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薇
聽是人們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重要途徑,是發(fā)音準確的關鍵,也是一個學習英語的重要途徑。 聽力在語言學習和日常生活中,作為一種認知活動和語言技能有著不可輕視的重要性。學習語言的一個重要的目的就是人們之間進行交際,當今信息劇增、國際交際日益頻繁,語言的學習就更具有重要意義。
一是心理障礙。根據(jù)心理語言學的理論,學生的心理因素影響著聽力效果。多數(shù)學生對聽力存在畏難情緒和缺乏信心。聽力成績不佳主要原因:一是學生對所聽材料抓不住重點,過于注重細節(jié);遇到生詞就會停止聽音,長時間糾纏于生詞不放,回不到聽力材料。二是學生對自己的聽力水平?jīng)]有足夠的信心。三是許多學生對用英語思維還不很習慣,經(jīng)常把聽到的英語逐字逐句地在頭腦里譯成漢語,結果聽了上句拉了下句,支離破碎,無法綜合理解。
二是語言障礙。學生主要體現(xiàn)在語音、語調、詞匯、短語、語法、句型和語氣等方面。
1.語言基礎差。交流思想的工具就是語言,聽力提高的一個前提是足夠的語言輸入,而語言首先是有聲的,學習英語要從語音入手,只有發(fā)音正確,別人才能聽得懂。有些學生由于受到方言或地域等方面的影響,沒有掌握好發(fā)音部位及要點,存在較大的發(fā)音問題,個別單詞發(fā)音不準,只會讀單個單詞的音,至于句子就是簡單的表達也不流暢,無法感知在連續(xù)的語流中單詞的語音特征。
2.英美語音分不清。我國中小學英語教學多是英國語音教學體系??纱髮W的聽力材料多數(shù)以美音為主,英美音的差異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學生的聽力難度,成為影響學生聽力的障礙。平時從現(xiàn)代信息技術的使用——廣播、網(wǎng)絡、多媒體、英特網(wǎng)及其它教學形式,多數(shù)也都是美音,由于大部分學生對這兩種語音特點分辨不清,從而妨礙了他們的聽力理解,進一步影響了英語聽力能力的提高。
3.語調把握不準。交流要掌握各種語音、語調的技巧,在語流中把握詞、句重音、節(jié)奏及語調,人們主要是通過語氣、語調、語音等來表達情感、傳達信息。而語調是變化萬千的并非一成不變,它能使句子具有感情色彩、意義不同,比如同一個詞或同一個句子,使用不同的語調表達的就可能是不同的情感和內容。因此,能否正確地把握語調,會對聽力理解有整體的影響,比如理解陳述句、疑問句和反意疑問句的語調。
4.詞匯量不夠,短語和句型有限。在英語學習中詞匯量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是構成語言大廈的磚瓦,是一切訓練的基礎,當然在聽力方面也是如此。所有的句子都是由語段、語篇、對話構成的,而詞或詞組是句子的基本單位,如果沒掌握一定量的詞匯、短語和句型,不能用恰當?shù)脑~匯、短語和句型聯(lián)起來,也就不能提高聽力理解的整體水平。在聽音的過程中,我們或許能模仿出所聽到的發(fā)音,但只有掌握一定量的詞匯,才能聯(lián)想起它所代表的符號單詞,否則就不能理解符號所代表的事物,從理論上說,詞匯量大小決定聽力理解的程度。
5.語法知識不扎實。語法是語言的組織,主要是研究句子的各種成分以及他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就英語語法而言,它既包括錯綜復雜的句子結構,又包括各種時態(tài)變化以及附加成分。也正是由于英語語法如此復雜,學生聽力水平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制約,所以在聽力學習過程中,有基本的語法知識是非常必要的。如果學生的語法知識基礎不好,就無法理解說話者說的是什么。只有學生掌握一定的語法知識,才能正確理解語義,如果想英語聽力水平快速提高,除了上述我們提到過的正確發(fā)音和大詞匯量,還必須要有較強的語感和熟練的語法知識、對英語語法結構規(guī)律的了解。如通過使用像從句、虛擬語氣、辨別語篇標記詞等語法知識,或分析較長的句子結構來提高對句子、段落及語篇的正確理解的準確性。
三是文化知識障礙。學生在英語聽力水平方面的提高除了要加強語言知識、技能技巧等語言因素外,對非語言因素也要加強,才能提高聽力理解力。也就是要了解相關國家的社會、歷史、文化等方面的文化背景知識和其他的情感因素。許多學生在母語的學習過程中已經(jīng)了解和認同了本民族的文化背景,但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還不很了解相關國家的文化背景知識,因而就會出現(xiàn)即使聽懂了單詞和句子,也不理解意思,在聽覺認識上形成障礙,在聽力中學生很容易誤解語義。因此,英語聽力水平要想提高,一定的語言知識不可缺,了解使用英語國家的人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風土人情、生活習慣、社會制度和行為準則等也一樣不可少。
首先,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良好的心理素質是提高聽力水平的必要條件。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放松地、平靜地對待聽力訓練,提高學習興趣。即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變消極被動為積極主動,有選擇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內容、主題思想及上下文內容的關鍵詞上,教師應當重點幫助學生,克服消極情緒,引導學生在相互幫助中取長補短,提高學生聽力理解能力。教師應該向學生說明聽力的學習特點,而且要時常提醒學生,聽力是一個艱苦、漫長而漸進的過程,無捷徑可循。要鼓勵學生正確對待所碰到的困難和挫折,不急不躁,循序漸進。通過讓學生聽輕音樂或英文歌曲,使其心情平靜,集中注意力訓練。
其次,過好語言關。要想掌握英語的語音就必須掌握每個音的發(fā)音要領,在聽的過程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英美的語音差異,使他們能正確分辨及對比英音美音,為聽力訓練打下基礎,激勵他們運用邏輯推理——通過分析說話人的語調及語氣,聽力材料中的上下文、關鍵詞,來推斷文章中事件發(fā)生的起因、后果、說話人之間的關系、態(tài)度及意圖,最后理解聽力內容。掌握連讀、爆破、省音、同化等技巧,提高聽力水平。
第三,增加閱讀量,提高詞匯量。閱讀就是先接受視覺信號,也就是學習者接受較大的語言輸入,增加接觸語言的機會,增大詞匯量,豐富文化背景知識,對聽力理解這當然是極其重要的。詞匯量的大小決定聽力理解的好壞,大量閱讀是擴大詞匯量的最好方法,而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牢固地掌握詞匯。在閱讀時學習者經(jīng)常運用自己學過的相關知識,同時也接受到新知識,這樣的大量日積月累對學習語言一定會產生大的飛躍,閱讀速度和準確性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聽力理解的速度和準確性。因此,學習者高質量的大量閱讀必定會提高英語的整體水平,同時也會提高閱讀速度和聽力理解速度。
第四,了解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補償策略要求聽者在聽力理解過程中,要清楚主題,利用學過的各種語言及非語言線索,對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要有所了解。聽力不僅是對聽者耳朵的訓練,對其文化背景知識的多與少也有著直接的關系。提高聽力水平就要跨越文化差異所形成的文化障礙,就要豐富文化背景。學習語言不僅要掌握語法知識、語音、詞匯以及一些習語,政治、經(jīng)濟、社會文化、風土人情、背景知識、文學、歷史、人文地理等等都與聽力理解也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我們所接觸到的聽力材料,以及目前我們所使用的教材大多數(shù)資料是從英、美名篇選編,處處都體現(xiàn)著這種文化,豐富可靠的社會文化背景知識資源。所以,擴大知識面可以加深對材料深層次的理解、訓練思維、理解、概括能力,從而提高聽力理解的速度與準確性。聽者的認知過程和認識效應以及掌握背景知識的程度對聽力理解至關重要。
第五,加強“說”的訓練。聽是說的基礎,說是聽的前提,聽和說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相互影響。語言輸出的目的是為了輸入,說是為了另一方的聽。聽和說的能力是對語音符號的處理能力。通過“說”的訓練,學生可以了解各種語音現(xiàn)象,正確的語音語調,準確判斷聽力材料中的詞匯,正確推斷聽力材料的內容。同時也提高了他們對聽力材料的文章結構的分析能力。因此,在發(fā)展英語口語能力的過程中,聽和說的能力要協(xié)調一致地發(fā)展。
[1]肖勇.大學英語口語教學的制約因素及對策研究[J].中國水運,2006(8).
[2]王守元,苗興偉.英語聽力教學的理論與方法[J].外語電化教學,2003(4).
[3]王宇.策略訓練與聽力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2000(8).
[4]劉海量,于萬鎖.交際能力與口語教學[J].外語與外語教學,19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