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拾貝
奧諾雷·德·巴爾扎克(1799年至1850年),是法國19世紀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歐洲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和杰出代表,法國現實主義文學成就最高者之一。
巴爾扎克的創(chuàng)作速度很快,但他并沒有因此放松對質量的要求。據說他修改作品時要求一定得按照他定下的規(guī)則打校樣:紙張尺寸一定要非常大,原文只印在中間的一小塊地方,留出很多的空白用來修改。由于他的認真、仔細,通常給排字工人指導用的那些修改符號還不夠用,他便自己發(fā)明符號。一篇作品修改完了,校樣四周的空白處就畫滿了符號。如果空白處不夠,他就用背面,有時修改的部分比原文篇幅還長。
而印刷所的工人接到他改過的校樣,常常驚叫。一校改了,二校、三校還得改,修改的校樣,有時多至十五、六次。即使這樣,每部小說再版時,他還要重新修改,一點細節(jié)也不肯放過。在小說《歐也妮·葛朗臺》中,巴爾扎克對葛朗臺性格的幾處改動就讓故事更加豐滿,如他對老葛朗臺的財產數字就改過多次。
巴爾扎克對自己文章進行修改的“瘋狂”,真不知令多少人汗顏。
摘自《文史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