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翠萍,王玉彩
嗜酸粒細胞增多癥是指外周血的嗜酸粒細胞計數(shù) (E)超過正常值 (0.05~0.50),該癥是由許多原因引起的,其臨床意義與原發(fā)病密切相關,既有殺傷寄生蟲和調態(tài)反應的有利一面,又有某些顆粒成分和脂氧化產(chǎn)物損傷正常組織的不利一面[1]。
患者,男,70歲,因自覺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咳痰、胸悶、氣喘于2010-02-28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入院時查體體溫 37℃,心率 88次/min,呼吸 22次/min,血壓 180/110mmHg(1mmHg=0.133kPa),雙肺呼吸音粗,聞及干濕啰音,心音低,心率88次/min,雙下肢無水腫,胸片示肺感染,左側胸膜炎,化驗紅細胞沉降率85mm/h、白細胞計數(shù)9.29×109/L、淋巴細胞分數(shù)0.1614、嗜酸粒細胞分數(shù)0.1611、嗜酸粒細胞1.50;心臟B超示左室阻力負荷過重,室壁節(jié)段性運動不良,主動脈瓣輕度反流,左房室瓣鈣化并輕度反流。入院診斷為肺炎,缺血型心肌病心力衰竭、高血壓病 (Ⅲ、極高危型)。入院后給予吸氧、降壓治療,應用頭孢哌酮鈉舒巴坦鈉2.0mg,2次/d(bid)、洛美沙星100 ml bid靜脈滴注抗感染,單硝酸異山梨酯25 mg,1次/d(qd)靜脈滴注擴張冠狀動脈減輕心臟負荷,馬來酸依那普利5mg qd降壓。經(jīng)上述治療,患者氣喘減輕,心功能明顯改善,能平臥入睡,但仍有午后發(fā)熱、盜汗、咳嗽,考慮為肺結核,加用利福平0.45 qd乙胺丁醇0.75 qd異煙肼0.3 qd治療1周,癥狀無改善,復查血分析示:白細胞計數(shù)7.42×109/L、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0.5294、淋巴細胞分數(shù)0.1054、單核細胞分數(shù)0.0804、嗜酸粒細胞分數(shù)0.2831、嗜酸粒細胞2.10、紅細胞沉降率98mm/h。到胸科醫(yī)院檢查排除肺結核。2010-03-13日因再次受涼后呼吸困難進一步加重,血分析:白細胞計數(shù)11.89×109/L、中性粒細胞分數(shù)0.3674、淋巴細胞分數(shù)0.0694、嗜酸粒細胞分數(shù)0.5011、嗜酸粒細胞5.96、紅細胞沉降率62mm/h,胸部CT示雙肺炎癥,縱隔淋巴結腫大,考慮嗜酸粒細胞增多癥,肺嗜酸粒細胞浸潤癥,加用強的松60mg qd;同時改善心功能,治療7d后,患者未再有發(fā)熱、咳嗽,呼吸困難明顯減輕,復查血分析:嗜酸粒細胞比率0.64%、嗜酸粒細胞0.05,胸部CT示雙肺炎癥,較2010-03-14炎癥明顯吸收,縱隔淋巴結縮小,改為隔日1次,連用3個月,后按具體情況逐漸減量,隨診未再出現(xiàn)上述癥狀。
嗜酸粒細胞增多癥包括多種疾病,一種類型為良性自限性疾病,通常只有皮膚癥狀;另一類型為病期長、嗜酸性細胞浸潤廣泛、預后不良的播散性嗜酸細胞膠原病及嗜酸性細胞白血病等[2]。出現(xiàn)肺浸潤時即稱嗜酸性粒細胞肺炎,也稱過敏性肺炎,病程2~6個月或更長,臨床多見于中青年,婦女幾乎是男性的2倍,老年及小兒較少見。肺嗜酸性粒細胞浸潤癥是一組多病因的疾病,發(fā)病多與變態(tài)反應或異常的免疫反應有關,變態(tài)原可能是感染、外界吸入或自身免疫性的。常見病因:(1)寄生蟲;(2)過敏性疾病,如支氣管哮喘和蕁麻疹等;(3)皮膚疾病,如銀屑病,濕疹和剝脫性皮炎;(4)血液病及腫瘤,如淋巴瘤、嗜酸粒細胞白血病、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等;(5)系統(tǒng)性紅斑狼瘡等自身免疫性疾病;(6)某些藥物,如青霉素、氯霉素、磺胺藥等[3]。其發(fā)病機制未明,一般認為是Ⅲ型變態(tài)反應,但也有人支持Ⅳ型變態(tài)反應或Ⅱ型變態(tài)反應及非免疫學機制均參與此癥的觀點[4]。其臨床特征為血嗜酸粒細胞升高,呼吸道癥狀如發(fā)熱、盜汗、咳嗽、黏痰、胸痛、氣喘等,還可有心血管、造血、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皮膚等多系統(tǒng)多臟器免疫表現(xiàn)。80%的肝脾腫大應用糖皮質激素有效,如不佳,可用羥基甲巰二胺可延長生存期[1]。
本例患者有受涼感染史,多次化驗外周血嗜酸粒細胞增高,有肺浸潤表現(xiàn),雙肺聞及啰音,胸部CT示雙肺炎癥,縱隔淋巴結腫大,應用激素治療后,血嗜酸粒細胞降低,各項癥狀消失,符合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癥診斷。
誤診原因分析:(1)醫(yī)務人員對高嗜酸細胞認識不足,臨床工作重視不夠。 (2)高嗜酸粒細胞臨床表現(xiàn)無特異性,可表現(xiàn)為各種呼吸道癥狀而易被誤診為其他呼吸系統(tǒng)疾病。(3)對血嗜酸粒細胞比例增高重視不夠,大多數(shù)醫(yī)師只注重觀察血常規(guī)中的血紅蛋白、白細胞計數(shù)、血小板,忽略了白細胞計數(shù)分類的診斷價值,對嗜酸粒細胞增高視而不見。 (4)未及時行纖維支氣管鏡刷片及骨髓檢查。
綜上所述,凡遇到下列情況應警惕肺嗜酸粒細胞增多癥:受涼后出現(xiàn)咳嗽、胸悶、氣喘反復發(fā)生、盜汗等呼吸道癥狀,經(jīng)常規(guī)抗感染藥物治療效果差,尤其是伴有血嗜酸粒細胞升高的患者,應考慮本病,以免誤診。
1 劉又寧,王樂民,孫書明,等.實用臨床呼吸病學[M].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2008:711-722.
2 任勇,王承顧.嗜酸性粒細胞增多綜合癥[J].山東醫(yī)藥,2000,40(16):61-62.
3 張驊.慢性粒細胞肺炎1例[J].臨床薈萃,2005,20(4):133-134.
4 葛林浩.慢性嗜酸性粒細胞性肺炎的CT診斷[J].山東醫(yī)藥,1996,11(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