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春華
可濕化氣管插管裝置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
康春華
目的探討機械通氣患者可濕化氣管插管裝置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影響。方法將80例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為傳統(tǒng)的經口氣管插管接呼吸機加熱濕化器,觀察組的氣管插管管壁上增加可濕化裝置,建立專門的濕化通道,以痰液粘稠度Ⅱ度為理想評價指標。結果機械通氣患者有13例發(fā)生VAP,共培養(yǎng)23株病原菌,觀察組VAP的發(fā)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4.4,P<0.05)。結論在氣管插管導管上建立專門的濕化通道在呼吸機使用中濕化效果良好,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的發(fā)生。
可濕化氣管插管裝置;呼吸機相關性肺炎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48h后以后所形成的肺部感染[1]。有研究[2]發(fā)現(xiàn),VAP 會導致呼吸機使用時間延長、住院天數(shù)增加、并發(fā)癥增多,病死率升高及醫(yī)療成本增加,是較為嚴重的醫(yī)院感染。有文獻[3]報道,VAP的發(fā)生率18% ~60%,病死率高達30% ~70%,比普通病房患者>4倍。如何預防和降低VAP的發(fā)生率,一直以來是我們每個醫(yī)務人員應有的責任。筆者通過回顧性分析我科80例機械通氣患者的可濕化氣管插管裝置能否降低VAP的發(fā)生,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ICU無基礎疾病的顱腦外傷行機械通氣患者80例為研究對象,標準:①經口氣管插管;②氣管插管留置時間﹥48h;③氣管插管前無糖尿病、COPD等基礎疾病;④氣管插管前無感染征象未曾使用抗生素和免疫抑制劑;④機械通氣時間﹥72h。觀察組40例,男26例,女14例,平均年齡(51.3±4.5)歲,平均病程(7.2±2.1)d;對照組40例,其中男28例,女12例。平均年齡(56.4±4.2)歲,平均病程(8.3±3.3)d;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情、臨床癥狀以及病程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80例機械通氣患者隨機分成2組,觀察組除使用呼吸機上配有的加熱濕化器,還在氣管插管導管位距門齒1.5cm左右,用7號靜脈針頭或5號半小兒頭皮針斜插入氣管導管內,針頭接頭連接微量泵延長管,微量泵控制濕化量。濕化液選擇生理鹽水,通過呼吸機將濕化液吹散在各級氣道內。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經口氣管插管,使用呼吸機上配置的加熱濕化器。
1.3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VAP發(fā)生率診斷采用美國疾病預防和控制中心(CPC)醫(yī)院獲得性肺炎診斷標準[4]發(fā)生時先經驗性應用抗生素,根據痰培養(yǎng)結果調整藥物。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本次試驗中機械通氣治療7d和10d,觀察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fā)生率分別為10%、21.5%,明顯低于對照組32.6%、42.3%,兩者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VAP的發(fā)生率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VAP的發(fā)生率%比較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是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患者最常見的醫(yī)院感染,因此,明確VAP的誘發(fā)因素,采取有效措施預防VAP的發(fā)生,對于縮短住院時間,減少并發(fā)癥,降低病死率和醫(yī)療費用,節(jié)約醫(yī)療資源具有重要意義。VAP的發(fā)生與很多因素有關,如患者高齡機體免疫力低下、大量廣譜抗生素的使用、氣管切開氣管插管人工氣道的建立等都可使病原菌有機會侵入、繁殖而導致肺部感染。人工氣道繞過了上呼吸道,喪失了對吸入氣體的加溫加濕功能,削弱了纖毛的清除能力,改變了正常黏膜的防御機制,細菌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引起感染。同時機械通氣使氣道干燥,易形成痰痂,導致氣道阻塞,引起或加重炎癥。因此加強氣道濕化預防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更為重要。積極有效的濕化可提高支氣管黏膜細胞纖毛的清除能力。使支氣管內分泌物向上移動,降低肺部感染的發(fā)生。肺部感染發(fā)生率與氣道濕化效果好壞有直接關系。濕化不足呼吸道黏膜干燥,肺泡表面活性物質遭破壞,導致黏膜纖毛清除功能受損,過度干燥又使痰痂形成,氣道阻塞引起肺不張,小氣道塌陷,肺膿腫等并發(fā)癥影響肺泡的氧和功能。濕化過度痰液稀薄,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導致吸痰次數(shù)增加黏膜損傷使感染的機會增加。持續(xù)濕化液更接近氣道的生理濕化狀態(tài),觀察組建立的專用持續(xù)濕化通道,根據痰液的粘稠度隨時調節(jié)泵入量,避免濕化不足或濕化過度引起的肺部感染,減低VAP的發(fā)生。此方法操作簡單安全,取材方便,經濟實用,效果理想,值得廣泛運用。
[1]劉明華,張慶玲,府偉靈.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流行病學和診斷進展.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04,14(1):116.
[2]張京利,王力紅,王桂珍,等.加強呼吸機管路系統(tǒng)的管理及消毒.中華護理雜志,2001,36(1):48-49.
[3]陳恒年.超早期腦出血血腫碎吸引流術治療高血壓腦出血.中華神經外科雜志,1993,9:38.
[4]EMORI T G,CULVER D H,HORAN T C,et al.Nationalnosocomial infections surveillance system NNIS description ofsurveillance methods J.Am J InfectControl,1991,19(1):19-35.
343000江西省吉安市中心人民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