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樹密
(菏澤醫(y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00)
論當前大學生犯罪的原因和預防*
姚樹密
(菏澤醫(yī)學??茖W校,山東 菏澤 274000)
大學生犯罪是個人、家庭、學校和社會等多方面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是社會多方面消極因素的綜合體現(xiàn),其既具有一般犯罪的共性,也具有明顯的身份特征。當前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已經引起各方面的關注。深入研究大學生犯罪的原因,積極尋找減少和預防大學生犯罪的途徑和措施,是促進大學生順利成才和構建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共同努力。
大學生犯罪;原因預防
大學生犯罪不是一個獨立的概念,只是由于其犯罪主體的大學生身份,便于分析和研究才做的一個概括。隨著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大學生犯罪不論是絕對數(shù)還是比率都呈現(xiàn)逐年上升的趨勢。一些大學生犯罪事件在全國范圍內引起了很大反響,使得我們不得不把這些本應是風華正茂、在安靜教室里學習的大學生和實施包括暴力犯罪在內的各類犯罪的犯罪分子聯(lián)系起來,在扼腕痛惜的同時,頻頻發(fā)生的大學生犯罪事件使得我們不能不進行深思。
近年來,由于高校的擴招及管理的不到位,學生來源整體上呈年趨低質化,加上社會環(huán)境也日趨復雜化,導致大學生違法犯罪的案件呈上升態(tài)勢。其類型除刑法對主體有特殊要求的犯罪(如軍人違反職責罪、瀆職罪等)外,幾乎涉及刑法全部犯罪種類,其中以故意傷害型和侵犯財產型犯罪為主,也出現(xiàn)了一些諸如網(wǎng)絡犯罪等新型犯罪,且有向智能化、復雜化、幫派化方向發(fā)展的趨勢。[1]
導致大學生犯罪的原因比較復雜,除了個人原因外,家庭、學校和社會等方面的因素也有很大影響。這些原因對走向犯罪道路的大學生來講是一個綜合的負面環(huán)境,成為其成長的負面因素。
(一)個人方面的原因。當代大學生雖然在年齡上已經年滿十八周歲,但是由于多數(shù)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太過于順利和單一,因而很多大學生的心智其實并不成熟,但又自認為很成熟,因而遇到一些事情,往往自以為是,不懂得全面考慮和權衡利弊,加之當前社會又很復雜,若得不到正確引導和處理,部分學生可能在不成熟的錯誤心態(tài)下走上歧途。法律知識匱乏和守法意識淡薄是導致大學生犯罪的另一原因,筆者曾經在所授課班級做過一個調查,發(fā)現(xiàn)受我國現(xiàn)在所設課程體系的影響,多數(shù)學生從小學到大學實際上沒有學過多少法律知識,系統(tǒng)的法律意識培養(yǎng)更是無從談起,因而多數(shù)學生的法律知識是匱乏的;而受整個社會風氣的影響,對法律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作用,相當一部分學生抱有實用主義的態(tài)度。并且多數(shù)犯罪是在學習、考試、日常生活、個人感情、求職就業(yè)等方面遇到困難或者失敗時,一時應激而走上犯罪道路,犯罪具有明顯的身份特征。
(二)家庭的原因。見諸各種統(tǒng)計資料的研究表明,家庭教育與青少年犯罪關系很大。人們常說,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道德品格、行為方式、相互間的態(tài)度以及對子女的態(tài)度、家庭各成員在家庭中的地位,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孩子的性格、品質、行為模式起著重要作用。正確的家庭教育,會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反之,會使孩子的品格和行為模式畸形發(fā)展,嚴重的將走上違法犯罪之路。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當前我國家庭教育失當情況相當突出,在城鎮(zhèn),主要表現(xiàn)為溺愛型、父母干涉型,以及高離婚率下的單親撫養(yǎng)型,在農村,突出表現(xiàn)為父母外出打工出現(xiàn)的留守兒童失教型,但無論城鎮(zhèn)和農村,以溺愛型最為嚴重。[2]家庭教育對一個人來講是一個連續(xù)的帶有深深印痕的過程,大學生進入了大學后,雖然從地域上脫離了家庭教育,但家庭教育的影響是不可能完全斷絕的;另一方面也是學生接受其他教育的基礎,因而家庭教育對大學生的心理和行為的影響是巨大的。調查顯示,問題家庭大學生犯罪的比例要遠遠大于正常家庭的學生。
(三)學校的原因。大學階段是大學生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但目前不少高校在這方面的引領工作卻令人不敢恭維。究其原因,應包括如下幾個方面:(1)一些學校片面重視專業(yè)教育,忽視德育教育和素質教育,從而導致部分大學生實用主義、功利思想嚴重,時時處處以個人利益為上,利己主義思想嚴重,只講索取,不講奉獻,甚至極端自私,最終導致道德淪喪,走向犯罪。發(fā)生在陜西西安的藥家鑫交通肇事后用刀捅死受害人案就是最典型的例證。(2)由于近幾年高校的擴招,高校在校生急劇增多,導致高校的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等方面能力跟不上,一方面造成學生培養(yǎng)質量的普遍下降,另一方面也形成各種運行漏洞,影響高校自身發(fā)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3)對學生的心理疏導沒有落到實處?,F(xiàn)在的高校事實上是一個縮小了的社會,舉一個例子來說,現(xiàn)在部分學生緣于家庭出身、家境狀況、興趣愛好等因素結成不同的“圈子”,不同“圈子”之間學生的隔閡有時是令人難以想象的,在同一個班級里,有的學生一擲千金,有的學生連吃飯都困難;有的學生成績很好卻找不到工作,有的成績一塌糊涂卻早早鋪好了就業(yè)路。針對學校中類似的一些現(xiàn)象,高校心理咨詢和心理疏導工作滯后,容易導致部分大學生價值觀混亂,甚至導致個別大學生頹廢、玩世不恭、懷疑人生和社會。(4)現(xiàn)在很多高校不僅教育目標追求功利化,而且管理惰性化,忽視對學生的人性化和差異性教育,把管理方法和措施“標準化”,搞所謂的“量化管理”,把培養(yǎng)學生當做在流水線上生產產品,這種管理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心理失衡,個人發(fā)展失去規(guī)劃,進而可能引發(fā)惡性競爭。[3]
(四)社會環(huán)境的負面影響。我國目前正處于社會轉型和利益調整的特殊時期,原有的社會運行模式尚未被完全打破,新的公正合理的社會運行模式還沒有成體系地建立起來,同時我國的市場經濟發(fā)展還不規(guī)范、不成熟,雖不可否認其巨大的積極作用,但是由它帶來的權錢交易、拜金主義和道德素質低下等等問題,深刻地影響著包括大學生在內的社會成員的思想、行為。當前,物質利益至上,一味貪圖物質享受,不擇手段為一己之私而不惜踐踏法律和做人底線的事例時見報端。社會上的這些現(xiàn)象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不少大學生錯誤地把物質財富的多少作為衡量是否成功的尺度,甚至有些大學生為了追求物質享受和滿足虛榮心,連最基本的道德也拋到九霄云外。例如:一些女大學生心甘情愿當“二奶”、賣淫等等。同時,作為市場經濟副產品的色情、暴力、爾虞我詐、庸俗、極端個人主義文化,以及西方國家的反華勢力針對我國,旨在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種種誘惑和滲透,對少數(shù)定力不強的大學生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影響也是不容忽視的。
大學生犯罪有其自身規(guī)律和特點,相對社會其他犯罪,其可以正面引導和矯正的可行性要大得多,只要學校、家庭和社會各方面做細做好預防工作,預防和減少大學生犯罪是完全可行的。
(一)學校要真正負擔起教書育人的責任。當前社會上的浮躁風氣對高校的影響是巨大的。高校如果不認真思考和應對這一問題,導致的將不僅僅是部分學生的犯罪問題,而將是在未來社會評價標準下的高校競爭力大小、高校的生死存亡問題。從育人方面講,高校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法制教育?,F(xiàn)在高校都開設政治理論課、思想道德修養(yǎng)課,但是從效果上看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要達到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真正目的,就要改變以往僵化的、空洞的教學方式,探索適合當代青年實際的思想政治教育途徑,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養(yǎng)成正確的道德理念。同時,高校的法制教育要貫穿于整個大學生求學期間,不僅要講具體的法律知識,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法治理念,培養(yǎng)學生的現(xiàn)代公民意識。(2)幫助學生正確認識和適應社會?,F(xiàn)在社會上不公正不合理的現(xiàn)象還很多,高校和社會聯(lián)系又非常緊密,學生不可避免要接觸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引導大學生全面的 辯證地去看問題,正確對待現(xiàn)實與愿望的矛盾,擁有更為彈性的心態(tài),能夠更寬容地去面對各種人生挫折和社會問題。對于有心理問題的學生,學校應該通過建立學生心理檔案的方法進行管理,有針對性地引導和矯正。(3)通過豐富校園活動及社會實踐,培養(yǎng)學生的積極健康人格。大學教育是一個綜合工程,學校應當注重課堂、課余和社會實踐等各方面活動的復合育人作用??梢岳么髮W生精力充沛、興趣廣泛的特點,引導學生成立相關社團,開展一些有益于身心的活動;另一方面,根據(jù)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強、樂于參與社會實踐的特點,引導大學生根據(jù)自身專業(yè)和興趣特長,積極參與社會實踐和服務活動。通過這些社會活動,加深大學生對社會的全面的正確認識和了解,消除片面狹隘思想和反社會情緒,同時還能使他們在活動中實踐和體會如何建立和諧人際關系,如何保持穩(wěn)定的情緒和健康的心理,從而有利于健全人格的形成。[4]
(二)家庭的預防。要有效防止大學生犯罪,在家庭教育方面,應該在充分弘揚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基礎上,大力推進家庭教育的科學化、現(xiàn)代化,優(yōu)化和提升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水平。筆者建議應該隨著我國經濟和社會的發(fā)展,國家要推進和完善家庭教育培訓和指導體系建設。具體做法,一是國家加快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推進包括“學生家長”在內的全社會成員的現(xiàn)代公民品格建設,使每一位家長都能以現(xiàn)代公民意識培養(yǎng)下一代;二是依托各級各類學校加強學校和學生家長的聯(lián)系,建立相應培訓機構,使學校老師和家長在同一平臺上,結合共同的社會環(huán)境,共同學習和探討培養(yǎng)下一代的方法和途徑,以及加強對失序學生的教育和引導,避免家長的盲目探索給孩子的成長造成的危害,發(fā)揮家庭教育在預防大學生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對于在高校求學的子女,家長不能僅僅是單純地給予經濟方面的資助,應該建立高校與學生家長的有效聯(lián)系機制,形成雙方聯(lián)動,共同掌握學生成長過程中的真實信息,以便有的放矢的應對。對于問題家庭的子女,應強化政府的責任,因為一旦出現(xiàn)學生違法犯罪行為,其社會成本顯然要大于提前預防。要進行相應社會救助立法,有效實施對問題家庭子女的教育和幫助。總之,家庭教育應該為孩子創(chuàng)造一個充滿關愛、和諧的家庭學習、生活環(huán)境,使孩子首先愛自己的家、愛自己的家人,形成對家庭的歸屬感和依戀感,并逐漸形成自我控制和關愛別人的能力,最終成為一個對社會、對家庭有用的人。
(三)國家和社會要強化預防責任。現(xiàn)在大學與社會的關系愈來愈密切,辦好高等教育不可能是大學唱獨角戲,需要國家相關機構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要為大學辦學提供一個良好的辦學環(huán)境。目前我國的大學往往由于級別較高,和駐地尤其是所在地基層行政機關打交道較少,而現(xiàn)在不少學校建設的新校區(qū)往往處于城郊結合地帶,存在交通不變、基礎實施不到位,治安問題復雜等問題。國家要落實駐地政府對大學的支持和服務工作職責,地方政府及其相關部門也應擯棄狹隘地方主義思想,把為大學搞好治安和“后勤”工作真正作為自己的分內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優(yōu)化大學周邊的治安環(huán)境,并加強對大學周邊刑事犯罪的打擊力度。政法部門要對大學及其周邊村居的治安聯(lián)防、治保等群眾性自治組織進行有效管理和指導,并配合學校進行有針對性的法制教育,確保為大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生活環(huán)境。其次要做好對已犯罪大學生的特殊教育。這種特殊教育能夠起到其他部門所不具備的作用。大學生畢竟人格和心智尚還沒有完全獨立,還未完全融入社會,其犯罪動機較社會上其他犯罪往往比較單純,改造的可塑性更強。因此對已犯罪的大學生,司法機關應根據(jù)具體情節(jié),本著“治病救人”原則,盡可能教育和挽救,并探索輕案銷案和免于報告制度,使他們重新成為國家的有用之才。同時可以結合某些典型性案例,適時在大學生中進行宣傳教育,起到“懲前毖后、治病救人”作用。必要時還可以發(fā)出司法建議,為學生及學校提供相關信息,引起學生及學校的警覺。再次國家應做好新形勢下大學生的求學、就業(yè)和社會保障工作。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的擴大,高校中貧困生的人數(shù)也越來越多,并由此帶來一系列問題,國家應加大對這一塊的投入力度,健全助學貸款、助學金等制度,確保每一個大學生因此完不成學業(yè)。目前高校畢業(yè)生就業(yè)形勢很嚴峻,國家要采取措施,一方面要加大對高校專業(yè)設置的政策引導,另一方面要千方百計落實畢業(yè)生就業(yè)問題。對于暫時不能就業(yè)的學生,要把他們納入城鎮(zhèn)失業(yè)人員保障體系,防止他們游離于正常組織之外。[5]
防控大學生犯罪不是一個新課題,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其又存在鮮明的時代性。當前只要認真探索大學生犯罪的社會背景及其主客觀原因,學校、家庭、社會共同參與,密切配合,堵疏結合,形成一個全方位的防控體系,大學生犯罪問題是能夠較好地解決的。
[1]沈穎.高等教育的高風險不容忽視[N].南方周末,2006-05-05.
[2]黃曉梅,胡元聰.當前大學生犯罪原因與預防對策[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9,(3):131~134.
[3]王先眾,陳康.貴州大學生違法犯罪心理研究[J].貴州教育學院學報,2010,(6):40 ~41.
[4]趙艷.對當代大學生犯罪現(xiàn)象的思考[J].法制與社會,2011,(1):58 ~61.
[5]蘇運來,張合民等.大學生犯罪的特點、原因及預防對策研究[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1,(1):65~66.
G641
A
1006-5342(2012)03-0075-02
201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