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花綻開于百花斗妍的仲春,芳香襲人,花繁色麗,是深得中醫(yī)師喜愛的常用中藥。其味辛溫,具有暖和脾胃、壯臟腑陽氣、芳香開竅的功效,在治療胃痛、陽痿方面功效異常突出,同時也可用于治療牙齦炎和口臭等疾病。
丁香花
性味歸經(jīng):性辛,溫。歸脾、胃、腎經(jīng)。
功能:溫中降逆,散寒止痛,溫腎助陽。
主治:胃寒嘔吐、呃逆、脘腹冷痛、腎虛陽痿等。
一說起丁香,很多人便會想起戴望舒的
《雨巷》,作為我國最常見的觀賞花木之一,丁香花從來不缺乏文人墨客的吟詠。
同時,丁香還是一味古老的中藥,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中,將其稱為“丁子香”。陶弘景在《名醫(yī)別錄》里,稱之為“雞舌香”。而根據(jù)近代考古學家的報道,漢代馬王堆中發(fā)現(xiàn)的未腐爛的兩千多年前的西漢古尸手中就握有丁香。另外,三國時期的華佗,就曾以丁香、檀香為原料制成香囊,用于治療肺癆、吐瀉等疾?。辉谖覈耖g,也用丁香花、金銀花等制成香枕來治療傷風頭痛、眩暈等癥。
作為醫(yī)藥的丁香花,可分為公丁香與母丁香兩種。含苞待放的花蕾稱之為公丁香,或雄丁香;未成熟的果實稱母丁香或雌丁香,其治療功效大抵相同,都是溫胃、暖腎的常用藥。
當然了,中醫(yī)不僅用它來治療受寒引起的胃痛、嘔吐、呃逆、腹痛、泄瀉以及女性痛經(jīng)等癥,在古代,它還是治療口臭的一大功臣。除此之外,以丁香治牙痛、口腔潰瘍也有一定的良效。
對于胃病,大家都知道三分治七分養(yǎng)的道理,但實際上因為胃痛也有寒熱之分,養(yǎng)的方法不對,同樣不利于身體的健康。
有些胃藥,有人吃后反應(yīng)不錯,但也有吃過之后反而更嚴重了。為什么?因為這些胃藥是針對濕寒的,是一味溫藥,但很多人的胃炎往往是燥。這時候再用燥藥去治,能不嚴重嗎?
怎么來區(qū)分胃病的寒熱呢?其實只要留意日常生活細節(jié),即可以粗略分辨。
平時經(jīng)常有口干口苦的、大便干燥或排便粘滯不暢的,多為胃熱之人。這類患者應(yīng)該注意清除腸胃濕熱,日常飲食應(yīng)以清淡為主,羊肉不宜多吃,性熱壯陽的狗肉更應(yīng)盡量不吃。
而如平時有比較怕冷的、冬天四肢冰涼的,主要在秋冬季節(jié)發(fā)病的,多數(shù)為胃寒;這類患者,則應(yīng)該采用暖胃的方法,日常做菜時可以多用胡椒、生姜,除此之外,你還可以喝一種自制的飲料——就是我下面要給大家介紹到的丁香橘皮飲。要制作這種飲料,可取丁香3克、陳橘皮6克、適量的水,放入丁香、橘皮,煎煮三十分鐘后即可飲用。
除此之外,取丁香3粒,姜汁10毫升、牛奶200毫升、紅糖適量;將丁香泡后以文火煎煮10分鐘,兌入姜汁、牛奶、黃糖等,對治療過食生冷所致的脾胃虛寒同樣有效。實際上,用帶著濃烈芳香氣息的丁香與雞鴨魚肉等做成藥膳,也都具有治療“胃寒癥”的功效。
由此可見,丁香花就是胃寒癥患者的護身符,只要善于靈活運用,養(yǎng)生方盡可信手拈來。
丁香還是古代用來去除口臭的良藥,丁香除口臭的方法非常簡單,取母丁香,也就是丁香花的果實4粒,先將母丁香捶碎放入有蓋茶杯中,沖入沸水,加蓋浸泡10分鐘即成。
丁香之所以能夠除口臭,除了其芳香的香味可以壓制口中的臭氣之外,還與其去除胃寒的功效有關(guān),很多人認為口臭發(fā)生的原因只是胃熱,實際上胃熱引起的口臭只是一種,而且大部分發(fā)生在有胃熱、積食等人的身上,反復發(fā)作的口臭,有不少都屬于胃寒引起的,這種口臭只要多喝丁香茶,戒掉寒涼的食物,就能很快消除。
丁香是辛辣味的,如果您喝不慣這樣的味道,還可以和其他的花草混合??诤?~2粒的母丁香,或者口含1片丁香花片,也能起到去除口臭的效果,實際上古代的女子,都是口含丁香花片來治療口臭的。丁香不僅僅是女性的養(yǎng)生之物,對男性同樣適用。因為丁香還有一功效,那就是溫腎。因此對于腎陽不足引起的陽痿而言,丁香也有一定的興陽作用。既可內(nèi)服,亦可外用。內(nèi)服時,一般用3~5克丁香花片泡水服用。外用則可多可少,有人曾用細辛和丁香浸泡,名叫“辛香酊”,用于外涂治療陽痿,效果也很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