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貞
(武漢工程職業(yè)技術學院 湖北 武漢:430080)
《電視原理》是我校應用電子技術專業(yè)的一門重要的專業(yè)課,這門課的學習主要是通過對電視系統(tǒng)中圖像和聲音傳輸、接收、顯示等基本原理的理解和對電視中各個電路的分析,加深前面所學內(nèi)容如模擬電子技術、數(shù)字電子技術、以及高頻電子線路等專業(yè)基礎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最后通過實踐教學,進行全面的動手能力綜合訓練,提高學生的電子技術綜合應用能力。
近幾年,由于電視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現(xiàn)有的教材內(nèi)容也顯得陳舊,學生認為《電視原理》這門課跟不上社會現(xiàn)代技術發(fā)展的進程,也對課程的學習提不起興趣,因此對《電視原理》課程的重新定位和教學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也刻不容緩。
《電視原理》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緊密結(jié)合的綜合性很強的專業(yè)課程。主要體現(xiàn)在:一、從學科的角度上看,它是一門集聲學、光學、電學等多門學科的綜合運用的課程;二、從課程的角度上看,它又是多門課程的綜合應用,如電工學、模擬電路、數(shù)字電路、高頻電路等,其理論性很強;三、從實踐的角度上看,電視也是一個典型的整機系統(tǒng),它幾乎包含了無線電技術中的所有知識,既有低頻,又有高頻;既有模擬信號,又有數(shù)字信號等,且實踐性非常強。在過去的課程定位上過于強調(diào)課程內(nèi)容的獨立性和完整性,主要講解的是電視技術的傳輸原理和各個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加上電視原理課程本身電路多而復雜的特點,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繁雜枯燥,電路和原理難以理解。針對以上的問題,對課程定位進行了相應的改變。在新的教學方式上弱化電視原理的講解,只需要讓學生對電視系統(tǒng)有個理性的概念,通過對電路的講解,讓學生能夠識圖,并且了解其工作原理;通過實驗實踐課的動手實踐,讓學生提高電子線路分析能力、故障判斷及排除的能力。其次,加入仿真技術,讓學生通過利用仿真軟件對電路進行分析、參數(shù)設定及觀察典型故障現(xiàn)象和判斷故障原因、解決故障問題等方面的能力訓練。通過整體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在電子應用技術方面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后面進一步學習其它應用電子類的課程及實踐打上良好的基礎。
在以往教學過程中,著重介紹了電視機的工作原理和電路的工作過程,每個章節(jié)的電路介紹都是單一的,缺乏連貫性和整體性,且電視機型已經(jīng)淘汰,對電視新技術的應用很少涉及,因此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針對這樣的情況,筆者對教學內(nèi)容的安排進行了模塊化設置。
模塊一,電視技術的理論知識
這一模塊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理論教學,所用學時不多,介紹電視信號從發(fā)射、傳輸、到接收、最后在熒光屏上顯像的理論知識,還有電視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常用術語的解釋和說明,例如:電視清晰度、對比度以及三基色原理等理論知識的了解。同時,針對現(xiàn)有的電視的新技術對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對新技術、新術語有所涉及,并且結(jié)合新技術加強學生對數(shù)字信號處理、網(wǎng)絡技術等方面的知識有所了解。
模塊二,電視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知識
這一模塊是在課堂和實訓室交叉學習,是這門課重要的教學內(nèi)容,通過邊講解、邊動手、邊理解的方式進行。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首先讓學生了解整個電視系統(tǒng)的信號流程圖,并且將流程圖中每個部分的單元電路的作用介紹一下,然后具體的介紹每個單元電路的工作原理和可能出現(xiàn)故障現(xiàn)象及解決方法,再將學生帶到實訓室,打開電視機外殼,讓學生親眼目睹電視機線路的全貌,結(jié)合線路板介紹各部分的功能、作用,使學生對電視機的線路有一個初步的認識,最后配合電視組裝實訓的訓練,了解常見的故障類型和檢測判斷方法,通過這種教學做一體化的訓練,讓學生能夠識圖、懂圖,并對電視的原理部分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切實提高學生對電路分析和故障處理能力。
教學內(nèi)容的模塊化除了可以讓學生了解電路的結(jié)構(gòu)原理、信號的產(chǎn)生與傳輸過程、電流與電壓的變化以及元器件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這種教學做一體化的訓練,培養(yǎng)學生的專業(yè)素質(zhì)和專業(yè)能力,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踐教學是在實驗實訓室進行動手訓練的教學過程。在以往的實踐教學中,只是以實驗為主,讓學生觀察典型的故障現(xiàn)象,通過故障現(xiàn)象講解故障部位,并引導學生進行簡單的維修。但是,通過這種方式的訓練,學生并不能融會貫通,換了電路就不知道該如何下手,針對這一情況對實踐教學進行了改革。主要分為三步:第一步讀懂電路圖;第二步組裝和調(diào)試電視機;第三步通過模擬故障實驗引導學生進行維修。
能否正確看懂電視機電路原理圖是電視機電路分析和故障判斷的關鍵。在讀圖訓練中,將電路化整為零,將整體電路劃分成若干個單元電路,然后再根據(jù)單元電路來分析在整個電路系統(tǒng)中的作用,同時在讀圖過程中加強對電路元器件的認識,了解主要元器件在電路中的作用和識別檢測的方法,對整機電路原理分析和故障判斷有一個整體的認識。例如讀電源電路,首先找到220V輸入端,然后查找整流、濾波、開關變換、取樣穩(wěn)壓、電壓輸出等。其次就是尋找易讀電路,如伴音電路、高頻接收電路、行場掃描電路等。最后再讀較難的電路,如彩色解碼電路、鑒頻器和鑒相器電路等。通過這種方法,就簡避繁,逐步培養(yǎng)讀圖能力。
在組裝和調(diào)試電視機之前,預先把在單元電路可能出現(xiàn)的故障予以歸納總結(jié),使學生能夠自然的理清思路,比如:電視機無法開機一般是電源和行掃描電路的問題,無伴音則常是鑒頻器的問題等,然后使用電視機套件來組裝電視機。在組裝之前,指導學生讀懂PCB板圖和電路原理圖,識別并分類元器件,然后進行焊接、組裝。在組裝過程中要提醒學生注意檢測一下元件器件是否良好,避免調(diào)試時了出現(xiàn)問題還要拆掉重裝,其次在焊接過程中不能錯焊、虛焊、連焊,以及在焊接二極管,三極管、電解電容等時,注意電極方向,不要將管腳接反、接錯。當電路焊接完畢,經(jīng)檢查沒有元器件焊接錯誤,沒有短路,就要連接好各部分,接入電源,開始調(diào)試電路,使電視機能接收到清晰的電視節(jié)目。通過這種及時總結(jié)和實際動手操作的方式,有效的提高學生焊接、組裝、分析電路和排除故障的能力。
在這門課的教學中,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原理和維修知識達到較深刻的理解,就必須引導學生大膽地進行維修實踐,在遇到的實際故障問題和不斷地解決過程中學習與積累。做模擬故障實驗時,在電視機的各個正常的電路中分別人為地設置故障,如在電源部分將濾波電容斷開,在圖像通道中將預中放管的基極和發(fā)射極短路等,并用萬用表測量相應部分電路的電阻和電壓值與正常值進行比較。在實驗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觀察現(xiàn)象,告訴學生哪部分電路容易出現(xiàn)哪些故障現(xiàn)象,電路發(fā)生故障時應該怎樣進行檢查,并結(jié)合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故障原因。通過這種方式,學生不僅可以從另外的角度加深對所學電路的理解,鞏固自己的知識,而且學會把復雜的問題簡單化,即不論電路如何復雜,只要通過測量特征點的電壓,基本就可判斷出故障的所在。在實際操作中,教師先給學生演示如何排除電視機的故障,然后及時讓學生親自動手做相應的維修實驗,最后給每臺電視機人為設定不同故障,讓學生獨立去解決。學生進行維修實踐,不僅可以及時把所學的知識消化、吸收,而且能及時發(fā)現(xiàn)自己知識中的缺陷,主動地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并能較快地掌握相應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學生從維修的成功中獲得的成就感能促使學生更加努力去學習理論知識。
在過去的理論教學中,理論知識一般都只是在教室中以板書這種傳統(tǒng)形式進行授課,但是電視機原理課中的大量電路、波形、技術以及典型故障的描述等較難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表述清楚,因此在授課過程中除了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外也采用了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比如將電視機的實際電路、元器件、電路框圖和電路原理圖等制作成圖文并茂的多媒體課件,在講解時,圖像可以任意放大,學生可以看得很清楚,將局部講解和整體分析有機結(jié)合,學生能夠很直觀、清晰地了解其原理。其次也可將比較難以理解的、很抽象的技術用動畫效果顯示出來,比如在分析電子束掃描時,將掃描過程做成多媒體課件,使電子束從左到右、自上而下地掃描,掃描速度從慢到快觀察掃描點從點到線再到滿屏光柵的過程。最后將電視機中的典型電路用Proteus仿真軟件進行仿真,讓學生很直觀的看到電路輸出的波形,和改變元器件參數(shù)時電路輸出有什么變化。
通過現(xiàn)代多媒體教學手段,提高了教學的效率,加大了課堂的信息量,學生在聽老師講解電路和電視原理的過程中能夠看得清楚,聽得明白,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電視原理課的興趣,使學生獲得在傳統(tǒng)課堂上無法得到的學習效果,真正地提高學生的理論水平和讀圖能力。
在以前的考核中,最后學生的成績一般是期末理論考試的60%,平時表現(xiàn)40%,這種考核方式過多強調(diào)理論的重要性,而忽視了實踐課的重要性,造成學生主觀上對實踐的輕視,而《電視原理》這門課其實更注重的是實踐動手能力和在實踐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在新的考核標準上加大實踐環(huán)節(jié)在整個課程考核中的所占份額,課程的總成績由以往的平時成績的4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的60%改為平時成績的30%、實驗實訓成績30%、期末理論考試成績的40%組成。
平時成績考核包括出勤、作業(yè)成績和上機仿真電路的成績。實訓考核分為兩個方面:一是以小組為單位對一個電視機組件進行焊接、調(diào)試和組裝,以電視能夠正常的接收電視信號并且伴音信號無雜音來進行評分;二是以科技論文的形式來撰寫實訓報告的成績。期末理論考試時,可采用開卷或閉卷的形式。
課程考核的改革增加了對學生實踐動手能力的考核,更加符合這門課對學生能力的要求。
通過教學內(nèi)容和實踐教學等方面的改革,學生扭轉(zhuǎn)了學習態(tài)度,提高了學習興趣和學習的主動性,并且分析問題的能力和實際動手的能力得到極大提高。
[1] 郎東革.《彩色電視原理》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電力教育,2008,(7):60-61.
[2] 熊文華,萬在紅.《電視原理》課程體系的改革與探索[J].科技廣場,2011,(11):218-220.
[3] 郭書超,楊保海.《電視原理與系統(tǒng)》實驗教學方法改革[J].硅谷,2008,(22):151.
[4] 黃會營,宋麗君.高?!半娨曉怼闭n程教學改革[J].中國電力教育,2010,(21):96-97.
[5] 高自力.高職《電視原理》課程教學與學生專業(yè)技能培養(yǎng)[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1):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