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水香
(新疆醫(yī)科大學 人文社科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黨校教育模式新探
俞水香
(新疆醫(yī)科大學 人文社科部,新疆 烏魯木齊 830011)
網絡信息技術具有信息容量大、傳播速度快、覆蓋范圍廣等特點,豐富高校黨校教育的資源,更新了高校黨校教育的模式,給大學生的黨課教育帶來了機遇。我們應從高校黨校網站建設,內容的正確性及豐富性,網上考核的公平性等方面著手,建設高校黨校新模式,提高高校黨校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網絡環(huán)境 高校黨校教育 網上黨校
互聯網的發(fā)展,為新形勢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正如江澤民同志所指出的:“互聯網已經成為思想政治工作的一個新的重要陣地。”網絡化時代,如何充分利用互聯網這一現代傳播手段,為高校黨校教育服務,使大學生黨課教育更具針對性、吸引力,長效發(fā)展,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一、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黨校教育的現狀及問題分析。
黨課是大學生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加深對黨的了解,培養(yǎng)對黨的感情的主要渠道。搞好大學生黨課教育,有利于大學生黨員和要求入黨的大學生增強黨性觀念、加強黨性修養(yǎng)、提高思想覺悟、保持黨的先進性。目前,高校黨校教育已經成型,為黨培養(yǎng)后備軍奠定了基礎。
一方面,高校黨校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是黨課教育堅持常態(tài)化。從總體來看,目前高校黨組織非常重視對大學生進行黨課教育,各種黨員培訓班、入黨積極分子培訓班等辦得有聲有色。二是黨課教育內容廣泛化。高校黨課教育的核心是學習內容,學習內容的設計要科學規(guī)劃,并結合教育對象的特征針對性地設置學習內容。目前高校黨課教育內容的選題范圍非常廣泛,黨課教育內容除了理論知識教育外,還開設專題講座,并結合實踐觀摩及討論分析等內容進行。三是黨課教育形式多樣化。傳統(tǒng)的教育形式是老師在講臺上講,學生在講臺下聽,學生屬于被動接受,這種教學方式忽略了黨的基本知識和理論的實踐性、思辨性、雙向性等特征。目前高校黨課教育中普遍運用現代多媒體教學技術,來提升大學生對黨課的吸引力。高校采用的黨課教育形式主要是集中授課、專題講座、觀看教學片、分組討論等。綜合來看,高校黨校教育已經取得了一些經驗,對大學生黨員培養(yǎng)工作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另一方面,網絡環(huán)境下,高校黨校教育還存在一些問題。一是教育對象方面,大學生入黨積極性普遍較高,但大學生入黨動機呈現出多元化、功利化的傾向,大學生的學習熱情與理論素養(yǎng)不高形成反差,部分參加黨校學習的大學生存在跟風現象,有的學生承認入黨是為未來增加就業(yè)砝碼。二是教學資源方面,現有的教學資源已經不能充分滿足大學生的學習需求。隨著高校招生規(guī)模不斷擴大,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高校入黨積極分子的數量也在大幅增加,雖然高校黨校規(guī)模相應的有所擴大,但傳統(tǒng)的課堂授課形式受到場地和時間的限制,再加上授課師資力量也存在短缺現象,使得現有的黨校教育資源顯得尤其緊張。三是教學方式方面,黨課教育形式多樣化,但方法還不夠現代化。當前黨校教育大多采用傳統(tǒng)的授課教學,老師在臺上講,學生在臺下聽,是一種單向的知識灌輸。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網絡以其強大的功能不斷影響和改變著人們的學習和生活方式。網絡時代,學生對現代化的教學方式也很向往。
二、推進高校黨校教育網絡化的優(yōu)勢及基礎。
網絡具有信息豐富、傳播速度快、覆蓋面廣和互動性強等特點,網絡信息技術的成熟,催發(fā)了網絡教育、網絡圖書館等新事物不斷涌現,同時,也為網上黨校的出現創(chuàng)造了客觀條件。與傳統(tǒng)形式的高校黨校教育相比,網上黨校具有以下三點明顯優(yōu)勢。
第一,網絡傳遞不受時空的限制,更具靈活性。傳統(tǒng)的黨課授課,要找場地,要安排固定的學習時間,對學生和教師來說都有其不便性。有些學生偶爾有上黨課曠課的情況,也是由于和其他安排有時間上的沖突造成的,有時候一些突發(fā)的情況也讓他們很為難,他們只能在其中做出選擇。網上黨校教育突破時空限制,從時間安排和內容選擇上為教育對象提供了充分的選擇空間,教學方式靈活;而且由于不受教師、教室等條件的限制,黨校教育網絡化極大擴大了教育的覆蓋面。[1]同時,互聯網可使黨校工作迅速廣泛地傳播,可以快捷、準確地了解學生的思想情況,有助于提高黨校教育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第二,網絡環(huán)境豐富了教學資源,更新了黨課教育形式?;ヂ摼W是一個交互式多媒體信息網絡系統(tǒng),網絡具有信息整合、資料共享、即時傳遞等特點和功能,網上黨校極大豐富了教學資源。通過網絡,不僅可以查閱馬列經典著作、黨和政府的最新政策,還可以瀏覽新近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并可以在網上進行交流,對一些疑點問題進行合理引導。網絡特有的信息集成性、雙向交流性和可選擇性,為我們提供了一個極具個性特色的教育環(huán)境。網上黨校的開通,使傳統(tǒng)的“一對多”單一教育模式變成了“一對一”、“多對多”多種教育模式的共存呼應。網絡環(huán)境下的黨課教育,教師和學生可以互相交流,可以像知心朋友一樣進行問題的討論,有助于教育效果的實現。
第三,網上黨校使得教育目標和手段更具針對性。從大學生上網的現狀來看,大學生利用網絡接受信息的頻率呈現迅速上升的態(tài)勢。通過網上課堂,參加培訓的黨員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和需要,選擇不同的內容加以學習,自行安排學習進度,及時將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和對集中培訓的需求建議匯總到黨校。[2]黨課培訓教師在學生網上集中學習時,就可以針對一些普遍存在的問題進行答疑,從而增強了黨課教育的靈活性和針對性。
三、充分發(fā)揮網絡優(yōu)勢,構建高校黨校教育新模式。
高校黨校教育順應社會需要向網絡化、信息化發(fā)展,是順應時代發(fā)展的產物,不僅豐富了多數黨校教育的內容,拓展了黨校教育的外延,而且具有廣闊的發(fā)展空間。我們應充分發(fā)揮其優(yōu)勢,為高校黨校教育服務。
第一,建立黨課教育專題學習網站,使黨課教育具有針對性。專題學習網站是一個基于網絡資源的專題研究、協(xié)作式學習系統(tǒng)。它強調通過學習者主體性的探索、研究、協(xié)作來求得問題解決,從而讓學習者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索過程,提高學習者獲取信息、分析信息、加工信息的實踐能力和培養(yǎng)良好的創(chuàng)新意識與信息素養(yǎng)(謝幼如)。[3]利用專題學習網站來開展教學工作,是一種生成學習資源的良好方式。揚州大學醫(yī)學院從2001年起就在校園網上開設了“紅色家園”網上黨校和“校園青青”網上團校,其中有“形勢報告”、“時代論壇”、“熱點透視”、“黨課輔導與答疑”、“素質教育”、“愛心行動”、“老片回顧”等欄目。[4]同時該學習網站一改過去教育方式“齊步走”的模式,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不同的教學內容,有效地解決了完全學分制下不同年級學生生活、學習規(guī)律不同步與黨課教育需要同步的矛盾,與以往單一的教育模式相比,其黨課教育更具針對性,其實踐效果更加明顯。
第二,及時維護、更新網上黨校教育信息,使黨課教育具有吸引力。要及時維護、更新網上黨校教育信息,防止內容過時陳舊,保證受教育者能及時接受到新信息。在內容設計上,表現形式要豐富多樣,除了文字、圖片外,還應有視頻動畫等。要在網上提供足夠信息容量的豐富多彩、生動活潑、使大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還應開設BBS,建設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教師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交流的平臺。此外還可以通過建立專門的博客、微博等學生之間最喜歡用的交流方式來與學生進行互動,對學生關心的熱點、疑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互動,極大程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網站信息只有不斷更新,才能使學生感受到黨組織對黨課教育的重視,也才能對學生產生強烈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三,加強網絡信息監(jiān)控,確保教育內容的正確性。網絡具有公開性,但同時也有隱蔽性。在大多數同學正確使用網絡的同時,我們發(fā)現少數學生通過網絡散布不利于社會穩(wěn)定的信息,也有些學生利用網絡傳播反動、色情信息,還有些學生在BBS上、博客中、微博中發(fā)表過激言論,如果不對這些信息進行管理,結果只能擴大網絡的負面作用。此外,敵對勢力也借助網絡來對中國公民進行“分化”,只有對網絡信息進行監(jiān)控,才能保證我們的大學生不被不良信息所危害。只有保證高校黨校教育內容的正確性,才能使學生樹立起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才能達到創(chuàng)辦黨校的真正目的。
第四,建立公平、有效的網上黨??己讼到y(tǒng),促進網上黨校教育的長效發(fā)展。探索、開發(fā)、使用一個科學、公平、有效、開放式的網上黨校檢測考評系統(tǒng)是網上黨校的一項重要工作,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既要保證考試、閱卷的正常進行,又要保證測評的公平、公正。[5]網上測試可以細化為單元測試和綜合測試兩大模塊,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考試時間,通過黨校答題系統(tǒng)自動完成測試。在考題的設計上,一方面要保證試題庫題量足夠大,并且重復率低。另一方面也要設計一些靈活的和熱點相關的題目,讓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并上傳網上系統(tǒng)。還要注意考題每年都要增加一些新內容,這樣才能保證學習效果的有效性。
[1][2]張楠,王元彬.新時期高校黨校教育網絡化建設初探[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12):90-92.
[3]林偉濤.高校黨校網上入黨教育的新途徑——基于專題學習網站的研究性學習[J].廣西教育學院學報,2010,(3):102-105.
[4]朱華芳,劉佩健.淺談網絡環(huán)境下的大學生黨課教育[J].揚州大學學報,2004,(10):59-61.
[5]王雪霞.規(guī)范和發(fā)展高校黨校教育創(chuàng)新產物——網上黨校福建工程學院[J].才智,2008,(3):152-154.
本文為2012年度新疆醫(yī)科大學重點建設學科思想政治教育學階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