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建楠
(長春大學光華學院 外國語學院,長春 130117)
長期以來,翻譯一直是大學本科外語教學中的一個薄弱環(huán)節(jié),學生普遍英語翻譯水平低。因此,如何培養(yǎng)本科生翻譯能力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翻譯,不僅是外語教學與測試的重要內(nèi)容,更是外語學習者必須掌握的語言技能。然而,現(xiàn)今的大學英語課堂仍是圍繞傳授語言知識、培養(yǎng)閱讀能力進行,從而忽視了翻譯這一教學環(huán)節(jié)。結(jié)果,大多數(shù)學生盡管都通過了四、六級考試,然而畢業(yè)以后踏上工作崗位,在工作中發(fā)現(xiàn)對專業(yè)知識不能做好英漢語之間的翻譯,難以勝任工作。為了提高大學生的綜合能力,必須重新認識大學英語翻譯教學。
現(xiàn)行《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規(guī)定大學英語教學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具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和一定的聽、說、讀、寫、譯的能力”,《大綱》認為“在目前情況下,閱讀能力仍然是大部分學生今后工作所需的主要技能。閱讀是掌握語言知識、獲取信息、提高聽、說、寫、譯等能力的基礎。因此在大學英語教學中應始終注重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由于《大綱》這個目標的確定,大學英語無論是教材的編選,還是教法的實施,都圍繞著閱讀這一方面,而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卻排在最后,可見翻譯教學并未受到重視。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的教法和各項教學活動的安排都由四、六級考試大綱控制。雖然近些年來,對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呼聲越來越強烈,但為了考試,為了學生在將來畢業(yè)時不會因為沒有四、六級證書而被用人單位拒之門外,教師在課堂上不得不采取應試教育,對學生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yǎng)不夠,尤其對學生的翻譯能力的培養(yǎng)不夠,對翻譯技巧有規(guī)律、有計劃、有步奏的傳授不夠,對應用性強的語篇的訓練不夠。在這種學習模式下,大學尤其是重點大學里的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下降,厭學情緒、逃課現(xiàn)象相當嚴重,這些都影響了正常的教學工作,不利于學生英語運用能力的培養(yǎng)。
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有利于學生的學習。目前比較流行的語篇教學法和交際教學法要求教師全部用英語授課。應該承認這種方法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聽說能力,但并不適應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現(xiàn)狀——學生人數(shù)眾多,英語水平參差不齊,且大多數(shù)學生還達不到用英語思維或用英語釋義來理解英語的程度。特別是英語中那些抽象的,具有深刻而微妙的思想內(nèi)容的詞語以及那些復雜的難句和習語等,教師往往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用英語解釋一番,學生卻如墜云里霧中,絞盡腦汁也弄不清楚其含義,處于一種茫然狀態(tài),這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會挫傷學生學好英語的自信心。如果教師能恰當?shù)夭捎命c翻譯方式,對那些疑難句及習語用漢語講解,就會使學生豁然開朗,使學生準確理解原文內(nèi)容,真正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同時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新編大學英語》第四冊,第一單元中“with each of these trait-happiness correlations,the ausal arrows are uncertain.”這句話用英文解釋“Some traits are correlated with happiness,but which of the two factors,the trait or happiness,is the cause or effect is uncertain.”學生很費解??勺g為:對于上述每一種性格特征與歡樂的相互關系中,哪個是“因”哪個是“果”還不能斷定。學生就很容易理解,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難句采用英譯漢翻譯法,可以使學生對英譯漢語法、句法結(jié)構(gòu)的異同有較為明確的認識,提高學生對語言結(jié)構(gòu)的整體理解水平,從而促進學生提高閱讀英語和理解英語的能力,促進學生對母語的學習,擴大學生的知識面[2]。
(2)有助于學生寫作能力的提高。在當今大學四、六級測試中,命題寫作和根據(jù)主題句續(xù)寫是很常見的測試方法,大學英語教學在寫作教學方面投入很大,效果卻不甚理想,許多考生的寫作成績低于六分,直接影響到四、六級的整體成績。影響學生寫作水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學生對英漢兩種語言的對比及轉(zhuǎn)換表達方式不清楚。所以在大學英語教學過程中要加強對英漢兩種語言差異的對比,使學生從理性上了解兩種語言的不同點,從而掌握翻譯的理論與技巧,以便寫出符合兩種語言習慣的文章。
(3)有利于教學積極有效的互動。教師可以通過英漢互譯及時了解學生對某個詞、某個句型、某個難句掌握的情況,以便改進教學計劃,提高教學質(zhì)量;而學生則可以通過英漢互譯對所學的知識點進行鞏固和測試,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活動,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習熱情。教師通過積極有效的教學互動來實現(xiàn)教學計劃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以獲得反饋信息以改進教學。當然英漢互譯可以視具體情況進行,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筆頭的。如課堂上教師講解某一新詞時,多舉一些例句讓學生用英漢互譯來練習該詞的用法。既調(diào)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又達到了鞏固該詞的目的。1998年出版的《大學英語·精讀》(修訂本)在每課后面的練習題中不僅加強了英譯漢的練習,而且增加了漢譯英的習題,多數(shù)為句子翻譯,也有一些成段的練習,教師通過這些練習可以檢查學生對該課重點詞語及表達的掌握情況,從而有的放矢地改進教學。
翻譯的過程是正確理解原文和創(chuàng)造性地用另一種語言再現(xiàn)原文的過程[3]。翻譯在大學英語教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但是我們不主張教師講授時通篇逐句逐段翻譯,而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shù)貞命c式翻譯教學,將翻譯有機融入教學中才能有效地發(fā)揮其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怎樣恰如其分地運用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主要從標題、文化背景、語法等方面談談翻譯在教學中的運用。
(1)標題翻譯教學。標題是文本的眼睛,文本標題通常是文本內(nèi)容意象美與語言形式美的有機結(jié)合。通過標題翻譯教學不僅可以使學生正確理解標題的含義,而且可以檢驗學生對語篇領悟程度和對語言的駕馭能力。標題的翻譯直接影響著對文章的理解和領悟[3]。
(2)文化背景翻譯教學。眾所周知,由于地域、民族文化、風土人情等的差別,各種不同文化環(huán)境中的語言有很多不同。目前,外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教學,而且應該包括文化教學,這已成為人們的共識。在文化背景教學中很重要的一種方法就是對比,即翻譯法。因此,在教學中進行不同文化背景翻譯教學不僅能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課文的內(nèi)容,還能學會不同文化背景的英漢兩種語言的不同的表達方式,從而使其有機地融合并加以綜合運用。例如在學習《大學英語·精讀》第1冊第3單元“The Present”這一課時,教師可用文化背景翻譯對比的方法向?qū)W生們介紹東西方不同的家庭結(jié)構(gòu)以及對老人的不同的態(tài)度。美國式的家庭結(jié)構(gòu)比較簡單:父母及未成年子女。子女一旦結(jié)婚,就得搬出去住,經(jīng)濟上也必須獨立。這樣給年青人提供了最大限度的自由,并培養(yǎng)其獨立生活的能力,但同時也疏遠了親屬之間的關系,尤其是老人感到很孤獨;而中國式的家庭結(jié)構(gòu)較復雜,傳統(tǒng)的幸福家庭是四代同堂,在這樣的家庭里家庭成員互相依賴,互相幫助,密切了血緣關系,因此在中國親情遠勝于友情[4]。即課文引言中的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4]中國老人相對來說不那么孤獨,在中國文化中,尊重老人是中華文化的美德。有了這些對比背景知識學生就能理解故事中的老婦人是怎樣在她八十歲生日這天,由盼望她唯一女兒的到來而后又盼望收到她女兒的禮物直至最后徹底失望的心理發(fā)展過程。
文化背景的了解對于翻譯理解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缺乏對英語文化背景的了解,一味直譯則會出現(xiàn)晦澀令人費解的譯文。This man is the black sheep of the family。
誤:這個人是家中的黑羊。正:這個人是家庭中的害群之馬。在中國人看來黑羊、白羊都是羊,沒有什么根本意義上的區(qū)別,但英語則不同,它具有貶意。諸如此類的短語還有black Monday,black July等等都是指“令人不快的星期一”,“倒霉的七月”。這種情況就需要了解文化背景進行意譯[5]。
翻譯是語言基本功之一,翻譯教學是大學英語基礎教學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實踐,將翻譯教學有機融入大學英語教學中,從而提高大學生的實際語言運用能力,把大學英語教學推上新的臺階。
[1]大學英語教學大綱(修訂本)[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9.
[2]樊永前.翻譯— —大學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A].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編·打好語言基礎提高文化修養(yǎng)—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二)[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1.
[3]趙巧云.淺談大學英語課文標題的教學[A].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編·扎實的語言基礎是學好英語的根本— —大學英語教學研究[C].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4]刑東.中美文化差異管窺[A].全國優(yōu)秀英語學術論文集:上卷[C].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7.
[5]劉文瑛,詹晶輝.從大學生和研究生的蹩腳翻譯看加強翻譯訓練的必要性[J].中國翻譯,1998(1):3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