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建軍
(1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2巢湖學院藝術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功能與形態(tài)的設計之美
薛建軍1,2
(1蘇州大學藝術學院,江蘇 蘇州 215000)
(2巢湖學院藝術學院,安徽 巢湖 238000)
在產品設計中,應注重功能的實際使用價值和形態(tài)美兩方面,并利用合理的設計思維、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和制造出能夠滿足人們物質和精神需求的產品。
功能美;形態(tài);設計;思維
我們的祖先從最早塑造物體形象,就有著對造物的各種形式以及對形式所產生美感的理解和探索。馬克思說:“人也按照美的規(guī)律來創(chuàng)造的”。[1]隨著客觀事物的變化,人們在生活中存在著有針對性、目的性的設計活動中,常常以藝術的眼光去思考客觀事物中美的各種形式元素,從而導致精神上的愉悅,隨之對實用功能更加注重需求,以便獲得精神上的享受和提高自身的生活質量。
自18世紀的工業(yè)革命,人類的社會生產有了巨大的變化而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改變了傳統(tǒng)的生產方式使產品的產量大增,同時對產品的形態(tài)和質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人們的審美要求和生活方式有著一定的影響。產品設計是從功能和形態(tài)等方面去考慮、去理解、去認識,然后再運用藝術思維和創(chuàng)造性思維進行產品設計。那么在設計過程中,產品的功能、形態(tài)和設計思維也就成了我們研究的主要對象,從物體的實際使用功能到形態(tài)美以及設計思維的研究,涉及諸多方面。本文從功能美的實際使用價值、形態(tài)美、設計思維三個方面加以論述。
1.1 功能美
功能是產品構成的一種組合方式,是經過一定材料的組合,形成結構,表現出相應的形式,所發(fā)揮有利的實際使用價值和效能。設計師設計和生產的產品,都應具備產品的自身功能和產品存在的形態(tài)這兩個特征。這就必須是有目的性的、有針對性的設計活動。
首先,制造產品的材料都各自有自身的特性,而這些材料的特性決定產品功能美的產生。其實際使用價值是產品作為有用的物體而存在的根本性質,沒有功能的產品是無用的,實際使用性是功能的首位。由于物體的功能即實際使用價值是能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符合人們的目的性,因而使人感到物質的滿足和精神的愉悅,進而體驗到一種美感,即功能美。在產品設計和生產過程中,功能和美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是產品設計的必備條件之一。
其次,就是產品的形態(tài)要按照設計思維的規(guī)律,強調其功能的重要性,重視產品形態(tài)的存在。
著名的法國學者查理斯·拉羅認為技術產品美的結構尤如音樂中多聲部組成的整體和諧的“超結構”,在整體和諧的“超結構”上受到人們的欣賞,產品的美也是這樣,構成產品的多種不同質的結構各自有其價值,但其整體因這些因素相互一致而導致呈現出超結構的和諧時,這里就存在著美。[2]自從人類能通過有目的性的進行制造開始,對藝術層面的需求也隨之而產生。常常以藝術的眼光去思考客觀事物而產生精神上的愉悅,而這些都是人們在藝術活動中才能讓自身得到感悟并獲得精神的享受。因此,現代設計來自于現實生活并高于生活,而且從事設計人員在現實生活所獲取的審美感受充分的體現在設計產品之中,并能體現產品的實用性,得到消費者的認可。這種認可程度是建立在消費者對產品的外觀是否具備優(yōu)美的造型,然后賦予購買行為,經過使用后方能獲悉其實用功能,才能得到更多人們的選擇,這樣產品在市場中才能生存,才能體現自身的價值以及功能所產生的美,而這些都是來自于產品的實用功能和各自的規(guī)律秩序。那么,可以認為任何產品就是以實用性為目的的,并能夠在呈現產品的功能時,又能體現一定秩序和規(guī)律,而秩序和規(guī)律就是產品內在的美。從某種程度上來講,產品的內在本質起初是非美的,而是為了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受眾者在對產品的使用過程中,能感受到產品的實際使用功能所產生美。
1.2 功能與結構、形式之間的聯系
前面講到功能是產品構成的一種組合方式。而功能是由結構決定的,設計的產品具有什么樣的結構,它便產生有什么樣的功能,這被稱為同樣的結構同樣的功能。雖然,結構和功能有時也存在著不同的結構有同樣的功能的現象存在,但是更為普遍的現象卻是具有同樣的結構存在著多種功能。具體地說,就是同一物質結構系統(tǒng)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下與其他系統(tǒng)相聯系,也可以發(fā)揮不同的功能。如:一臺高清電視機,既可以播放電視節(jié)目,又可以收聽到廣播新聞。就人而言,他們在社會中往往也可以分擔不同的社會角色,如:企業(yè)中的董事長、總經理;家庭中的妻子和母親、丈夫和父親等。因此,我們在談論“功能”這個問題時,就要考慮環(huán)境因素,也就是說必須考慮系統(tǒng)中的相互作用的對象,這樣才能明確含義所在。對產品來說,同樣的結構具有多種的功能就意味著經濟、方便和更多的適宜性。
在研究功能與形式聯系時,眾多文章中都時常引用著名的建筑設計師路易·沙利文的名言:“形式依隨功能”。近一百多年以來,沙利文的觀點一直影響了全世界的設計領域,特別在建筑設計和工業(yè)設計尤為顯著,同時解決了其中的重要問題。在很長一段時間中,人們對“功能”的缺乏全面認識。有人認為產品與人毫無聯系、“功能”是產品本身所具有的用途,認為在大規(guī)模工業(yè)生產批量產品的年代中,就應該從產品內部覺察一種機器和機構的美,每一種產品都有一個最完美的形式。它的所產生的后果是不難推測的,產品造型簡單相似,失去個性和忽略人的文化,從而極大地引起了現代社會的人們對強調單純地功能主義極其反感和不滿,尤其是對“房子是居住的機器”、“建筑被傳統(tǒng)的桎梏束縛著,風格只是一種謊言”的觀點,被后現代設計師們所歧視。當今我們從設計理論中可以理解到,影響產品造型的決定因素不僅是功能,還有形式因素,所以“形式依隨功能”的局限性也是有目共睹的。
以上所述,我們對功能的認識,應該從人和產品的聯系方面來理解考慮,從功能和形式的關系、人和產品的相互作用、不斷滿足人們對物質和精神的需求等方面進行充分的把握。擴大對功能的認識范圍,將實際使用功能、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總括起來。筆者認為,設計師在設計產品的過程中,只有 “形式依隨功能”、“形式體現功能”,在理論方面要有一定寬容程度,因而使之真正符合科學的設計原則。
在文學中意味用“造型”和“造型藝術”,主要指塑造藝術形象、再現現實生活中的典型。其中既有人物形象、也有自然形象。而以視覺要素為主體的設計的空間造型,雖然也是塑造藝術形象,但往往不要再現生活中的人物和景象,如日用品、家具、交通工具等設計,只受功能、材料和制作工藝的限制,不受象形性的制約,形成獨立的造型系統(tǒng)和獨特的造型語言。這種造型系統(tǒng)語言所表述和產生的形象,我們稱為“形態(tài)”。
好的產品都通過優(yōu)美的外觀造型才能吸引受眾者的注意力,產生購買欲。設計師們設計的具有實用價值功能的產品都能引起人們的審美共鳴,這在生活中有很多的現實形態(tài)設計能充分地證明。值得一提的是如果日常用品的設計只是注重美觀,而忽略適用性,那么我們周圍的物品雖然能產生精神上的愉悅,有可能在使用時不方便;如果只注重適用性,而忽略美觀性,那么這些物品用起來方便,外觀不好看;如果一個企業(yè)只想降低產品的成本或是在生產工藝上簡化,那么所生產出來的產品就存在外觀造型、功能或質量等方面的問題。所以,設計師們在設計中要考慮產品的各種因素是最重要的,但若只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忽視其他方面,產品就會出現眾多問題。
設計藝術包括產品、包裝、書籍裝幀、建筑物等,對所設計對象形式的多樣性及完美的應用性有著嚴格的要求。如何打動消費者的心,然后促進購買的欲望行為,這就要求設計師在設計產品時要考慮形式、色彩、包裝及功能等諸因素。當人們在正確使用產品的過程中,才能更多地獲悉和掌握產品的造型形態(tài)及功能,從而進一步體現產品的實用價值。從心理角度來看,人們的感知都存在著對產品的形式及諸因素的認識,才能判斷出產品的形態(tài)及功能是否齊全。只有通過這種形式對產品的的認知來評斷產品的好壞。要想設計出產品的復雜的造型語言系統(tǒng),就必須注重產品的功能與形式的完美結合。而產品的形式元素決定了產品的設計,對于人造物而言,形態(tài)是指事物在一定條件下的表現形式或事物的形狀及表現。那么物體的形態(tài)是人們視、聽、觸的感覺實體,產品造型的形態(tài)是其內容存在的一種方式。而人造物的內容,一般指產品具有實用性即“功能性”,所以說真正有功能的產品就必須具備造型形態(tài)的存在。也就是說“功能決定形式”或“形式依隨功能”就反映了功能的決定性和形式的依隨性。然而形式卻具有相對獨立的不同風格特征,并不是以內容的意識為轉移的。
設計師在設計時要考慮到人們的感覺,才能使產品功能和形式達到美的和諧,從而產生的審美情緒和精神上的愉悅,這樣產品的功能在美感的襯托下更為顯著。從某種程度上可以斷言人們的審美想象意識首先是建立在藝術形式之中,然后才能與受眾者的審美情感產生共鳴。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是人們想象生活的主要途徑,由于人造物與日常生活有密切聯系,所以能引起消費者的高度關注,形式的清晰度高,對產品外觀品質的要求也高,如果要能徹底打動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從而使其賦予實際行動,這就對產品的的外觀美及功能的實用性有更高的要求。只有具備這些因素才能使產品有更多的銷售機會。因此,在如何認識、識別一個新的產品之前,設計師們就要注重產品的適用功能、形態(tài)的藝術美感等方面進行設計,才能更好的引起使用者的密切關注。這是從事產品設計人員值得思考的關鍵所在。
思維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思維是人腦對客觀現實的概括和間接地反映,具體反映的是事物本質和事物之間規(guī)律性的聯系,包括邏輯思維,即科學思維以及形象思維,即藝術思維。而狹義的通常是指的邏輯思維。設計思維是運用豐富而靈敏的形象構思,經過設計師高度的邏輯思維能力、突出的形象思維,結合理性的分析,呈現在設計的產品中。
3.1 藝術思維
對于設計來說,思維方法是極為關鍵的,但從設計過程看,能否善于對問題的思考,能否從感性的認知上升到理性的認知,具有不斷地發(fā)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這就取決于設計師的思維水平。
藝術思維則以形象思維為主要特征,包括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突發(fā)思維在內,即靈感思維。在對設計思維的研究中,還是把創(chuàng)造性的突發(fā)思維和形象思維統(tǒng)稱為藝術思維,這樣以別于科學思維。因此,筆者對設計思維的理解有以下兩個方面:首先,產品設計的具象表現是來自于具體的形象和藝術思維,是以藝術思維為基礎,同時結合科學思維而產生的。設計的形象不是憑空想象的,不完全是不受限制和約束的,思維方式也不是自由散漫的,而必須與科學思維緊密聯系,相互交流和反饋。因此,產品的設計脫離科學思維方式是不可取的,只有利用科學的思維方式進行歸納、運用,以此作為產品功能和形態(tài)設計的根據。而且使設計產品具有感性和理性,就必須把兩種思維充分的結合在一起。其次,設計思維是離不開藝術思維。設計師在進行產品的藝術造型設計時,即美的形態(tài)設計,僅憑邏輯思維建立明確的形象是不成立的,必須用形象思維的方式對形象進行組合和改變,去創(chuàng)建一個新的形象。如橋梁設計師在設計一座大橋之前,就在大腦中必須構想出未來產品和橋梁的形象,然后再對形象的比較、分析、改變、組合,去完成圖紙設計和橋梁的整個設計過程。因此,在設計過程中要始終圍繞著藝術思維來進行,并且起到決定性的主導作用。所以,如何能設計出優(yōu)秀的產品來,藝術思維在設計思維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也是一種主要的思維方式。
3.2 創(chuàng)造性思維
著名的科學家高士其曾說:“科學的發(fā)展史是一部思維發(fā)展史”。設計的發(fā)展史,也可以說是一部思維的發(fā)展史。其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創(chuàng)造力,是推動設計不斷進步的重要動力。[3]
創(chuàng)造性思維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明確的定論。歸納眾家之說,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品質具有一下幾方面:①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多種思維的復合,是一種復雜的思維形式;②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以前人經驗基礎和在自身具備的知識及經驗的基礎上進行的思維;③創(chuàng)造性思維具有獨創(chuàng)性和新穎性;④創(chuàng)造性思維目的性明確;⑤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發(fā)現新問題、解決新問題。那么,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如何體現在設計之中,在這里以“自行車”為例。
面臨問題——自行車大國,在市民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曾占居首位,款式缺乏新穎,數量劇增,產品質量下降,矛盾已明顯突出。
解決問題的方案——常規(guī)方法:制造批量的自行車;創(chuàng)造性方法:制造款式新穎的自行車。創(chuàng)造性設計:利用同樣的款式結構設計出多功能的自行車,就是同樣的結構存在著多種功能,這就更加方便使用者,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進行有目的的選擇。
通過對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案例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創(chuàng)造思維包括發(fā)現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的兩個方面。由于社會的需求和發(fā)展,形成了很多的新問題,這就靠我們去注意發(fā)現。就像上段所述自行車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設計,發(fā)現自行車存在的問題,然后找出解決功能和形態(tài)的辦法,使一系列的新款式、多功能的自行車問世。又如國內住宅小區(qū)的多層建筑數量很多,多層住宅有不少沒有安裝電梯,給人們造成了攜帶物體上樓的不便,這時又有人發(fā)明了會“上樓”手推車。因此,新問題需要新問題的解決辦法或新答案,這一解決辦法或新答案的過程最具有合理性,又不同于其他人風格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就是一種創(chuàng)新。
創(chuàng)造性思維對于設計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和關鍵的,需要在客觀實踐活動中不斷地加以鍛煉,時常去發(fā)現新問題,再用全新的方式解決新問題;有意識的去培養(yǎng)和激發(fā)自身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能力,為設計出更好、更優(yōu)秀的產品而運用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打下基礎。
總之,在產品設計中,應注重功能性和形態(tài)兩方面,功能美通過形式來表現,而形式也通過功能實現。理解功能與形式的概念和涵義,把握其新的動態(tài),利用合理的設計思維,創(chuàng)造性的設計,制造出優(yōu)秀的產品,也是每位設計師和從事設計工作者所思考的問題和肩負的任務,只有這樣才會被當今快速發(fā)展的市場所接受。
[1]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97.
[2]李硯祖.藝術設計概論[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06:135.
[3]諸葛鎧.設計藝術學十講[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2006:157.
THE BEAUTY OF DESIGN OF FUNCTION AND FORM
XUE Jian-jun1,2
(1 Arts Department,Suzhou University,Suzhou Jiangsu 215000)(2 Arts Department, Chaohu College,Chaohu Anhui 238000)
This paper mainly in product design,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function of the practical use value and form beauty two aspects,and the reasonable design thinking,through art thinking and creative thinking,creative design and manufacturing that can satisfy peopl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needs of the products.
Functional beauty;form;design;thinking
J06
A
1672-2868(2012)02-0091-04
2011-11-19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BCA110020)
薛建軍(1969-),男,安徽巢湖人。蘇州大學MFA碩士研究生,巢湖學院藝術學院副高職稱,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責任編輯:澍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