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 晴,劉培國,付云起
(國防科技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湖南長沙 410073)
“電磁兼容原理”課程涉及的知識面廣,各類設計原則多。為了提高課程的教學質量,我們在教學中采用研討式的教學方法[1]。這種方式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通過學生自我學習和自我提高來獲取知識,強化能力培養(yǎng)與素質提高[2,3]。由于集啟發(fā)性、參與性和實踐性于一體,非常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本文介紹我院研討式教學在“電磁兼容原理”課程教學中的實施。
1)教學對象
本課程教學對象為選修“電磁兼容原理”的碩士研究生12人。選修該課程的人數(shù)不多,具有小班授課的優(yōu)勢。研究生具有一定的基礎理論知識和專業(yè)知識,身心趨于成熟,形象思維與邏輯思維都比較發(fā)達,思考問題具有一定的廣度、深度和敏銳度,有較強的求知欲和進取心,學習目的比較明確,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也比較強,在導師的指導下,一般都能自己獵取知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有些學生是已工作的工程技術人員,有實踐經驗,能夠有意識地將理論與實踐聯(lián)系起來。所有這些背景都為研討式教學法運用于研究生課堂教學提供了有利條件。
2)教學前準備
教師首先要對教材的內容、國內外相關學術研究情況有一個整體認識,掌握課程的知識體系。應充分了解學生的知識儲備和學習能力等情況,以便有針對性地選擇研究題目。研究題目以基礎理論為綱,結合國內外的相關前沿研究,難易適中。教師在教學前將研究題目相關的資料,如教材、論文和專著等發(fā)給學生。學生2~3人自由組隊任選一個題目進行思考,也可以自己選擇一個知識點進行思考,每周一次研討。學生在課外時間查閱資料,對資料進行分析、綜合、比較和歸納,每組成員共同完成課堂講述稿,并寫出自己的討論和綜述。
3)教學內容和方法
每次課是3個學時,教師只利用1個學時講授新內容,只講解其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內容。我們引導學生自學其他內容,最后引出學生要研討的問題。接著學生在課堂上對準備好的研究題目進行講解,宣講自己的意見和綜述結論。隨后進行師生研討,這是研討式教學最主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一堂課最熱烈和最精彩的階段。
(1)學生提問和師生研討—學生可以針對宣講的討論和綜述內容,也可以針對研討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學生的提問主要由學生自己回答;
(2)教師提問和師生研討—教師針對研究題目相關的重點和難點,提出一些具有培養(yǎng)發(fā)散性思維的問題,讓學生回答;
(3)教師總結—教師就本專題的基礎知識,重點和難點進行總結概括。在這一階段,學生是課堂討論的主體,教師要充分相信他們的學習能力,鼓勵他們大膽質疑,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對于學生的創(chuàng)新見解及時肯定。
4)教學評價
我們改變以期末考試成績作為考評的唯一依據,注重學生學習過程評價。就學生的討論和綜述、課堂的討論發(fā)言、課外的準備,分別給小組和個人打分,并以一定的比例計入期末總成績。
我們在研討式教學法實施過程中和學生進行了交流,將他們的反饋意見匯總為以下三個表。
1)學生課前的準備情況
由表1可以看出,大多數(shù)學生了解這種新教學法的目的、要求和實施步驟;學生花費了很多時間作準備,主要是通過網絡、書籍和雜志等多種渠道查找資料,為準備研討及撰寫講解稿和綜述付出了相當?shù)呐?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學生的研究興趣和準備程度對教學效果影響很大,學生可以嘗到探討學問的樂趣。
表1 對學生課前準備工作的調查
2)學生的收獲情況
由表2可見,通過研討式的教學方法,大多數(shù)的學生認為,在自己能力培養(yǎng)上獲得了良好的效果,更重要的是改變了學習方式,實現(xiàn)了自主學習。我們認為,這是實施研討式教學方法的最大收獲。
表2 研討式教學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3)研討式學習出現(xiàn)的問題
表3反映了學生在研討式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困難,其中最大困難是花費時間太多,難以協(xié)調。有些學生反映對新教學法不適應,因為研討式教學方式與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方式相比,對部分學生而言產生較大的壓力,他們擔心打亂自己的學習習慣和影響考試成績等。學生課業(yè)負擔過重,難以有較多的時間在課外進行有效的準備。由于知識面窄和信息量少,會影響問題研討的展開和研討的深度。
表3 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因此,為了減輕學生的壓力,必須減少課程學分,讓學生擁有更多自主學習時間。這是開展研討式教學的一個前提條件。
通過一年來的教學實踐,研討式教學在“電磁兼容原理”專業(yè)課的教學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收到了明顯的教學效果。具體反映在:①研討式教學營造了一種氛圍,讓學生敢于發(fā)表自己的見解;②學生通過查閱書籍和上網等多種渠道收集整理資料,撰寫討論和綜述,完成了自主學習的過程;③通過問題研討,增強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④研討式教學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責任重大,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討論,并作啟迪智慧的講授。
[1] 劉亞杰,郭波,龔時雨.工程碩士《軍事裝備學》課程研討式教學模式初探[J],長沙: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9,31(3):55~57
[2] 劉偉.研討式教學模式建構[J].北京:高等教育研究,2008(10):65~67
[3] 郭漢民,李永春,田丹。傳授知識與培養(yǎng)能力的有機結合-試析研討式五步教學[J]。湘潭: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9):14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