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競(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英語聽說能力培養(yǎng)模式探究*
胡競(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遼寧大連116600)
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是大學英語教學的重要目標。良好的聽說能力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工作中有效的交流。通過調查目前高校學生聽說能力的現(xiàn)狀并結合學生提升聽力困難的原因,提出多種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方法,以其對非英語專業(yè)學生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有所啟示。
建構主義;大學英語聽說教學;分級教學
本次調查為對比調查,以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2005級,2006級,2007級部分大四學生為調查對象,選取市場營銷專業(yè),工商管理專業(yè),物流管理專業(yè),工程管理專業(yè),自動化專業(yè),軟件工程專業(yè),網(wǎng)絡工程專業(yè),7大專業(yè),每年隨機抽取45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分別在2009年5月,2010年5月和2011年5月對這七大專業(yè)部分畢業(yè)生進行調查研究。
本次調查采取三種形式:問卷調查,英語聽說測試,用人單位招聘人員采訪。
問卷調查參考學生實際情況和教學經(jīng)驗共設計20個問題包括學生對自己聽說能力水平判斷,學生過去對英語聽說方面投入的時間和精力調查,學生參加于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相關活動調查,以及學生課后提升英語聽說能力的方式等等。
以2005級學生問卷調查結果為例,高達82%的學生認為自己聽說水平很差或差。55%的學生認為對英語聽說能力重要。78%的學生認為聽說讀寫四項能力中說最能體現(xiàn)英語實際水平。62%的學生在大三年級在校時平均每周用在英語聽說練習方面的時間少于1小時。53%的學生從為參加過英語課外聽說活動。92%學生喜歡觀看英文原聲電影或美劇,其中有78%的學生認為看英文原聲電影或美劇確實提升了自己聽力水平。
2005級畢業(yè)生英語聽說水平測試中,抽取的450名七大類專業(yè)中共通過442名,占98.2%,僅有256名只取得合格檔,僅有75名取得優(yōu)秀成績,僅占16.7%。有大部分學生在讀一個完整的英文句子中會有至少一個語音錯誤。在自我即興演講中,大部分學生只能說不到一分鐘的時間,就無話可說了。學生使用的句型簡單單一。在聽力能力測試中,更有56%的同學沒有聽懂文章內容從而對文章主旨做出了錯誤的判斷。
在對用人單位招聘人員的采訪中,可以得出以下幾點結論:(1)用人單位不但注重證書,更注重人才實際能力;(2)口語表達能力在多家企業(yè)中是求職第一要素,例如花旗銀行,埃森哲等企業(yè)招聘人才第一條原則就是英語口語表達流利;(3)對于個別崗位需要進行英語交流的崗位,用人單位甚至認為英語能力比專業(yè)能力更重要。很多用人單位坦言,新人到公司之后會有業(yè)務培訓,專業(yè)方面的東西可以在實踐中學習,但是英語聽說能力的提升并不在一朝一夕。
這里的外因主要指高校英語教學情況。對于目前的大學英語教學來講,通常在大學一年級和大學二年級的大學英語課程設置中加入英語聽說課程,有些高校是兩周一次,有些是一周一次。但僅憑每周的這90分鐘的時間對提升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來說只是杯水車薪。而在這一周一次或兩周一次的課堂中,學生真正有機會說的時間少之又少,比如說90分鐘的聽說課設置一個說的活動,以一個典型的任務型教學法為例,從分配任務,分小組,討論,到最后的陳述,真正每個學生表達的時間大概不到兩分鐘,如果班型過大,還會有相當一部分同學得不到說的機會。
此外,課堂活動中的聽說表達,對于很多同學來講,只是寫好了一小段內容,然后把它背下來上前面陳述,這種背誦的方式和即興的表達是有根本的不同,這對于學生實際能力的提高也有局限。
第三,即使教師設計即興問答,對于一個40甚至50人的班型來說,一節(jié)課只能有大概4到5名學生能得到即興表達的機會,因為畢竟課堂上還要有其他的教學內容。
內因,指學生自身對英語的學習動機。20世紀60年代,R.C.Gardner和他的導師W.E.Lambert提出可將學習者的動機分為兩類:工具型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和融入型動機(intergrative motivation)。工具型動機的代表者希望通過學習一種語言來利用它找工作,閱讀報紙或者通過考試;而融入型動機的代表者則是想通過學習一種語言而能與另外一文化背景說這種語言的人進行交際。通過問卷調查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目前大部分大學生是工具型動機者,其中一部分也希望能提升自己英語水平從而達到交際的目的。而對于工具型動機的學習者,他們對英語的聽說重視程度明顯不夠。他們更希望的是通過考試,例如四六級考試,拿到證書。從問卷情況來看,這七大專業(yè)的學生中,大概有1/3的學生不重視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yǎng),對英語沒有興趣甚至是討厭英語,他們甚至只想拿個四級證就滿足了。而另外有1/3的同學希望提升英語聽力,卻找不到方式而且得不到相應的機會,正如前文贅述,課堂表達的機會很少,他們實質上對英語興趣不大,但迫于現(xiàn)實壓力,想提升英語卻缺少行動。而剩下的1/3的學生認識到聽說能力的重要性,喜愛英語,也有相應的機會表達,但對于他們來說,表達并不一定代表提升。
針對學生現(xiàn)狀,和課時的局限性,如何真正在課堂上更大限度的提升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以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為例,對英語課程采取分層次教學法。并在教學中運用建構主義任務型教學理論,通過一個個課堂任務使學生在說中學,在聽中練。在新生入學初,對學生進行英語入學考試并加入英語聽力口語測試。根據(jù)學生的英語綜合水平每個專業(yè)分為提高班和普通班。提高班的學生相對來說英語基礎更好一些,聽說能力稍強一些。這種分班的模式為課堂的建構主義任務型教學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根據(jù)建構主義的理論,其強調學習的主動性、社會性和情境性。建構主義認為事物的意義并非完全獨立于我們而存在,而是源于我們的建構,每個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學要增進學生之間的合作,使學生看到那些與他不同的觀點的基礎。因此,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受到建構主義者的廣泛重視。學習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構對于事物的理解,從而不同的人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的方面,不存在唯一的標準的理解,通過學習者的合作使理解更加豐富和全面。
根據(jù)目前社會的實際需求,很多高校對高年級本科生開設了專門用途英語或職場英語課程。使英語教學三年不斷線。這種授課方式有利于跟蹤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在一二年級打下基礎之后,進一步提升專業(yè)方面的英語。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在本科三年級第五學期開設了專業(yè)英語,包括人文類,商務類,工程管理類,電子與自動化類等方向,使學生們進一步了解與本專業(yè)相關的詞匯表達,用法。在第六學期開設了職場英語課程,根據(jù)求職面臨的多種情況,模擬場景,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
目前,網(wǎng)絡十分發(fā)達,學生在大二年級之后基本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電腦,智能手機,mp4等多種娛樂設備。學生上網(wǎng)更是十分常見和頻繁。在另一組關于學生使用網(wǎng)絡的調查顯示,大二年級86名學生調查結果顯示平均每人平日上網(wǎng)時間為2小時以上的占到87%,而周末每天超過5小時的高達93%。由此可見,很多學生度過課下休閑時光的主要方式是上網(wǎng)。
針對學生喜歡網(wǎng)絡的特點,教師可以在課下有意識的引導學生利用網(wǎng)絡提高自己的英語聽說能力。對于英語聽的能力,可以通過課下看美劇,英文原聲電影得到鍛煉和提高。美劇和英文電影在學生當中很流行,而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的發(fā)達,很多學生成為追劇一族,例如幾年前,很多男生追看prison break,很多女生追看gossip girl等等,成為學生當中的流行趨勢。在聽英文原聲劇的過程中,學生沉浸在一個英語的表達環(huán)境中,若能有意識的關注一些表達,并記下一些表達方式,對于學生英文聽力水平的提高大有益處。
此外,很多學生喜歡上網(wǎng)聊天,教師可以知道和推薦一些英文聊天工具,鼓勵學生交一到二個國外聊友,鍛煉英語口語。例如通過skype聊天工具等等。
針對學生實際情況,英語教研室可以聯(lián)合學校團委組織有意義的英語課外活動,比如英語角,英語戲劇大賽,英文歌曲大賽,英文演講比賽,朗讀比賽,口語大賽等多樣的活動,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更主要的是提升學生鍛煉英語表達能力,聽力能力的興趣。并可以選派優(yōu)秀的選手參加市級及省級或者電視臺的一些英文競賽活動,在比賽中鍛煉學生的能力,提升他們的自信心。
大連理工大學城市學院在第八學期學生畢業(yè)前實施英語能力測試。通過考試的形式引導學生不放棄英語,英語四年不斷線。前文提到,此測試主要考察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并對之前三年的教學結果做一個檢測。
根據(jù)歷年測試成績分數(shù)量化分析,和抽取對應專業(yè)對應人數(shù)音頻文件對比分析,發(fā)現(xiàn)學生成績優(yōu)秀率基本呈逐年上升趨勢,05級畢業(yè)生取得優(yōu)秀的成績的人數(shù)僅占16.7%,06級為18.2%,07級為19.3%,雖然從分數(shù)上看提升幅度不大,但整體保持一個上升的趨勢。
從抽取音頻文件來看,市場營銷專業(yè),物流管理專業(yè),工商管理專業(yè)學生英語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其他專業(yè),這與前文提到學生學習動機有極大關系,很多此類專業(yè)的學生希望畢業(yè)后進入外企工作,重視自己的英語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
通過畢業(yè)前聽說能力測試,教師可以跟蹤學生四年英語學習情況,并以此為契機,引導大四學生繼續(xù)練習英語口語和聽力。
教師應認清自己的角色,英語教師實際上是語言傳播的一個媒介,學生通過教師了解到英文表達方式,文化背景信息,鍛煉聽說能力。而在課堂活動中,教師是一個促進者,一個導演。根據(jù)建構主義理論,教師不單是知識的呈現(xiàn)者,不是知識權威的象征,而應該重視學生自己對各種現(xiàn)象的理解,傾聽他們時下的看法,思考他們這些想法的由來,并以此為據(jù),引導學生豐富或調整自己的解釋。教學應在教師指導下以學習者為中心,當然強調學習者的主體作用,也不能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的作用從傳統(tǒng)的傳遞知識的權威轉變?yōu)閷W生學習的輔導者,成為學生學習的高級伙伴或合作者。教師是意義建構的幫助者、促進者,而不是知識的提供者和灌輸者。學生是學習信息加工的主體,是意義建構的主動者,而不是知識的被動接收者和被灌輸?shù)膶ο?。簡言之,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并將監(jiān)控學習和探索的責任也由教師為主轉向學生為主,最終要使學生達到獨立學習的程度。
1.學校重視英語教學程度和支持程度對英語教學情況至關重要。英語教學離不開學校的支持,比如大學英語課程三年不斷線,畢業(yè)前能力測試等需要學校的配合。師資力量的投入,教材的研發(fā),都需要學校的鼓勵與支持。
2.成果展示隱形困擾教師。提高學生英語聽說能力不在一朝一夕,而且由于聽說能力的提升不像四六級成績有明顯量化標準,所以對于所付出的努力相應的成果展現(xiàn)不是十分明顯。這從某種程度上挫傷了一些學校的改革決心和力度。很多教師只是知道,自己付出了,學生聽說口語能力提高了,但真正提升多少,量化標準很難把握。而畢業(yè)前英語聽說能力測試不妨是一個量化指標的好方式。當然,具體測試方式需要逐漸完善。
3.教師自身發(fā)展瓶頸問題。培養(yǎng)人才,教師是關鍵。對于提升學生英語聽力水平,教師首先需要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教訓并提升自身英語能力與水平。但目前很多五年以上的教師,教學能力已經(jīng)提升到一個程度,很難突破,亟需學校提供進修或培訓機會,例如去國內外大學交流學習等等。
[1]秦曉晴,文秋芳.非英語專業(yè)大學生學習動機的內在結構[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0,(1):51-58.
[2]夏紀梅.現(xiàn)代外語課程設計理論與實踐[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李曉蕓.高校新生英語聽說現(xiàn)狀研究[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2011,(1):262-263.
[4]Nunan,David Designing Tasks for the Communicative Classroom[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2012-04-14
胡競(1981-),女,遼寧大連人,講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