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小練
(西華師范大學 教育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9)
在現(xiàn)代教學活動中,越來越要求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不僅要求學生學會,還要求學生會學,更要使學生樂學。在學校教育中,民主﹑和諧﹑輕松的課堂氣氛,是師生協(xié)同進行教育活動的重要條件,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為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提供良好的平臺。一方面,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越來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重視,也越來越受到老師們的青睞,另一方面,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受到了現(xiàn)實很大的阻力,使得其原本具有的強大能量根本就沒有在教學活動中得到應有的釋放。綜觀現(xiàn)代各個學科教學的課堂氣氛現(xiàn)狀,無不令人擔憂,其中尤為突出的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課堂充斥著單調與乏味,沒有一絲生活激情,缺乏應有的飽滿情緒,學生厭學語文情緒嚴重,教師授課則以升學率作為指揮棒,嚴重壓制了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高中語文教學陷入泥潭,幾近走向死胡同。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要及時審視高中語文教學課堂氣氛死氣沉沉的原因所在,對癥下藥,找出創(chuàng)設良好課堂氣氛的方法。我們要在課堂上營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充分地利用良好課堂氣氛的心理環(huán)境影響力,改善師生雙方在教學活動中的負面思緒,增強雙方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而奮斗的凝聚力。
現(xiàn)代教育心理學和教學論的研究告訴我們:課堂教學的效果不但取決于教師如何教、學生如何學,還取決于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這里指的教學環(huán)境包括教學的物質環(huán)境和精神環(huán)境,這種精神環(huán)境就是指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是教師與學生集體相互作用所構成的一種心理環(huán)境,它影響著課堂上師生的思想和行為﹑教學效果和學生個性的發(fā)展。心理學認為,情緒和感情是客觀事物和人的需要之間的關系在人腦中的反映。[1]課堂氣氛就是在課堂教學環(huán)境的作用之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情感狀態(tài)。
良好的課堂氣氛作為課堂氣氛中的積極成分,具有以下特點:教師的相對權威性在組織及管理學生學習活動時被學生所認可;師生之間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密切合作;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要充滿著自信并充分認可自己的學習能力。良好課堂氣氛的形成有賴于和諧的師生關系,有賴于教師對課堂教學活動核心的把握。
無論是高中語文教學還是其他的教學活動,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培養(yǎng)出時代和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論是從學生的角度﹑教師的角度還是教學效果的角度,良好的課堂氣氛都是取得的良好教學效果所必需的。
(一)學生的角度
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自主參與能力,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高中語文由于課本本身刻板單一,高中教學活動死板老套,為了應試的需要,只把語文學習分解成若干知識點,要求學生多死記少理解,使得學生感覺學習語文很無趣,產生了煩悶厭學情緒。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有助于改善學生的學習心理,有助于學生心理狀態(tài)的放松,使他們更容易卸下思想包袱,情緒高昂,智力活動呈現(xiàn)最佳狀態(tài),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師的引導當中,積極努力參與到課堂中,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潛移默化當中,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智力活動水平也會有所提高。相反,消極沉悶的課堂氣氛往往會壓抑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抑制學生的智力活動,窒息學生智慧的火花。
(二)教師的角度
高中語文教學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課堂活動的主宰者囿于老師,整個課堂處于專制化狀態(tài),很少看到民主的影子。良好的課堂氣氛有利于推進民主教學并促進情感期待效應,課堂氛圍良好,學生易于信賴老師,便能主動接受老師的引導,參加課堂討論,形成有助于課堂教學的“配合力”,當老師感受到了學生的信任與支持,教學起來就更為投入,更有激情,課堂氛更濃烈。若課堂氣氛消極,教師的教學熱情很快冷卻,根本沒心思上課,照本宣科成為最終的教學方式。
(三)教學效果的角度
課堂是學生探索、學習知識的場所,我們在教學時,應轉變觀念,積極創(chuàng)造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在關愛中愿意學習、主動學習、樂于學習、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積極良好的課堂氣氛,能將教師和學生帶入一種愉悅氛圍的刺激當中,使學生和老師都精神飽滿,思維活躍,靈感迸發(fā)。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配合默契,教師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和學生的最佳心理狀態(tài)更容易吻合,這樣一來就能更好地激發(fā)雙方潛能,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消極對抗的課堂氣氛,不僅直接影響教學過程,而且嚴重影響著最終的教學結果。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教師不去設法在學生身上形成這種情緒高漲﹑智力亢奮的內部狀態(tài),那么知識只能引起一種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感情的腦力勞動只會帶來疲勞。甚至最勤奮的學生,盡管他有意識地集中自己的努力去識記教材,他也會很快地‘越出軌道’,喪失理解因果關系的能力?!苯處熞种匾曊n堂氣氛的作用,去創(chuàng)造良好積極的課堂氣氛,使之成為傳授知識、培養(yǎng)情趣、啟迪智慧、提高覺悟的催化劑。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現(xiàn)狀
相比其他學科的教學,高中語文教學的課堂氣氛尤其沉悶。這不僅與傳統(tǒng)“填鴨式”教學方式的影響有關,還與高中階段語文學習的自身特點有關。近十年來,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傳統(tǒng)的教學低估了學生的發(fā)展?jié)撃?,忽視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也忽視了學生發(fā)展的主體性要求。[2]首先,語文教學一直受到傳統(tǒng)教學的影響,對教學活動中兩個最為活躍的因素——教師與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問題處理不當,致使教師相對權威性過于凸顯。教師一味地給學生灌輸知識,忽視學生的自主性,不注意發(fā)揮學生學習的能動性,根本認識不到良好課堂氣氛對學生更好地學習文化知識﹑培養(yǎng)自主學習能力和認知情感所具有的積極作用。其次,高中階段,由于應試的需要,老師不斷強化學生的“高分”意識,極度重視學生文化知識的獲得,忽視學生其他能力的培養(yǎng),這就使得高中語文學習目的走向單一。為了應對高考,學生更多地依賴于教師而被動性地學習,教師則因為升學壓力,將教學帶上了一條為升學率而奮斗的道路,這樣一來,課堂氣氛好壞與否無疑被教師和學生們拋到九霄云外了。再者,高中階段學科學習難度加大,語文學習也不例外,學生往往不給予足夠的重視,處于應付狀態(tài),因而高中語文的課堂氣氛亟待改變。
(二)如何營造高中語文教學良好的課堂氣氛
課堂氣氛如何是一堂課是否成功的關鍵,只有營造了良好的課堂氣氛,才能更好激發(fā)起學生主動學習知識的興趣,才能達到更好的教學目標。課堂氣氛跟很多因素有關,其中,教師是最為重要的因素,高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樹立教師威信,采用民主的方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和把握講解知識難易度等方式來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為學生學習營造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
1.樹立教師的威信。教學活動離不開教師和學生,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設更是離不開師生雙方的共同努力。教師的威信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切記不要走上威信至上的道路,否則又會把課堂教學氣氛壓得死死的。我們要立足于教師是主導,學生是主體,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著實樹立教師在學生心目中的相對威信,只有教師具有了一定的威信,他的言行舉止才會被學生們信服,他所傳授的知識才會被學生們確信,他管理的課堂才會被學生們認同,由此,學生便樂于跟著老師學習,心悅誠服地接受老師的指導,更愛學習,也更尊敬老師。
2.采用民主的課堂組織管理方式。教師作為課堂組織者和管理者,整個課堂的氣氛基調是否愉快,是否更適宜教學,重點還要看老師對課堂的組織管理方式是否民主。民主的課堂管理給學生們一種輕松活躍的學習空間和思維空間,不僅有助于學生學習自主性的充分發(fā)揮,還為良好師生關系的建立提供了平臺。另外,師生間的情感共鳴是課堂心理氣氛的重要變量。[3]民主的課堂管理方式,有利于師生之間情感共鳴的產生。
3.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事實上我們見到很多這樣的情況,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他教的科目,會因為討厭一個老師而討厭他教的學科,學生喜歡老師,自然在老師上課時愿意跟隨老師的腳步,積極踴躍。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我們每個老師都要花心思好好研究,怎樣和學生搞好關系來營造好課堂氛圍,推動學生學習的進步。師生關系和諧,師生之間交往就越多,就越有助于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營造出一種平等﹑積極的學習氛圍,師生共同處于其間,就問題與知識點作出深入的剖析和理解,進而共同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4.把握知識難度。知識點過于難,往往是造成課堂氣氛沉悶的一大原因,試想,本來一堂課的氣氛非常好,可課上涉及的知識點不是難于被學生理解就是學生根本理解不了,那么,師生之間的互動無疑受到很大的阻力,良好課堂氣氛怎么能維持下去呢?所以,在老師授課時,一定要考慮到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能力,化難為易,講解時深入淺出,語言表達幽默詼諧,化抽象為形象,選擇學生易于理解的方式傳達訊息,這樣便有助于良好課堂氣氛的創(chuàng)建和維持??傊?,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要根據教材的特點,課程的需要,學生的心理特點,靈活掌握,靈活運用,以期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赫爾巴特曾明確指出:“使聽者僅僅處于被動狀態(tài),并強迫他痛苦地否認自己活動的一切方式,本身就是使人厭惡與感到壓抑的。所以一種連貫的講課必須通過使學生始終保持急切的期待心理來激發(fā)學生,或者,假如教育者在什么地方不能做到這一點(在對兒童教學時,要做到這一點是困難的),那么他就不要把講課連貫下去,而允許學生穿插意見打斷教學,或者由自己啟發(fā)學生穿插意見。教師在必須確保正在進行的工作能順利進行下去的范圍內,可以給學生最大限度的自由,這種方式乃是最好的方式?!保?]由此可見,課堂上學生并不僅僅聽課,還需要適時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一堂課的成效很大程度受到課堂氣氛的影響,需要師生雙方借助教材知識點互相磨合,共同參與問題的探討和知識的探究,營造一種充滿民主氣氛的良好氛圍。要想在課堂上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鼓勵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之中,是廣大教師急需重視并努力實現(xiàn)的目標。
[1]黃希庭.普通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2]郭元祥.教育的立場[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9:87.
[3]韓稼梓,沈宏斌,鐘勇,魏俊杰.課堂氣氛對教學效果的影響[J].空軍雷達學院學報,2007,(2):153.
[4]赫爾巴特.普通教育學·教育學講授綱要[M].李其龍譯.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