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俠
(咸寧學院護理學院,湖北咸寧437100)
心理護理是臨床護理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項重要內容。在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心理護理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配合藥物和手術治療以及基礎護理可以提高療效,并能促進患者疾病康復及護患之間的友誼[1]。
護理的內涵和本質一直是護理界人士探討的重要內容。護理的定義不僅僅隨著時代變化而改變,而且也因不同人的觀點差異而有不同的解釋。然而,不論其定義是什么,護理的目標是“協(xié)助人們增進健康,并協(xié)助解決人們的健康問題”。護理的對象是人,人是一個整體,其疾病與健康受著軀體、精神和社會因素的影響。因此,在進行護理時,必須以病人的健康問題為中心,為病員提供全面的、系統(tǒng)的、整體的身心護理。
目前國內外就心理護理的定義、描述、成分及維度仍未獲得一致性 。綜合各學者的定義,心理護理概念的內涵應涵蓋:心理護理的主體(護士);心理護理的客體(患者);心理護理過程中問題解決的方法體系(心理學理論及技術);心理護理的具體目標(心理問題)。這四個基本要素相互依存,彼此相扣,構成一個環(huán)狀的心理護理的運轉體系,其中任何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空缺,都會導致整個運轉系統(tǒng)停止運行。
近年來由于醫(yī)學模式的進一步發(fā)展,更豐富了“身體健康”這個詞的涵義。所謂的“健康”不僅是沒有疾病,而是在生理的、心理的及社會上的完好狀態(tài),這就是我們稱之為生物—心理—社會醫(yī)學模式。這樣就給我們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課題,一個護士不僅要懂得醫(yī)療護理技術,還必須具有心理學知識。所以學好心理學并應用于臨床是每個護理工作者的責任。
心與身,精神與軀體是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相互作用不可分割的統(tǒng)一體。許多疾病是由心理因素造成的,如原發(fā)性高血壓,長期精神緊張,思想有壓力可以引起此病。同樣,在疾病的過程中病人會出現(xiàn)一系列的心理變化,影響疾病的治療和康復。要想為病人服務得好,就必須了解病人的心理活動,并依據(jù)病人的心理活動規(guī)律采取恰當?shù)尼t(yī)療和護理措施,才能使病人感到滿意。病人的良好心理狀態(tài)可以促進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良好的生理狀態(tài)又促進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形成身心之間的良好循環(huán),促進病程向健康方向發(fā)展,從而大大提高了醫(yī)療和護理質量。因此,運用心理學的理論和技術作用于患者心理活動,可改善其身心狀態(tài),達到預防疾病、促進養(yǎng)生、增進健康的目的。
隨著心理護理在現(xiàn)代護理模式中的作用、地位日益顯現(xiàn),臨床護士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評估愈加關注。“準確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是優(yōu)選護理對策的前提”的觀點,已初步成為臨床護士的共識。臨床常用的心理護理評估方法主要有:主觀評估法與客觀評估法[2]。主觀評估法包括臨床觀察法、調查(訪談)法,同時結合研究者的臨床經驗進行分析判斷??陀^評估法主要采用自編調查問卷和借助常用的心理評定量表。評定標準一般以國內常?;蚋髁勘硭o的分界值為標準[3]。用客觀量化替代主觀評估并藉此作為制定干預對策的依據(jù),關注干預質量與效果,已成為我國臨床心理護理的一個發(fā)展方向[4]。
心理護理診斷是護理程序的核心。我國主要采用北美的心理護理診斷,但由于多種原因,絕大部分臨床護士對心理護理診斷以及與心理護理診斷相關的護理理論沒有經過系統(tǒng)地學習,導致大部分護士在應用心理護理診斷方面存在困難[5]。應用心理護理診斷解除病人心理護理問題的能力存在差距,許多臨床護士近乎盲目地用一些諸如焦慮、憂郁、恐懼、擔憂的詞匯來描述病人的“心理問題”。
針對病人主要的心理問題所制訂的心理護理措施恰當與否,是影響心理護理質量的關鍵。病人的心理狀態(tài)是個性與共性的對立統(tǒng)一,因此對病人實施個體化心理護理,首先要考慮的是病人心理狀態(tài)的共性規(guī)律,以及選擇心理護理措施的總體模式,然后再考慮結合病人的個性特征。目前臨床上較多采用一般性護理措施,缺乏有針對性的具體措施和實施方法,心理護理工作浮于表面,不能深入。
臨床心理護理的效用取決于其可操作性,而后者恰是長期阻礙我國臨床心理護理深入發(fā)展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目前,廣大臨床護理工作者在此方面進行了大膽的嘗試,心理療法被廣泛應用于臨床心理護理實踐,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如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松弛療法、音樂療法;對腦卒中患者早期用認知護理干預[6];用行為干預減輕了癌癥患者的心理壓力[7]等。實施方式也從一對一情感支持擴展到集體的心理輔導[4,8]。實施范疇滲透到臨床護理的各個角落,心理護理對象從局限于患者,擴展到患者家屬及社區(qū)老年人,充分體現(xiàn)了整體護理的連續(xù)性和整體性[4]。張玉芳[9]從病人需要什么樣的心理護理入手進行研究,提出了總體心理護理離不開一般和專業(yè)的心理護理,并將病人需要的心理護理方式按大小排位,從而指導護士對病人實施心理護理。
評價是護理程序的一個重要部分,國內護理人員已逐步意識到并已開始使用量表等客觀的評價手段對心理護理的效果進行評價,但目前臨床上心理護理的評價仍缺乏客觀的效果評定指標,且無規(guī)范化的統(tǒng)一衡量標準。國內心理護理效果的評價包括:量表評價、患者滿意度評價、目標評價。編制科學實用的心理護理量表正在嘗試中[10]。國外心理護理的評價多為客觀性評價,使用量表或問卷。量表或問卷的特點是特異性強、分化性高,不同病種、不同年齡、不同癥狀病人幾乎都有其相對應的量表或問卷,量表種類繁多,針對性強。
從心理護理的臨床現(xiàn)狀來看,我國臨床心理護理還有很大的發(fā)展空間,這就要求我們護理人員不斷加強心理護理的學習,從護理程序的角度出發(fā),把所學知識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護理工作中。
[1]許亞萍,許進軍.心理護理的意義及探討[J].現(xiàn)代醫(yī)藥衛(wèi)生,2006,22(18):2871
[2]劉曉虹.護理心理學[M].上海:上??萍技夹g出版社,2005:182
[3]陳瑤,劉曉虹.從雜志刊文窺見我國臨床心理護理現(xiàn)狀[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4,21(2):30
[4]陳偉菊,劉靜慰,何金愛.醫(yī)療事故處理條例實施后對護理診斷的思考[J].中華護理雜志,2003,38(5):352
[5]唐麗瑩,張騫倩,張優(yōu)琴.認知護理早期干預對腦卒中后抑郁和認知障礙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03,18(9):781
[6]Lea B,Tami P,Pnina EH.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in cancer patients:a randomized study[J].General Hospital Psychiatry,2001,23(5):272
[7]張軍,丁美榮,王紅.糖尿病集體心理治療及護理的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04,19(10):953
[8]鄭林科,張?zhí)忑g.臨床心理護理量表的編制與初步應用[J].中國行為醫(yī)學科學,2000,9(2):90
[9]張玉芳,殷磊.心理護理的評價[J].護士進修雜志,2002,17(3):179
[10]Orlando M,Sherburne CD,Thissen D.Sum med-score linking using item response theory:application to depression measure[J].Psychol Assess,2000,12(3):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