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明輝
(1、武漢科技大學城市學院;2、武漢外語外事職業(yè)學院 湖北 武漢 430000)
報關員是維系海關管理和國際貿易的紐帶,其綜合素質和業(yè)務水平的高低,一方面直接關系到海關的通關效率和監(jiān)管水平,另一方面也關系到企業(yè)的物流周期和貿易成本。近年來,與貿易全球化潮流相適應,現(xiàn)代物流業(yè)蓬勃發(fā)展,以向經濟社會提供專業(yè)化智能服務為特征的報關員職業(yè),自然成為社會擇業(yè)的熱點,報關員資格考試也日益為社會所關注,規(guī)模不斷擴大。
報關員考試屬于國家職業(yè)資格考試的范疇,通過全國統(tǒng)一考試,考察應試者的守法誠信程度,測評其知識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并賦予考試合格者以從事報關工作的特定資格??焖?、準確地對進出口商品進行歸類是報關員必須具備的技能,也是報關員資格全國統(tǒng)一考試的重點內容之一,有相當?shù)碾y度。
“進出口商品名稱與編碼”又稱協(xié)調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是一部多用途的國際貿易商品的分類目錄。它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協(xié)調,適用于與國際貿易有關各個方面的需要,成為國際貿易商品分類的一種通用“商品語言”。
通過多年對商品名稱與編碼的課堂教學及報關員培訓,筆者歸納總結出《商品名稱與編碼》這門課程的幾個特點。
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是指在《商品名稱與編碼協(xié)調制度公約》(簡稱《協(xié)調制度公約》)商品分類目錄體系下,以《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為基礎,按照《進出口稅則商品及品目注釋》、《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出口稅則本國子目注釋》以及海關總署發(fā)布的關于商品歸類的行政裁定、商品歸類決定的要求,確定進出口商品編碼的活動。
海關進出口商品歸類是海關監(jiān)管、海關征稅及海關統(tǒng)計的基礎,歸類的正確與否與報關人的利益密切相關,也直接影響到進出口貨物的通關效率,因此,它是報關員必須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
《協(xié)調制度公約》是我國與國際慣例接軌的最早項目之一,是世貿組織的前身原海關合作理事會制定的公約,其成員國海關所采用的商品歸類方法,都必須嚴格遵守《協(xié)調制度》中所列原則,使用商品歸類的“標準語言”,因此,商品歸類是一項非常嚴肅的活動,也是任何報關人在報關實踐中不能任意發(fā)揮的活動。由于我國1992年才開始等效采用協(xié)調制度,到2007年正式采用協(xié)調制度,所以一般人不太了解,也比較陌生,學習起來專業(yè)性強,不易掌握,商品歸類也因此被稱為報關員考試中最難攻克的“堡壘”。
協(xié)調制度的特點是完整、系統(tǒng)、通用和準確,它包含了迄今世界上國際貿易的所有商品,其分類原則遵循了一定的科學原理和規(guī)則,它將商品按自然屬性、生成部門和不同用途來分類排列,同時還兼顧到商業(yè)習慣和實際操作的可行性。協(xié)調制度有它自身的嚴密體系和內在的邏輯性,而不是像很多人表面上看到的那樣,好像是查找百科全書,協(xié)調制度中所有所列的商品名稱品目都有唯一的編碼,絕對不會交叉或重復。
由于商品的種類繁多,變化無窮,為了確保每一種商品都能準確無誤地歸入某一固定編碼,要求查找者除了熟悉協(xié)調制度的結構,掌握其排列規(guī)律之外,還必須掌握必要的商品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文理知識兼?zhèn)?,見識廣博。除了掌握本課程的特點,作為專業(yè)課教師,還要了解課堂教學所針對的學生的知識水平、知識結構及特點。
高等職業(yè)教育是一種特殊的高等教育,是以培養(yǎng)學生綜合能力為著力點的,相應專業(yè)的設置不是按學科要求來設置,而是按社會職業(yè)分工和崗位群的職業(yè)能力要求來設置,相應教學內容的安排要突出客觀實際需要,高職教育課程要與職業(yè)資格標準相銜接。為了貫徹執(zhí)行高職教育的“雙證”方針,我們把《進出口商品名稱與編碼》這門課的教材及教學要求設置成與國家報關員資格考試的教材與大綱要求一致。
通過幾年教學過程中的積累、改進和完善,結合本課程及高等職業(yè)學院學生的特點,得到了一些關于如何教好進出口商品名稱及編碼這門課的體會。
教師既要清楚教學大綱的精神,把握好教學的要求,也要清楚當前學生的基礎、心態(tài)和期望。既不能避重就輕、避難就易、降低教學要求,也不能不切實際、要求過高、對牛彈琴。
由于我們教學面對的是高職的學生,而編碼這門課涉及面廣,內容繁雜,所以經驗是:把復雜的內容簡單化,把繁雜的內容條理化,把抽象的理論形象化。這樣的講授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有信心有興趣學好每一節(jié)課的內容。
學習這門課程的學生有一半左右是文科生,即使是理科生,很多理科的知識也掌握得不好,如:有機化學、機械電器等知識,為了讓學生對有機化學、機械電器等商品有所了解,能對這些商品進行正確的歸類,要專門安排了幾次課時補習有機化學等知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講解比較深奧的原理,要求學生會用就行,就像一般人會用電腦,不一定要學會專業(yè)編程一樣。
協(xié)調制度有其嚴格而復雜的體系結構,作為專業(yè)教師,首先要引導學生學習了解它的結構體系,找出其中的規(guī)律,如:類序或同類里的章序是:動物產品→植物產品→礦物產品;同一章內:一般原材料在前,半成品居中,制成品居后;整機與零件相比,整機在前,零件在后等等。當然,只了解協(xié)調制度的結構,發(fā)現(xiàn)其中的排列規(guī)律還不夠,要做到準確歸類還必須掌握豐富的商品知識。如:報關員考試中曾經出現(xiàn)過的“福爾馬林”、“有機玻璃”、“滌綸”、“猴棗”等商品,在商品編碼書中根本找不到它們的名稱,但如果知道它們的另外名稱,比如:福爾馬林即是甲醛的水溶液;有機玻璃即是聚對苯二甲酸乙二酯;滌綸即是聚酯纖維;猴棗即是獼猴內臟的結石(黃藥的一種),問題就迎刃而解,其商品編碼就能很快確定。
課堂教學的要點是把重點講透,難點講通,關鍵講清。對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需要用具體形象的比喻來說明某一個抽象復雜的問題。比如:在學到協(xié)調制度的總體結構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其中每一部分的作用和使用順序,可以用武器來做比方,把其中的各部分與大家熟悉的武器對應起來,如:商品編碼表——槍,注釋——炮,歸類總規(guī)則——導彈,這樣一來,層層遞進,學生對這一難點和重點問題一下就很清楚了。
商品編碼表總共有21類,97章,有限的課時使得教師不可能也沒有必要把所有的商品講完,只需要選取重要的、有代表性的章、類進行講授,教給學生快速、準確查找商品編碼的方法和技巧。面面俱到,平均用力的課堂教學是不可取的,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大學生,不是中學生,有些內容是點破即可,有些則是點到即可,一堂課留有思考余地和思考問題的課才是好課。
時代在發(fā)展,社會在進步,作為緊跟時代節(jié)拍的報關及編碼課程,尤其要注意國際國內形勢政策、法律法規(guī)的變化以及新商品、新事物、新版本教材的出現(xiàn),把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技能(三基)與新形勢新變化結合起來,站在學科的最前沿,講授最新最實用的知識,引入最新的事例、案例,課堂上可以加入如:GPS、MP3、IPad、酒精測試儀、飛機黑匣子、早早孕試紙等時尚科技的商品,使得講課生動、富有時代感,學生樂意聽課,感覺學有所用。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有竅門,商品歸類也不例外。作為教師,不僅要教授知識本身,還要不斷總結、歸納這門課程的有效學習方法,并傳授給學生,以期達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筆者在長期的編碼教學實踐中,總結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比如:《商品歸類十八字口訣》:多做題,巧看書;熟體系,懂規(guī)則;抓重點,記特例。
考慮到各種商品歸類方法的紛繁、復雜,為方便學生掌握和記憶,又總結出了《商品簡易歸類法》,即:有列名就歸列名;沒有列名歸用途;沒有用途歸成分;沒有成分比多少;相同成分要從后。從而使學生可以較快掌握編碼的核心結構體系和歸類技巧,在較短時間內取得良好學習效果。
最后,進出口商品名稱與編碼是報關實務的一部分,筆者從事報關、報檢等外貿工作多年,也擔任報關實務等課程的教學,十分清楚這門課的結構體系,以及與前后相關課程的聯(lián)系,所以講課中能熟練地將有關內容前后對比呼應,并與其他課程聯(lián)系起來,從整體上把握這門課的內容,在具體講授每一堂課時有一個全局的觀點,讓學生感覺整個知識體系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明白這個知識點在整個實際工作中的位置和運用過程,學習起來思路更清晰,目標更明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