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應(yīng)春
在香港,“小學雞”是對小學生的調(diào)侃。小學生整天在操場上亂跑,從樓上看下去,就像一群小雞。該詞后來延伸開來,用以形容心智不成熟、時常惹是生非、行為像小學生的人。
網(wǎng)上一段名為《大埔超級城無禮小學雞當街大鬧父母》的短片中,一名年約7歲的小學生和父母逛百貨公司,因瑣事與父母在大庭廣眾之下爭吵,男孩叉著腰,情緒激動地說:“你們無權(quán)帶我來這里,我根本不想來……我要報警!”
男童刺耳的聲音引來不少人側(cè)目??床贿^眼的路人走上前,代男童的父母出口教訓,卻令男童更加火大,回嗆圍觀者:“關(guān)你屁事!”接著又是一口流利的臟話!
有圍觀者用手機把爭吵過程拍了下來。短片上傳后,引來香港市民對“小學雞”排山倒海的指責。
“大家怎么看這段短片?”我問我的學生。
“他不對!”
“他對父母沒有禮貌!”
“他不應(yīng)該說臟話!”
學生們用標準答案顯示自己是乖孩子。
“但為什么這個男孩會變成這樣?難道是天生的?包括那滿口流利的臟話?”最后我問,“有誰試過,像這個男孩一樣不能控制自己,甚至想對父母破口大罵?”
見大家默不作聲,我先舉起了自己的手,說:“我有過?!焙芸?,一只只小手舉起來,最后,全班學生都舉起了手。
“你們的理由是什么?”
“爸媽從不理會我的感受!”
“他答應(yīng)我做完補充練習會有獎品,結(jié)果獎品是另一份補充練習!”
“小時候他答應(yīng)帶我去科學館,一直等到現(xiàn)在都沒兌現(xiàn)!”
這段短片中最令我注意的并非孩子的行為,而是父母在事件中的表現(xiàn)。這對父母一直出奇地低聲下氣,像下人一樣忍受責罵,既不能安撫自己的孩子,也沒能保護他,連把他帶離憤怒的人群、免受眾人指責也辦不到,令人不得不反思男孩對他倆的指控:“你們根本不懂怎么教我!”
更有不少父母,因為沒有時間和耐心陪伴子女、與他們溝通,而不能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只能以過分的物質(zhì)獎勵甚至盲目縱容作為補償,便慢慢產(chǎn)生了一個又一個“小學雞”“小惡霸”。
大家都喜歡對這些“小霸王”口誅筆伐,卻沒有人對一手制造“這一代惡魔的人”進行追究。
孩子,我贊成你的指控!因為我也曾遇到過、教過甚至罵過很多既不懂得管教,又不肯去學習,卻喜歡生孩子的父母。結(jié)果就是,他們直接制造了一個擁有不愉快童年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