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鐵兵,張 晨,徐 麗,雒廷亮,劉國際
(1.中原工學院材料與化工學院,河南 鄭州450007;2.河南省化工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河南 鄭州450052;3.鄭州大學 化工與能源學院,河南鄭州450001)
1,4-萘醌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廣泛用于醫(yī)藥、染料、香料、農藥、增塑劑等的中間體.國內生產(chǎn)主要用液相法[1-3],該方法污染嚴重,產(chǎn)量低,且產(chǎn)品后處理復雜.氣相催化氧化法雖進行了大量研究,但收率和選擇性均不理想,選擇性最好的是美國專利US 82-451123 19821220,其催化劑含釩、錫、鉀、和硅酸鹽粘結劑(控制載體多孔),孔徑分布在5~15 μm,至少90%以上的孔的直徑<10 μm,萘轉化率為9%,萘醌選擇性為75%.筆者在前期的研究基礎[4-7]上,通過對助催化劑的選擇,改變催化劑表面酸堿性,使催化劑對1,4-萘醌的選擇性接近100%,收率達90%以上.
本實驗目的是根據(jù)催化劑設計的基本理念,制備系列催化劑,并在實驗室規(guī)模上對制備出的催化劑進行評價,根據(jù)評價結果,對催化劑改性,調節(jié)配方等實驗方法,改善催化劑總體性能.
SENCOR系列旋轉蒸發(fā)儀,上海申生科技有限公司;GR-B-1型微反色譜反應裝置,天津大學北洋新產(chǎn)品實驗廠;SPB-3型全自動空氣源(小型空氣壓縮機),北京中惠普分析技術研究所.進料通過表吹用熱空氣將萘蒸汽混合吹入反應器.
所用原料為工業(yè)石油萘(山東齊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萘質量分數(shù)為98%,不揮發(fā)物質量分數(shù)0.1%,灰份質量分數(shù)為0.1%),吸收溶劑為工業(yè)丙酮.
本實驗催化劑采用浸漬法和共沉淀法制備:
(1)沉淀法制備過程:稱取定量的鉀水玻璃,溶于蒸餾水中,再加入定量偏釩酸銨,然后攪拌至溶解,用硫酸滴加使之產(chǎn)生沉淀,加入其他助催化劑,加熱升溫至沸騰,一定時間后蒸干混合物中的水,再經(jīng)過干燥,焙燒,過篩,即為成品.
(2)浸漬法制備過程:為等體積浸漬活性組分,首先測定載體硅膠的吸水率.稱取一定量的載體硅膠,根據(jù)測定的吸水率計算需要配制活性組分溶液的體積,同時計算活性組分NH4VO3和助催化劑 K2SO4、K2S2O7、SnSO4、KH2PO4、Na2B4O7·10H2O的質量,按一定配比稱取,然后將NH4VO3加熱溶于水中,等體積浸漬到SiO2上,再在旋轉蒸發(fā)儀上將浸漬好的硅膠蒸干,110℃下真空干燥10 h.而后,在馬弗爐中程序升溫到450℃,恒溫焙燒 2 h,升溫速率 <50℃/h.再將K2SO4、K2S2O7、SnSO4、KH2PO4、Na2B4O7·10H2O溶于1 mol/L硫酸溶液中,等體積浸漬到負載有NH4VO3(經(jīng)焙燒后分解為五氧化二釩固體)的硅膠上,同樣方法在旋轉蒸發(fā)儀上蒸干,馬弗爐內程序升溫到400℃焙燒2 h.最后經(jīng)過篩,除去小顆粒雜質,即為成品.
實驗經(jīng)過優(yōu)化后的反應條件是:反應溫度為370℃、空速為20 mL/(g·min)、萘濃度為13 g/m3空氣、裝填為1 g催化劑與5 g同粒度的石英砂均勻混合.
首先對一些能夠改變催化劑主要組分的化學組分、電子結構、表面性質等的調變型助催化劑進行研究.調變型助催化劑能使催化反應活化能降低,從而提高反應速率和催化劑的活性和選擇性.之前的研究已經(jīng)確定主催化劑為NH4VO3,助催化 劑 為 K2SO4、K2S2O7、KH2PO4、Na2B4O7·10H2O,但催化劑性能仍不能達到預期目標,因而需要加入調變型助催化劑.
在本催化劑的制備過程中,固定主催化劑NH4VO3和助催化劑 K2SO4、K2S2O7、KH2PO4、Na2B4O7·10H2O不變,分別加入鈰(Ce2(SO4)3)、銀(AgNO3)、鎂 (Mg(NO3)2)、鉬 ((NH4)6Mo7O24)、鐵(Fe(NO3)3)、錫(SnSO4)等金屬元素,利用浸漬法制備成催化劑,反應結果如表1所示.
表1 催化劑中加入不同金屬元素的影響結果Tab.1 Effect of different metal elements added in catalyst
由表2可見,鈰、鎂、鉬、鐵4種金屬元素的加入,促進了催化劑的氧化性能,因而其氧化結果顯示高的轉化率和低的選擇性,而銀、錫金屬元素的加入,使催化劑氧化性能比較溫和,但銀的加入對萘醌選擇性的提高沒有錫明顯.鉬的加入使得強酸性活性中心的數(shù)量增加,1,4-萘醌的收率降低.只有加入錫,才明顯的起到了增加萘醌收率的作用.結合陳金鐘[7]對金屬鹽助催化劑之間相互作用正交實驗的研究結果,選定錫為主要調變型助催化劑,催化劑中的調變型助催化劑應以錫(Sn)為主.
在萘氣相催化氧化過程中,鉀鹽或鉀的氧化物能改變該反應催化劑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等性能,引導反應沿著設計的途徑進行,即阻止萘醌的進一步氧化.適量硫酸鉀的加入,可以大大改善催化劑的選擇性和穩(wěn)定性.在選定了調變型助催化劑之后,考察了結構型助劑的加入量和穩(wěn)定型助劑的加入量對催化劑性能的影響.實驗條件為:釩質量分數(shù)為5%,空氣流量20 mL/min(25℃);萘濃度為13 g/m3;反應溫度在380℃(并非最優(yōu)化條件,條件的優(yōu)化過程將在后續(xù)文章中論述)下反應.裝填量為1 g催化劑,5 g與催化劑顆粒同粒度的石英砂均勻混合,結果如圖1所示.
由試驗結果可知,調變型助催化劑和穩(wěn)定型助催化劑交互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1,4-萘醌的收率,在SnSO4質量分數(shù)為1.3%以下時,n(K)∶n(V)為4.03時收率相對較高;SnSO4的質量分數(shù)大于1.3%小于 2.5%時,n(K)∶n(V)=3.17時催化劑性能最好,1,4-萘醌收率達90%以上.之后硫酸亞錫含量增加,1,4-萘醌收率變化趨于平緩,保持在較低水平,因為吸附達到飽和,大部分催化氧化反應在催化劑顆粒表面進行,轉化率和選擇性均降低.最終篩選結果為SnSO4的質量分數(shù)為 1.8%,n(K)∶n(V)=3.17 時,催化劑性能較好.
在催化劑活性組分配比優(yōu)化前,根據(jù)固體酸堿理論,對催化劑表面酸堿性進行研究.在催化氧化中,表面還原—氧化反應與催化劑接受或給出電子的能力有關,按Lewis酸堿概念,Lewis酸是從Lewis堿的非鍵軌道接受電子對,可類似地推測,催化氧化反應與催化劑表面的酸堿性質也有一定曲線關系,因為按Walling的說法,催化劑的L酸強度是它轉變堿性分子為其相應共扼酸的能力,即催化劑表面從吸附分子取得電子對的能力,也就是氧化能力.催化劑的L堿強度是其表面把電子對給予酸性分子使其轉變?yōu)橄鄳墓曹棄A的能力.然而,如同選擇氧化與反應物性質及反應物-催化劑間的電子傳遞難易有關一樣,對于特定產(chǎn)物的活性和選擇性也必然受反應物和催化劑的酸堿性質的支配.所以,一些可提供電子的反應物,如烯烴、芳烴等,它們的氧化與催化劑表面的酸性質有關[8].
根據(jù)以上理論,將制備好的催化劑用濃度均為1 mol/L的K2HPO4和KOH的混合液處理,n(K2HPO4)∶n(KOH)=1,得到兩組表面酸堿性不同的催化劑.圖2為堿處理前后反應結果.
從反應結果看,經(jīng)過堿處理后,催化劑對1,4-萘醌的選擇性總體上明顯高于處理前,平均提高了15%.這是因為表面酸性較弱的催化劑,有利于1,4-萘醌的脫附,同時抑制了丁烯C—C鍵斷裂,增加了1,4 - 萘醌的選擇性[9].
根據(jù)萘氣相催化氧化制備1,4-萘醌的反應機理,對催化劑進行工程設計.利用浸漬法制備催化劑,以V2O5為主催化劑,以硅膠為載體,通過適當?shù)姆磻獥l件,獲得1,4-萘醌收率為90%以上,萘選擇性接近100%;SnSO4為較合適的調變型助催化劑,較適宜的含量為,n(K)∶n(V)=3.17時其質量百分比為1.8%;表面酸性較弱的催化劑,有利于提高1,4-萘醌的選擇性.
[1]韓世清,楊振云,鄭綠彬.鈰鹽氧化萘制萘醌的方法改進[J].化學試劑,1998,20(3):189.
[2]婁大偉,楊英杰,譚乃迪,等.間接電氧化合成1,4-萘醌的工藝研究[J].吉林化工學院學報,2001,18(3):30 -33.
[3]曹曉群,劉欣,程岳山.1,4-萘醌的合成研究[J].精細與專用化學品,2006,14(12):18-20.
[4]楊杰,雒廷亮,陳金鐘,等.萘催化氧化制萘醌催化劑載體對反應活性的影響[J].鄭州工業(yè)大學學報,2002,23(2):27-30.
[5]崔鐵兵.萘選擇性氧化催化劑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化工學院.2006.
[6]CUI Tie-bing,WANG Yuan-yuan,ZHANG Chen,et al.Preparation and deactivation analysis of catalyst for naphthoquinone from naphthalene by oxidation[C]//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Beijing:Science Press,2007:45 -48.
[7]陳金鐘.萘氣相催化氧化制備萘醌催化劑研究[D].鄭州:鄭州大學化工學院,2002.
[8](日)清山哲郎.金屬氧化物及其催化作用[M].黃敏明,譯.合肥:中國科技大學出版社,1991.
[9]金杏妹.工業(yè)應用催化劑[M].上海: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