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內的法律關系表現為一種復合的社會關系。教育法律關系的主體——學校、教師及學生之間的關系顯得錯綜復雜,涉及教師與學校、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校間的糾紛逐漸增多,并日益引起人們的重視。本文所探討的是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教育過程中的體育傷害事故糾紛,并從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界定出發(fā),探討在體育傷害事故糾紛中學校與學生間的法律關系定位,通過對其法律關系的分析,試對糾紛當事人的權利救濟問題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議。
教育部頒布的《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第2條明確了學生傷害事故的范圍:在學校實施的教育教學活動或者學校組織的校外活動中,以及在學校負有管理責任的校舍、場地、其他教育教學設施、生活設施內發(fā)生的,造成在校學生人身損害后果的事故。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也適用這一范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是指學生在學校體育活動中(包括體育課教學、課外體育活動、課余體育訓練與運動競賽),所造成的學生實質性的人身傷害或死亡后果的事故。人身傷害是指學生肢體殘疾、組織器官功能障礙及其他人身健康的損傷。
因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引發(fā)的糾紛具有復雜性、多樣性的特點,以其發(fā)生的原因為依據,可將體育傷害事故糾紛作以下分類:(1)因學校的消極不作為或疏于教育、管理而導致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引發(fā)的糾紛。如因學校體育場地、設施、器械等不符合國家或有關部門的安全標準,存在安全隱患而導致的學生的傷害事故;因體育課的教學內容、難度、強度等明顯超過學生正常身體承受能力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2)因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過錯行為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的糾紛:如因教師體罰學生等而導致的學生傷害事故;(3)因學校的疏于管理和第三人的故意或過失而導致的學校體育的傷害事故的糾紛:如某中學體育課上教學生推鉛球,輪到該班男生郭某推擲時,王某和另一名同學崔某在一旁觀看,這時,班里的另一名同學李某猛然靠到崔某身上,將崔某擠到了王某身上后,王某被撞到了鉛球投擲區(qū),這時郭某將手中的鉛球擲出,正好砸在躲閃不及的王某頭上,將其砸傷。(4)因非學校所能控制或預見的體育傷害事故引發(fā)的糾紛:如一起學校足球傷害案中,王某是守門員,當楊某射門時,被足球擊中眼睛而導致的傷害事故。(5)因學生自身健康而引發(fā)的傷害事故糾紛:如因學生身體本身存在著某種不適于體育鍛煉的疾病而導致的傷害事故。
對于學校和學生法律關系的定位,是合理解決學生體育傷害事故糾紛的法理基礎。法律界曾爭議頗多,如監(jiān)護權和部分監(jiān)護權轉移說;契約關系說等,目前,認為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和學生之間是一種法定的教育、管理、保護關系,得到了法律界的普遍認可。
《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guī)定:“對未成年人依法負有教育、管理、保護義務的學校、幼兒園或者其它教育機構,未盡職責范圍內的相關義務致使未成年人遭受人身傷害,或者未成年人致他人人身損害的,應當承擔與其過錯相應的賠償責任?!备鶕鲜鲆?guī)定,學校和學生之間的法律關系是一種教育、管理、保護關系。學校對學生進行教育、管理、保護既是其法定的義務,也是國家賦予的職能。從《教育法》《義務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護法》都可以找到有關的佐證。這種法定的教育、管理、保護關系來自法律的直接規(guī)定,而非學生法定監(jiān)護人的委托。如果學校沒有履行其法定的教育、管理、保護義務而導致學生人身傷害,就要承擔賠償責任。反之,學校如果已經盡到了法定義務,則可以免除責任。
綜上所述,在教育法律關系中,學校和學生之間的關系是法定的教育、管理和保護關系。而體育教育傷害事故引發(fā)的糾紛是學校民事糾紛中最為突出的一類,對此,自然應符合教育法律關系的定位,因此,學校體育傷害事故中學校和學生之間是一種法定的教育、管理、保護關系,是符合實際的、科學的。
有專家指出,“有權利就必須有救濟,沒有救濟的權利不是真正的權利”。救濟作為一種尋求權利保障的行為或過程,對于任何權利的實現都是必不可少的。對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的法律救濟,是通過合法程序裁決教育領域的這類糾紛時對受害者的合法權益依法給予補償的法律保護制度。它是法律救濟在教育活動中的具體體現。由于學生與學校的法律關系的特殊性,作為弱勢群體中的學生可能不能像處理普通民事糾紛那樣主張自己的權利。學生應如何救濟保護自己的權利?筆者認為應從如下幾個角度思考。
教育調解,是指學校或其他教育機構內設立的調解委員會對校內教育糾紛或與教育有關的民事糾紛(本文指的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糾紛)進行的調解活動。這里主要介紹校內調解制度。校內調解由校內調解委員會主持。校內調解委員會既非國家司法機關,亦非國家行政機關,是學校教職工自我教育、自己解決民間糾紛的一種群眾性組織。校內調解委員會的人員組成來自三個方面:教職工代表、學校行政代表、學校工會委員會代表。校內調解所達成的調解協(xié)議由當事人自覺履行,不具備法律效力。如一方當事人或雙方當事人反悔,均有權向人民法院起訴或要求仲裁,任何人不得干涉。
校內調解是一項法律性、政策性都很強的工作。在調解時可以根據不同糾紛、不同當事人而采取有針對性的、切實可行的、靈活多樣的方式進行。校內調解的一般工作程序是:當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發(fā)生后,學校調解委員會受理糾紛,調查分析糾紛情況,對當事人進行說服勸導工作,促成當事人和解并達成協(xié)議,調解協(xié)議的執(zhí)行。校內調解是教職員工和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約束的有效形式,具有救濟成本低、效率高的特點,是調解校內糾紛、防止矛盾激化、減少違法犯罪、維護教育秩序的“第一道防線”,是社會主義教育法制建設中的一項重要制度。
申訴權是學生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或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要求學校或主管教育行政部門或其他有關部門重新處理的權利。它是教育系統(tǒng)內部的監(jiān)督和糾錯機制,它利用教育行政主管部門與學校的上下級領導和監(jiān)督關系,通過當事人的申請使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根據個案對學校的工作進行審查監(jiān)督。校方接受教育行政主管部門的監(jiān)督是自己的義務。學校糾正錯誤時沒有很大的抵觸情緒,十分有利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的解決。為了申訴的公開公正及高效,法律可以賦予相對方在申訴過程中的陳述權、知情權、申辯權,并對申訴的受理、審查的期限等程序進行規(guī)定。平衡了學校與學生的權利義務,是有效開展學校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徑。
在體育傷害事故糾紛中要發(fā)揮申訴權的重要作用。如果有健全的申訴制度,就可以使大部分的體育傷害事故糾紛在教育系統(tǒng)內部得到解決,而不必訴諸漫長的訴訟過程,有效地減少各方當事人的訴累。另外,申訴制度可以避免學校法治的真空?!督逃ā芬?guī)定,只有“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權等合法權益”學生才可以提起訴訟,而申訴制度是一種內部救濟制度,其審查范圍不受此限制。只要學生不服學校做出的處理決定,就可以通過申訴制度尋求救濟。建立申訴制度,保證了學生不受不應當的處分,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
民事訴訟是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法律救濟的最終保障。根據我國《教育法》規(guī)定,當學校侵犯學生的權益時,學生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用法律武器來保障自己的合法權利。因此,當學校內部糾紛調解委員會及學生申訴制度仍不能很好地保護受害者合法權益,可以考慮啟動司法救濟程序,那么處于平等地位的教育法律關系主體之間因財產關系或人身關系產生的糾紛,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給予法律救濟,要求學校承擔相應責任,從而使自己的被損權益得到救濟。人民法院在雙方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加人的參加下,依法審理和解決民事糾紛,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對于前文所述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民事糾紛。
隨著我國法制進程的不斷深入,司法作為解決社會糾紛的最終途徑已成為社會共識。司法實務中,法院以積極態(tài)度受理了多起體育傷害事故的糾紛,都對學生的權益給予了很好的保護。
根據我國學校體育發(fā)展的需要,在學校內建立符合我國體育體制的學校體育保險可以有效解決由于體育運動的特殊性所帶來的體育傷害事故的賠償問題,從而減輕社會、學校、家庭、教師、學生的經濟賠償負擔,使受害方得到最大程度上的經濟補償。目前,多數高校學生在入校時購買了由學校統(tǒng)一組織學生自愿購買的“人身意外傷害險”。該保險在進行賠償時與公費醫(yī)療掛鉤,但它的適用范圍相對較小,即它只能部分解決在體育運動中別人帶給自身的傷害或由于自己不慎造成的各種身體傷害,而對與體育傷害事故中的意外傷害事故則不在其保險范圍。因此,提供對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更具針對性的險種是保險業(yè)的主題,同時,完善學校體育傷害事故后相應的賠償或補償機制,風險分擔機制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筆者認為,應當通過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來解決這種學校既不是加害者,又沒有任何過錯的學生意外傷害事故,即建立學生意外傷害事故保險制度。學生意外傷害事故險是一種社會化的運作方式,由學校在學生入學初期向保險機構交納一定保險金。對于學校保險資金的來源,公立學校主要通過政府財政支持的方式解決,私立學校大部分由學校籌集。事故發(fā)生后,保險機構經過認定,直接支付賠償金給受傷害學生。這種制度的優(yōu)點表現在:①能保證受害人及時得到必要的救助。通過參加保險,只要認定有損害的事實發(fā)生,受害人就可以得到一定的補償和救助,且賠償金額較大。②減輕了學校的負擔,使得學校不必在經濟上付出不必要的賠償支出,也有利于維護學校的正常教育教學秩序。
綜上所述,鑒于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糾紛涉及的權利、義務關系比較復雜,我們有必要加強理論上的探討與研究,進一步理清體育傷害事故各主體間的民事法律關系,完善相關的法律救濟途徑。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預防學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發(fā)生,我國的學校體育事業(yè)才能健康發(fā)展。
[1]韓瑞杰.學校體育中學生人身傷害事故及相關法律問題的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06,(6):43-44.
[2]張靜.學生權利及其司法保護.[M]北京:中國檢查出版社,2004(4):221-227.
[3]馬宏俊.體育侵權中的民事法律責任研究[J]:體育科學,2005,(6):13-17.
[4]韓勇.體育與法律—體育糾紛案例評析[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6(7):234-265.
[5]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M].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1-26.
[6]吳仁華.依法保護學生申訴權是中小學校依法治理的重要內容[J]:福建教育,2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