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斌 ,方鋒學 ,鄧展云 ,張革民 ,劉曉靜 ,何 紅 ,李楊瑞 ,李 鳴 ,徐 林 ,閉少玲 ,賢 武 ,王澤平 ,唐紅琴 ,韋金菊
(1.廣西壯族自治區(qū)甘蔗研究所,南寧 530007;2.中國農科院甘蔗研究中心,廣西 南寧 530007)
高糖、高產、多抗品種培育是我國甘蔗品種培育的主攻方向,也是近年廣西甘蔗育種的瓶頸問題。通過高糖、高產育種可提高糖廠原料蔗蔗糖分,增加企業(yè)市場競爭力;提高甘蔗單產,增加農民收入,充分發(fā)揮廣西甘蔗糖業(yè)生產的比較優(yōu)勢[1-5]。
桂糖36(原名:桂糖03-1403)由廣西甘蔗研究所采用常規(guī)雜交育種技術路線,從2003年雜種圃的實生苗培育和選擇開始,至2010年3月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及生產試驗結束,歷經9年選育研究培育而成,桂糖03-1403于2011年3月通過廣西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定名為桂糖36。
甘蔗組合花穗種籽來自我國海南甘蔗育種場,花穗種籽于2003年春季播種進行培育選擇。
從親本圃→雜種圃→產量比較圃→區(qū)域試驗→生產試驗→生產應用,根據(jù)育種目標選擇與淘汰,獲得優(yōu)良中間材料進行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進而培育新品種。
第1、2年的雜種圃和選種圃僅進行新植蔗試驗,從第3年的鑒定圃開始留宿根進行宿根性試驗,品種比較試驗和區(qū)域試驗均進行兩年新植和一年宿根試驗。
早期世代(雜種圃、選種圃和鑒定圃)以試驗材料的株高、莖徑、有效莖數(shù)和病蟲害發(fā)生等表現(xiàn)和田間錘度作為選擇依據(jù)。中后期世代(預備品種比較試驗、品種比較試驗和區(qū)域試驗)以產蔗量、蔗糖分和宿根性能表現(xiàn)為主,綜合兼顧株高、莖徑、均勻性和抗逆性表現(xiàn)進行選擇。
早期世代試驗采用對比法田間設計,中后期試驗采用隨機區(qū)組法田間設計。田間調查內容有發(fā)芽率、分蘗率、發(fā)株率、生長速度、病蟲害發(fā)生率、抗旱性、抗風性能、抗寒性、株高、莖徑、有效莖數(shù)、田間錘度、甘蔗蔗糖分、纖維分、還原糖分、重力純度、實產等。
桂糖36親本為ROC23×CP84-1198。2002年10月采用早熟高糖、高產的ROC23為母本,以CP84-1198為父本,委托海南甘蔗育種場于2002年12月進行雜交。雜交花穗于2003年春季播種進行培育選擇,經過9年的培育研究而獲得的。其選育過程如下:
2003年為雜種圃。當年播種組合號為29的桂糖36號花穗組合(ROC23×CP84-1198)進行選育,該組合共定植實生苗351株。2003年底經選拔,共入選32個優(yōu)良單株進入下年選種圃試驗,組合平均入選率為9.12%。
2004年進入選種圃,當年定植32個單株,通過各株系的生勢、田間錘度和病蟲害的調查,共入選5個優(yōu)良株系進入鑒定圃試驗,入選率為15.2%。桂糖03-1403入選時田間錘度為21.5%,蔗莖實心,極易脫葉,組合平均錘度20.79%。
2005—2006年進入鑒定圃新植和宿根試驗,該年定植5個優(yōu)良株系,年底入選1個優(yōu)良株系,進入預備品比圃試驗,入選率20%。
2006—2007年為預備品比新植和宿根試驗,參試品系1個,入選1個品系進入品種比較試驗。桂糖03-1403預品試驗株高298cm,莖徑2.07cm,有效莖數(shù)7萬條/hm2,實產:92.3 t/hm2,增產率5.7%;平均甘蔗蔗糖分16.3%,較新臺糖22增1.83%;含糖量15.1t/hm2,增產率為19.05%。
2007—2008年為廣西甘蔗研究所所內品種比較試驗階段,桂糖03-1403兩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產蔗量96.2 t/hm2,甘蔗蔗糖分16.63%,產量與對照品種新臺糖22相近,蔗糖分增1.03%(絕對值,下同)。
2009—2010年進入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產量相關性狀調查見表1。參試品系11個:桂糖02-281、桂糖02-963、桂糖 02-1156、桂糖 02-649、桂糖 02-1237、桂糖 03-1403、桂糖 03-2357、桂糖 03-2625、園林 17、柳城04-12,ROC22(CK)作為對照品種。試驗周期:兩年新植一年宿根。桂糖03-1403發(fā)芽率:56.8%,分蘗率:60.9%,發(fā)株率:127.4%,有效莖數(shù) 6.3萬條/hm2,株高:288cm,莖徑:2.56cm;產蔗量為 86.64 t/hm2,較新臺糖 22略減產1.86%,產蔗量相近。蔗糖分15.60%,較新臺糖22增糖1.15%。含糖量為13.52t/hm2,較新臺糖22增產6.42%。
2010進入廣西甘蔗品種生產示范圃。參試材料有桂糖02-281、桂糖03-2357、桂糖03-1403、桂糖02-963、園林17和柳城04-12等6個品系。桂糖36甘蔗產量為65.93t/hm2。
(1)植株形態(tài):桂糖36蔗莖直立較均勻,株形緊湊,生勢好。(2)節(jié)部特征:蔗芽五角形,芽基下平或稍離葉痕,芽尖平齊生長帶、芽翼大,芽較扁,有后枕。(3)節(jié)間特征:中至中大莖,節(jié)間圓筒形。實心。莖色:遮光部分黃綠色,曝光久后為紫紅色。臘粉厚,無芽溝。(4)葉部特征:葉鞘淡綠色,外葉耳為平過渡或三角形,內葉耳短披針形,有少量57號毛群。極易脫葉或自動脫葉。葉片濃綠色,挺直,葉尖尾部1/6稍彎曲,有少量57號毛群。
桂糖36有關與產量緊密相關產量因子如發(fā)芽出苗率、發(fā)株率和分蘗率分別較新臺糖22高3.8%、24.2%和12.3%。黑穗病率為0.2%,較新臺糖22低2.7%(表1)。
2009—2010年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通過7個區(qū)域試驗點兩年新植一年宿根共3個作物季21個點次試驗,桂糖36平均產蔗量為 86.64 t/hm2,與對照種新臺糖22產蔗量(88.29t/hm2)相近(圖 1,表 2)。
桂糖36的豐產潛力可達120t/hm2左右。2009年在廣西農科院里建基地進行對比示范試驗,經專家田間驗收,桂糖36實際產量達118.4 t/hm2,較新臺糖22產量92.88t/hm2增產27.5%。
據(jù)2009—2010年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結果,桂糖36平均甘蔗蔗糖分為15.58%,較新臺糖22(蔗糖分14.44%)增糖 1.14%(絕對值,下同)(圖 2)。
桂糖36的11月平均甘蔗蔗糖分在15.00%以上,其成熟期較新臺糖22早而且高糖。2009—2010年廣西區(qū)域試驗,桂糖36的11月甘蔗蔗糖分平均為15.02%,新臺糖22的11月蔗糖分為13.68%;12月及元月蔗糖分分別為15.51%和16.22%,達到華南蔗區(qū)甘蔗特早熟品種的標準。
表1 2009—2010年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桂糖36主要農藝性狀
表2 2009—2010年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各參試材料產質量結果
據(jù)2009—2010年廣西甘蔗品種區(qū)域試驗,桂糖36兩年新植一年宿根平均糖產量為13.52 t/hm2,較新臺糖22產糖量(12.71 t/hm2)增產6.37%(圖2)。
桂糖36宿根蔗發(fā)株早,發(fā)株率高,宿根產量好。2009—2010廣西甘蔗區(qū)試宿根試驗,桂糖36發(fā)株率為127.4%,較新臺糖22發(fā)株率(103.2%)增加24.2%。平均宿根蔗產量為85.6 t/hm2,較主對照新臺糖22(83.7 t/hm2)增產2.21%。甘蔗蔗糖分15.59%,較新臺糖22蔗糖分14.67%增糖0.92%。含糖量13.2 t/hm2,較新臺糖 22(12.2 t/hm2)增產 8.15%。
桂糖36的抗旱能力較強,主要表現(xiàn)為早生快發(fā),前期生長快,封行早,有利于中后期抗旱。但該品種下種期對水分較敏感,要有適當?shù)乃植庞欣诎l(fā)芽出苗。
桂糖36的葉鞘自動脫落或極易脫落,良好的脫葉能力便于農民人工收獲,降低成本。
圖1 桂糖36號廣西區(qū)域試驗產量結果
圖2 桂糖36區(qū)域試驗各月蔗糖分
桂糖36適應于廣西沿海、桂南、桂中和桂西等蔗區(qū)中等以上水肥條件的蔗地種植。其栽培技術要點如下:⑴根據(jù)該品種萌芽率、分蘗率、宿根發(fā)株率較高等特點,種植時每公頃下種10.5~12萬芽為宜;為提高萌芽率和增加宿根的發(fā)株數(shù),新植蔗播種后和宿根蔗開壟松蔸后最好采用地膜覆蓋;⑵該品種宿根發(fā)株較好,宿根蔗要及早開壟松蔸,促進蔗蔸基部地下蔗芽的萌發(fā)生長;⑶種植時要施足基肥,增施有機肥和磷、鉀肥及少量氮肥,適時提早管理、早追肥促進甘蔗生長;⑷生長前期注意防治薊馬、拔除極少量的黑穗病鞭,并在生長各期注意防治其它病、蟲、草害和鼠害。
[1]劉海斌,何紅,閉少鈴,等.甘蔗新品種桂糖25號的選育[J].中國糖料,2006(1):12-15.
[2] 劉海斌,何紅,等.甘蔗新品種桂糖 26(桂糖 96-211)選育[J].亞熱帶農業(yè)研究,2006,2(3):165-169.
[3] 劉海斌,何紅,張革民,等.甘蔗新品種桂糖 27 的選育[J].中國糖料,2008(2):1-3.
[4]鄧展云,劉海斌,李揚瑞,等.強宿根性糖能兼用甘蔗品系桂糖96-167的選育[J].中國糖料,2010(1):10-12.
[5]劉海斌,何紅,鄧展云,等.特高糖抗寒甘蔗新品種桂糖28的選育[J].中國糖料,2010(1):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