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憲紅
(湖南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以生為本視野下的高校心理輔導探究
曾憲紅
(湖南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湖南 益陽 413000)
以生為本建構高校心理輔導中心是高校當前的重要任務,它包括:(1)打造專兼結合的心理素質教育隊伍,提高心理素質教育水平;(2)通過媒體介入、專題講座、學生社團等方式全方位宣傳教育,營造校園氛圍;(3)個體咨詢與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有機結合,滿足學生不同層次的需要;(4)構建完善的危機預防與干預的三級網絡,防范于未然。
以生為本;學生心理輔導;心理危機處理
高校是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的搖籃。高素質人才不僅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高素質人才的迫切要求,是學生成長成才的迫切要求,是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要求。
(一)打造專兼結合的隊伍
為了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每一所高校都應該設立心理輔導中心,并以該中心為主體,成立心理素質教育教研室,學工系統(tǒng)所有成員包括專兼輔導員和其他專業(yè)老師共同參與,為學生開設心理素質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進行集體備課,以小班授課、互動的方式,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心理素質教育隊伍。針對不同年級學生的特點、成長任務以及學生的不同需要對學生進行分年級、分主題的心理素質課程教育,使更多學生獲得心理健康知識,自覺維護自身和他人的心理健康。在心理素質教育教師的培訓上,可采用“請進來、走出去”的方針,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來校進行心理咨詢和心理素質教育課程方面的培訓,也可派遣老師外出進修、交流和培訓等,從而提高教師隊伍的整體水平和工作技能。
心理輔導中心除了主持課程設計、教師培訓以外,為了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現狀,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還要開展大量的科研,以科研帶動實踐,更好地為學生心理健康服務。
(二)全方位的宣傳教育
1.媒體介入,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宣傳活動
利用心理輔導中心編發(fā)的報紙、開通的心理健康網站、校園廣播,有條件的學校還可通過校園電視臺等媒體向全體師生進行心理健康宣傳和普及,為在校學生心理健康服務提供網絡互助、交流、學習的平臺。此外,還可印發(fā)多種形式的心理健康宣傳資料,如小折頁、書簽、傳單等,向學生免費發(fā)放。
2.專題講座,滿足學生全方位的需要
心理輔導中心可通過調查問卷的形式,搜集學生最關注、最矛盾、最需要解決的一些問題,針對問題,比如新生適應問題、人際交往、戀愛心理、情緒與壓力管理、職業(yè)生涯等開設相對應的心理健康和心理素質方面的專題講座,聘請知名學者、專家前來講學,擴大受益學生的數量。
3.大力扶植、指導學生心理社團
創(chuàng)立大學生心理健康社團,并積極扶植、鼓勵和指導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活動,喚醒學生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識,并逐步形成自我心理保健意識,把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擺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建立一支高校、健康的學生社團,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著手:首先,確立“兩翼一體”的發(fā)展方向。根據樊富岷教授提出的“兩為主”原則:“第一,心理素質教育應以學生為主,心理素質是主題自身的內在傾向性和特征。第二,心理素質教育應以提高學生的非智力心理素質為主。”在社團發(fā)展過程中,可以確立“兩翼一體”的發(fā)展方向,以學生為主體,以學校扶植和社會支持為兩翼。學校應尊重大學生的個性,充分調動學生認識和實踐的主題積極性,將外部教育內容真正轉化為內部主題,并逐步內化為素質。學校在社團發(fā)展中應該起輔助性作用,而不應該是占主導性地位。通過和社會上的一些單位或組織進行接觸,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工作和動手能力,更讓他們在實踐中確立自我的角色期望,學會角色扮演的知識和技能。其次,努力使社團工作與專業(yè)知識相結合。在“學以致用”的原則下,創(chuàng)辦各種以學校專業(yè)知識為基礎的團體,使學生通過發(fā)揮和運用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來為學校和社會做貢獻。在協調學習與工作時,社團應發(fā)揮其重要作用。譬如,建立專業(yè)知識實踐小組,讓學生通過自己所學的專業(yè)知識來創(chuàng)業(yè)或做兼職,既解決了經濟上的困難,又不耽誤學習,同時增強了自信心和面對挫折的能力,促進他們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鼓勵社員們撰寫實踐活動的成果報告等,推薦其參加學校或國家的學術競賽,這樣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理論聯系實際重要性的理解,又可以培養(yǎng)嚴謹的學術精神和實事求是的優(yōu)良作風。不同知識背景的青年學生在一起進行學術研究,為跨學科的學術研究提供了最好的鍛煉。據調查顯示,水平較高的學術性社團存在數量較少且運作不夠良好等問題,不少學生認為缺乏交流實踐專業(yè)知識與技能的平臺和機會。第三,以社團為載體,開展“團體咨詢”活動。由于人們對心理咨詢還不甚了解,對涉及“心事”較為敏感,團體咨詢則以成長小組、自我開發(fā)小組、訓練小組等形式出現,比直接咨詢(個別咨詢)人們心理上更容易接受,更能提高人們參與的積極性。根據調查結果顯示,當學生出現心理問題時,他們尋求解決的途徑,位于前三位的分別是:找好朋友傾訴,查看有關心理健康方面的書籍和上互聯網咨詢網友。而直接向老師或輔導員以及校內心理咨詢機構咨詢的極少。因此,學校在開展心理咨詢活動的時候,必須具有更多的主動性和針對性,在學生中樹立起良好的信譽。學校通過社團來開展團體咨詢活動,對學生來說更具有感召力和可信度。
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幫助和服務,使服務更貼近學生,滿足學生多樣化的求助需求,這些訴求需要心理輔導中心提供專業(yè)的個體咨詢。在接待個體咨詢時,咨詢師的個人業(yè)務能力至關重要,對咨詢師進行必要的業(yè)務督導、專業(yè)培訓和進修是必要的。同時,在接待學生來訪的過程中,心理輔導中心應該不斷規(guī)范和完善各項制度,如心理咨詢預約制度、初談制度、轉介制度、心理危機干預制度、督導制度、熱線電話管理制度和兼職人員的管理制度等。
針對學生面臨的一些共同心理困擾或心理障礙,如人際關系問題、抑郁癥、網絡成癮等問題,心理咨詢中心應主動進行團體心理健康輔導。團體心理健康輔導既可是課堂上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也可是團體輔導室的團體心理輔導活動。在目前學校心理專業(yè)工作者人數有限的情況下,心理咨詢只是心理咨詢中心工作的一小部分,大多數人還要從事一些心理健康教育的其他工作。學生人數多,心理咨詢室人員奇缺的情況下,怎樣提高全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怎樣提高輔導效率?怎樣發(fā)揮團體動力?通過團體授課或團體輔導的方式,發(fā)揮學生之間的平行影響力,無疑是現行教育體制下各學校心理輔導工作者探索的方向。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團體授課,主要利用課堂來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利用這個平臺,最大化地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幫助學生解決在成長過程中共性的心理困擾或問題是團體授課的價值所在。通過集體,在學生中利用平行的影響力開展具有普遍性的心理健康內容的教育;以課程為綱,全面吸收全校感興趣的專兼職輔導員和相關專業(yè)的專職教師來參與,在一個相對完整統(tǒng)一的課程綱目體系的指導下,對這些工作人員進行一定的培訓,發(fā)揮教師個人成長的經驗、學識能力以及個人的特長,結合學生的實際,更好地促進全體學生心理健康發(fā)展。
目前有的院校設有素質教育中心面向全體學生開設基礎心理學、社會心理學等課程,師范院校還開設普通心理學等課程。筆者認為這些傳授心理學知識的課程不能替代心理健康或心理素質課程,而應建立專門以提升學生心理素質、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為目的的教育課程群。教育課程群的具體目標應指向三個方面:第一,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自我意識,樹立健康的自我形象;第二,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情緒和情感,做自己情緒的主人;第三,發(fā)揮學生自身潛能,為走向社會做好準備。心理健康課的原則應遵循:第一,學生的經驗比知識更重要;第二,著眼于自我教育,發(fā)揚教育的民主性;第三,建立和諧關系,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第四,重視價值導向,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人生觀;第五,培養(yǎng)學生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基本目標之一。心理健康課的特點也是非常鮮明的,具體表現在:第一,心理健康課是學生進行深入自我探索的機會與過程;第二,心理健康課是體驗、感悟和分享的學習過程;第三,心理健康課是互動、互助與助人自助方法的掌握。心理輔導教師的定位也不同于以往的傳統(tǒng)教師,他更像一個激勵者、一個組織者、一個指導者、一個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和應變能力的人。根據大學生心理發(fā)展需要的,可將現行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內容分為幾個方面:學習輔導、人格輔導、生活輔導和職業(yè)輔導。
近年來,大學生自殺、殺人或傷人的事情時有發(fā)生。惡性危機事件會產生彌漫性影響,波及周圍的同學、全校學生甚至社會,因此加強對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機干預刻不容緩。
(一)制定危機處理方案,做到發(fā)現危機后能及時有效處理
學校應制定專門的危機應對方案,發(fā)現危機情況后,根據危機干預流程調動相關部門資源,及時評估和分析,進行監(jiān)控和干預。必要時進行轉介,并做好相應的善后工作。根據危機事件發(fā)生后不同階段的主要心理問題,進行分類排查并制定相應對策。首先,在干預初期,面對學生的極端情緒,老師要表示接納和理解,而不是意味地斥責或強制要求。同時與相關組織部門做好協調,對學生作出紀律要求和能力范圍內的強有力的保證。對相關的宿舍或班級進行哀傷團體輔導,幫助他們接受事實,緩解不良情緒,盡快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其次,在中期干預與輔導過程中,主要做好調查研究,時刻關注和聆聽學生各方面的合理需要,并及時與學校相關部門溝通協調,盡量將學生對工作的質疑和不滿消除在萌芽狀態(tài)。一旦發(fā)現學生有較為嚴重的消極情緒,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再次,在中后期輔導過程中,應安排一些學生生活方式和內容的指導,引導學生建立健康的生活態(tài)度和觀念,同時為學生重新步入正常的生活和學習做好必要準備。如果在危機中出現情緒障礙和人際關系問題時,應對求助學生進行專業(yè)的個別咨詢或團體咨詢。最后,在危機后輔導過程中,應根據學生需要,對其進行個別咨詢或團體輔導,幫助其適應正常的生活和學習。
(二)強化知識技能培訓,全面提升危機管理效能
打造一支專兼結合的全員危機預防與干預隊伍,發(fā)揮學生組織、朋輩互助的功能,做好心理危機預防與干預工作,完善的培訓體系是做好危機干預與預防的保障。針對輔導員、班主任的培訓內容包括心理健康輔導知識、技能,學生自殺行為的鑒別和預防等;針對與學生直接互動的教師的培訓內容包括如何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如何與學生溝通、鑒別和預防學生自殺行為等專題講座。針對教輔人員的培訓內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發(fā)現學生中的異常情況能夠及時進行初步處理。針對學生骨干的培訓內容包括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朋輩互助的技能等。
(三)做好心理危機的預防工作
提高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是做好心理危機預防的關鍵,學生心理輔導中心應在普及心理健康知識、消除歧視與偏見、預防心理危機的發(fā)生等方面做好自己工作。包括:開展新生心理普查,及時了解學生心理健康狀況,早發(fā)現、早干預、早預防;在師生中普及心理危機干預的常識和技能;及時聯系學生家長,利用家庭資源幫助學生渡過心理危機;實行“每月報告制”,并使之成為學校危機干預預警機制的有利組成部分。心理輔導中心每月應將學生心理狀況總結向上級領導以及相關院系通報情況,使負責學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教師能更快更準地了解學生的心理動態(tài),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發(fā)生。
為實踐素質教育和“一切為了學生的發(fā)展,一切適應學生的發(fā)展,一切促進學生的發(fā)展”的教育理念,心理輔導工作任重而道遠。在各高校領導的大力支持和關注之下,更需要我們每一個心理輔導工作者不斷學習,掌握過硬的理論方法,在實踐中注重總結提高,耐心細致,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積極主動地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關注大學生成長,就一定能達到“潤物細無聲”的境界,最終實現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
[1]樊富珉.團體心理咨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聶振偉.雪絨花開20載——一個心理咨詢機構與心理咨詢師的成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吉珊,羅慧玲.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分年級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0,(1):45-49.
[4]章明明,饒東方.大學生心理危機成因特點及預警機制的構建[J].廣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8):58-59.
[5]陳彥彤.淺談高校心理社團的構建和發(fā)展問題[J].中國校外教育:理論,2010,(1):18.
On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udent-orientation
ZENG Xian-hong
(Hunan Yiyang Vocational&Technical College,Yiyang,Hunan,413000)
Currently,the construction of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is an important task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which includes four aspects:firstly,it is necessary to build a combination of full-time and part time teachers of psychological quality education to improve psychological teaching quality;secondly,it is accessible to strengthen th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ublicity and create a favorable campus atmosphere through diverse mediums like media,special lectures and student societies;thirdly,it is of significant to organically combine the individual counseling with the group psychological health counseling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 students in different levels;lastly,it is necessary to complete the three level network ofthe crisisprevention and intervention.
Student-orientation;Student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Psychological crisistreatment
G448 < class="emphasis_bold">文獻標識碼:A
A
1674-831X(2012)03-0085-04
2011-12-18
湖南省社科基金項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課題(09B23)
曾憲紅(1981-),女,湖南益陽人,湖南益陽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責任編輯:葛春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