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靜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設計藝術系,安徽 阜陽 236041)
淺談“中國風”與現代產品設計
陳 靜
(阜陽師范學院 信息工程學院 設計藝術系,安徽 阜陽 236041)
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增強,“中國風”設計已蔚然成風.08奧運的精彩開幕,使中國風設計找到了新的坐標和起點,也讓令世界著迷的中國符號更加深入人心.本文從“中國風”設計產生的背景和根源入手,對“中國風元素”與產品設計的關系、“中國風”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表現形式等多方面進行論述,從而進一步明確“中國風”設計的本質特征.
中國風;現代產品設計;傳統文化
在多元化發(fā)展的今天,“中國風”的盛行是一個必然.“從社會發(fā)展來看,大國的崛起,伴隨著民族自信心的提升,國人不斷意識到傳統符號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傳統符號在設計中的大量應用,體現的是本土設計師對民族文化的信心和中國強大的文化魅力對外來設計師的吸引力.”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和國際地位的不斷提高,世界特別是西方再一次將視線聚焦在中國,以復雜的心態(tài)關注著21世紀中國的崛起.因此,我們不但要了解自己的文化,也要充分的發(fā)揚傳統文化的優(yōu)越性,為我們的生活和設計服務.
關于“中國風”,又稱“中國風格”、“中國情趣”等,在很多專著中曾有提及.大部分學者認為,作為一個專屬名詞,它盛行于17、18世紀的歐洲,是歐洲人創(chuàng)造的一種藝術風格,主要表現于裝飾藝術領域.本文提到的“中國風”設計泛指與中國符號、中國元素、中國傳統文化相關的一切設計理念和設計風格,沒有地域的限制.“它以中國元素作為表現點綴形式,是建立在中國文化的基礎上,并適應全球經濟發(fā)展趨勢的有著自身獨特魅力的藝術形式.真正的‘中國風’應是融入生活當中,是一種中庸、含蓄的生活狀態(tài),無論是任何與中國風有關的作品都是一種“表現”的藝術.”[1]由此得知,“中國風”是一種文化、傳統與現代三者間的相互滲透,是一種文化底蘊對于設計的一種根深蒂固的影響,而非表面的浮夸形式.
提及“中國風”及“中國風”元素,不可避免觸及的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正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造就了中國風格,造就了數千年來備受世界矚目的中國風設計.從本質上講,“傳統文化是指中華民族共有的、以儒家思想文化為基線的、涵蓋其他各種不同思想文化內容的有機構成體系.”[2]“中國風設計”則是針對中國文化的傳承而言,它強調的是中國文化傳承下來的客觀存在的物質或非物質文化遺產.而從中國傳統文化中汲取出的有代表性的東西我們就稱之為“傳統文化元素”或者“中國風元素”.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文明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文化,傳統元素包羅萬象,比較典型的有:書法印章、戲劇臉譜、皮影戲,瓦當、四神紋,民間藝術中的剪紙、風箏,中國結,祥云、如意紋等所有吉祥圖案還有幾乎與人類歷史同步發(fā)展演化的彩陶,以及后來出現的瓷器、紫砂壺等.這些元素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代表,仍不時的出現在今天各行各業(yè)的設計中,如服裝、建筑、廣告、產品等.
“中國風”在現代產品設計中的表現方式主要分物質與精神兩個方面.首先,無論是哪種風格或哪種文化,都要通過一定的物化形式表現出來,從而以更直觀有效的方式與受眾交流,“中國風”設計也不例外.在設計中,設計師往往通過對中國傳統元素的合理運用而達到自己的設計目的.這些物質化的元素符號,蘊含了中國人民強大的創(chuàng)造力.
在精神方面,主要表現在傳統文化的滲透作用.即中國長達五千年歷史累積下來的思想觀點和民族智慧.從哲學方面來看,西方人注重人的理念,而東方人注重表現人與自然的關系.“天人合一”是中國文化思想的最高境界.中庸思想,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等中國傳統思想都不同程度的在現代產品設計中體現了出來,并以不同的方式體現在產品設計的造型,色彩搭配,整理與局部的搭配等各個方面.
在產品設計中,色彩是一個相對重要的因素.因為它比外觀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更強的視覺沖擊力,可以在第一時間引起消費者共鳴.色彩的正確選擇對于產品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在設計色彩時不僅要考慮與外觀的和諧,還要兼顧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社會階層與年齡段的愛好差異.紅色熱情奔放,理所當然的與喜慶和愉悅的心情相關.紅色在各國所代表的含義雖有所差別,但是可以看出都有“紅色似火,熱情奔放”的涵義,這是一個美學上的概念.就像我們稱紅色為暖色調,白色是冷色調一樣.只是經過后來的引申才有了熱情,喜慶、吉祥之意.
受傳統因素的影響,靚麗的中國紅一直是人們表達內心喜悅的主打色.喜慶的日子,歡快的慶典往往采用大紅的色彩裝飾以表達人們內心的喜悅.在現代產品設計中,中國紅的運用非常普遍.比如各種婚慶用品,請柬,喜糖盒等一律運用紅色.中秋佳節(jié)的月餅包裝也常以大紅為主打.另外,除了中國紅還有中國的墨寶,代表中國傳統書法的墨色體現,也屬于中國風色彩的范疇,毛筆書法,尤其是暈染的水墨效果,在各種產品裝飾乃至產品包裝中也多有體現.
在產品設計的形式上,中國傳統文化也起到了一定的引導作用.很多與傳統相關的設計,都會從中國元素中尋找創(chuàng)作的靈感,比如天圓地方學說.古代的銅錢設計來自天圓地方學說的觀念,這說明自古以來中國的文化就對產品設計產生著影響.現代的很多產品設計也采取這一造型形式,不但滲透了傳統文化理念,方圓的對比還符合了形式美法則的運用.另外對稱的形式美在本質上也屬于中國傳統的理念——中庸之道,即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這種設計方式在家具的設計上表現的更加突出,尤其對于中式家具的設計,對稱美將是設計中永遠不變的主題.
另一種方式是對“中國風”代表符號的抽象運用,諾基亞在2004年推出了一款手機6108,外觀模仿秦代兵馬俑的造型.這款手機簡潔大方,曲線流暢,手寫筆的安插位置巧妙合理,使整個造型恰似一個背劍的武士.它的設計不僅是對審美的注重,同時兼顧了功能和形式的完美統一.這充分說明了一個成功的“中國風”產品的設計,不能拘泥于對形式的簡單模仿和照搬,更要緊密的結合消費者的需求,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利益.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人們物質與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斷提高,珠寶首飾作為產品設計的一個細小分支已空前興盛.觀察琳瑯滿目、張揚在各大場合與舞臺,象征著潮流與時尚的珠寶首飾,不看發(fā)現,它的設計大多來自傳統文化的靈感,這也是它走向國際舞臺的標尺.珠寶首飾設計反映的是一種個性化的設計,將創(chuàng)新的思維與傳統的工藝、先進的科學技術相結合,因此是民族特征與時尚潮流的融合.同樣為了表達一定的主題思想,人們從古老的象征符號中尋找有個性的代表重新演繹,傳達全新的設計理念,創(chuàng)作出煥然一新的時尚首飾.在近幾年流行的首飾設計中,陶瓷首飾可以說是最具代表性的中國風設計.首先,陶瓷是本土文化.無論是典雅的青花、絢麗的顏色釉、還是神奇的窯變,都是中國幾千年來文化傳統的集聚.陶瓷首飾的風靡將傳統文化在現代時尚界的權威演繹的淋漓盡致,并成為中國傳統文化向西方傳播的又一途徑.
產品設計中,除了造型還有相關的裝飾,因此紋飾的選擇與運用至關重要,它可以對產品設計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中國風”的裝飾題材多種多樣,分類也比較隨意.題材是“中國風”設計的重要因素,一些具有很強代表性的傳統紋飾,比如:龍鳳紋裝飾、四神紋、仕女屏風、還有各種具有吉祥寓意的花鳥禽獸等,已成為“中國風”的符號,也成為我們辨別中國風設計的捷徑.近年來,“中國風”元素融合產品外觀設計備受設計師的青睞.聯想在祥云火炬后成功的推出了一款以奧運火炬為設計理念的筆記本,這款典藏版筆記本的電腦外殼用了“中國紅”的顏色,與傳統的祥云圖案相得益彰,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并且由此引申出許多周邊設計,如電腦包,內膽包等,同樣采用祥云的設計題材.這款機身小巧精致,輕薄,經典的中國紅與祥云交相呼應,高貴典雅,充分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也體現了奧運會的精神.
“中國風”元素作為一種形式語言,物化的表現是必然的,但表現的方式及合理度是至關重要的.對傳統符號的運用不等同于盲目的照搬挪用,首先要符合產品本身的外觀形式和所要表達的文化理念.在手機設計中,與諾基亞6108相比,夏新DA6手機的設計卻沒有達到預期效果.此款手機的面板上有一個龍紋裝飾,與手機整體的造型風格格格不入,反而破壞了原有的整體感,因而顯得過于形式化和表面化.因此在“中國風”設計中,傳統符號的運用一定要有度的把握,有人片面的認為,對傳統的紋飾的簡單挪用就是中國風設計,就是對傳統文化的體現,這一觀點是及其錯誤的.
每一種設計風格的誕生都有它存在的歷史必然性,“中國風”設計的流行也是如此.縱觀歷史,“中國風”設計不但在當今設計的各個領域廣泛流行,也曾風靡了歐洲近兩個世紀,已成為歐洲藝術遺產的一部分,因此它的地位是不容忽視的.對于設計而言,在保留傳統的基礎上開拓創(chuàng)新,任重而道遠!如何有效的、合理的把中國風元素融入現代設計,如何把古老、優(yōu)秀的傳統文化在當代設計領域充分發(fā)揚光大將是設計界乃至每一個設計工作者必須思索的問題!
〔1〕http://baike.baidu.com/view/531017.htm.
〔2〕ht tp://www.lwlm.com/chuantongwenhua/201110/590112.htm.
〔3〕http://book.douban.com/reading/10184991/.
〔4〕袁宣萍.十七至十八世紀歐洲的中國風設計[M].文物出版社,2006.
TS02
A
1673-260X(2012)03-0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