是用來組織和表征知識的工具。它通常將某一主題的有關概念置于圓圈或方框之中,然后將相關的概念和命題連線,標明兩個概念之間的意義關系,使概念或屬性之間的關系一目了然。[7]利用概念圖,可以將當前詞匯與已學詞匯聯(lián)系起來。因此概念圖對于詞匯記憶而言是一個很好的顯性化工具,能夠將內(nèi)隱的知識轉化為有組織的知識資源。
3.融合模塊——整合與交流。這一模塊完成的是顯性知識到顯性知識的轉化,學習者將眾多的顯性化的、零碎的知識進一步整合,綜合成為個體更系統(tǒng)、更復雜的顯性知識。本模塊利用的信息技術工具主要是思維導圖。思維導圖是一種記筆記的方法,它體現(xiàn)的是一個思維過程。學習者能夠借助思維導圖提高思維發(fā)散能力、清晰自己的思維脈絡,具有可視化和共享化的特征。[8]此階段中,學習者借助于思維導圖對自身隱性知識進行發(fā)掘與使用,其根本任務是實現(xiàn)對詞匯更好的管理,使其思維方式與其他學習者共享。
本模塊包含兩個子模塊,分別是“我的思維導圖”和“‘曬曬’我的思維”。
(1)“我的思維導圖”子模塊。學習者利用思維導圖制作可視化筆記。單詞記憶包括音、形、義,學習者可通過對詞匯拆分、聯(lián)想等方式對所學詞匯進行再整理,形成合理的認知結構。
首先設立一個“小幫手”,幫助初學者認識思維導圖的基本特征、掌握思維導圖繪制的方法及步驟等;其次對于不具備獨立自主復習能力的學習者,在思維導圖的制作中進行積極的引導和支持,提高思維導圖的正確性和有效性。例如,為學習者確定中心詞、思維導圖的樣式(分類式、圖解式等)等。另外,為了避免學習者繪制思維導圖時出現(xiàn)混論,該模塊設置了幾個討論區(qū),這類似于加入“QQ游戲”,每一個小組里面最多允許4個人參加,如圖3所示。在討論區(qū)里,學習者可以通過自評或互評的方式對思維導圖的差異進行梳理,在重繪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詞匯進一步的反思,最終以小組為單位完成一幅思維導圖。
圖3 思維導圖小組
(2)“‘曬曬’我的思維”子模塊。本模塊可采用“QQ空間”的形式,每個小組可上傳自己的思維導圖,并且可以發(fā)表日志來闡釋自己的思維過程,還可提出自己在創(chuàng)建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供學習者共同交流和討論。此模式在分享思維過程、共享隱性知識的同時,加深了對詞匯的記憶。
4.內(nèi)化模塊——練習與應用。知識的內(nèi)化階段是將顯性知識轉化為隱性知識的過程,即學習者真正地掌握所學知識,能夠解決實際遇到的問題這是學習者進行學習的根本目的。圍繞著練習與應用,同時結合“真實任務”,本模塊共設有“游戲大冒險”和“雙人向前沖”兩個子模塊,以完成對詞匯聽、說、讀、寫的練習與應用。
(1)“游戲大冒險”子模塊。此模塊的目的是檢驗學習者對于詞匯拼寫的記憶。為了能夠讓學習者主動參與、深度體驗,將“融合化”的顯性知識運用于實際的問題解決中,該模塊的核心理念是讓學習者在單人或多人的游戲中完成詞匯的拼寫任務游戲可以設置一些貼近生活或其它學習者感興趣的情境,借助角色扮演,鼓勵學習者在冒險和合作中溫習本專題的所有詞匯,游戲結束時對其拼寫詞匯的結果做出評價。
(2)“雙人向前沖”子模塊。這部分是對學習者詞匯表達能力的考察。該模塊的特色是將學習者分為雙人小組,借助CMC技術支持,彌補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面對面交流的缺失,增強小組成員的歸屬感和凝聚力。事先設置好小組成員交流的話題,例如在“水果類”詞匯專題記憶中,本模塊可以設置的話題是“What fruits have you eat”。小組成員可以圍繞此話題展開討論,以復習剛剛記憶過的詞匯,學習者可以自己補充討論的內(nèi)容。雙人小組完成指定的任務后,將兩人對話的錄音或視頻上傳于此模塊成果區(qū)中,供評價與交流討論。
除了上述的四模塊,網(wǎng)站還設有通知公告、系統(tǒng)幫助欄目,為學習者提供必要的支持服務。綜合以上的闡述,學習者進入專題學習網(wǎng)站進行學習的流程如圖4所示,專題學習網(wǎng)站如圖5所示。
圖4 專題學習網(wǎng)站流程圖
圖5 專題學習網(wǎng)站首頁
本專題網(wǎng)站適用于英語學習兩年以上且具備一定網(wǎng)絡操作能力的學習者,共提供記憶詞匯的四大模塊。通過本平臺,可以實現(xiàn)學習者與優(yōu)秀資源、教師、其他學習者的交互,支持資源的上傳、下載和應用等。本網(wǎng)站情境化、資源化、共享化與合作化的學習環(huán)境,極大地豐富了學習者記憶詞匯的形式,有助于隱性知識與顯性知識之間的轉化。本專題網(wǎng)站的設計依托各種信息技術工具,將SECI模型的理念鑲嵌于專題網(wǎng)站的主體部分中,重視顯、隱性知識轉換的動態(tài)平衡,不斷地進行隱性知識和顯性知識之間的轉化,完成學習者對詞匯的記憶與應用,其設計有待于進一步實踐以檢驗效果。
[1]侯 穎.英語詞匯記憶與心理詞匯存儲特點的整合[J].外語教研,2008(35):306-307.
[2]郭秀艷.內(nèi)隱學習:一種不知不覺的學習[J].教育科學,2003(6):41-44.
[3]郭秀艷.內(nèi)隱學習[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2.
[4]梅珍蘭.從內(nèi)隱學習的視角看學校課程與教學的優(yōu)化[J].外國中小學教育,2010(7):19-24.
[5]白 然,夏 曉.虛擬學習社區(qū)中個體隱性知識的轉化方式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6):14-17.
[6]鄭燕林,李盧一,王以寧.SECI模型視角下移動學習資源設計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2010(3):20-24.
[7][8]歐陽汝梅,張筱蘭.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隱性知識的管理與共享初探[J].現(xiàn)代教育技術,2008(18):31-34.
The Designing and Study of English Lexicon Memory Learning Websit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CI
Wei He-jin,Qian Ling
Vocabulary memorizing is animportant part of English learning.When memorizing vocabulary,students devote a lot of time,effort,but the memory effect is not ideal due to the lack of necessary memory context and learning strategies.Conventional memory requires students pay more attention also is a kind of conscious memory,belonging to explicit learning.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Japanese scholar Nonaka’s SECI model,from the view of explicit knowledge and tacit knowledge’s conversion with the aid of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putting the vocabulary into different fields of knowledge,constructing the learning website that conforms to the concept of SECI,expecting the students to memory the vocabulary effectively and to be long-term memory.
vocabulary memory;tacit knowledge;explicit knowledge;SECI model;learning website
G728
A
1008-6471(2012)02-0075-05
2012-03-15
本文為河北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研究生項目學習教學改革研究”(編號:YJ11-19)的研究成果。
隗合金(1984-),女,河北保定人,河北大學教育學院教育技術學專業(yè)2009級碩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為網(wǎng)絡遠程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