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巧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太原030012)
解讀中西文化謙虛觀與交際過程中的“中式謙虛”
劉巧
(太原大學外語師范學院,山西太原030012)
受諸多因素的影響,中國文化中的謙虛已成為一種傳統(tǒng),是一種激勵機制,但卻帶有很濃的他人取向,而西方文化中的謙虛主要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上的宗教信仰。中國人在本土人際交往中經常使用的謙虛雖客觀上存在不客觀的成分,但對維系交際的平衡和成功起著重要作用。然而,當中國人在進行跨文化交際時出現(xiàn)了語用遷移,就會造成交際失敗的后果。
中西文化;謙虛;跨文化交際
很難說哪個民族沒有謙虛的文化習慣,幾乎每個民族都崇尚謙虛的品質。也很難說存在于各個文化中的謙虛品質都有著相同的內涵,謙虛觀念因文化圈的不同呈現(xiàn)出很大的差異,中西文化中的謙虛觀有著各自的特點。在全球化不斷加深的今天,中西交流愈加頻繁,比較中西文化中謙虛觀念的差異,有助于彼此更好地了解對方。中國文化中的謙虛不僅僅是一種美德,更是人們日常人際交往的一種載體,一種交際依賴的媒介。中國人對這一載體或媒介的編碼和解碼一般都很嫻熟,且又準確,能將這一媒介應運得恰到好處。然而,在中西跨文化交際過程中,中國人依舊將“中式謙虛”應運到交際中去,因而吃了不少苦頭,出現(xiàn)了一些頗讓人尷尬的情景。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歷代中國人都崇尚謙虛的美德。謙虛思想在中國古代的典籍中得以很好地體現(xiàn)?!兑捉洝匪枷胄纬奢^早,是反映中國古代人們思想的重要典籍之一。其中第十五卦“謙卦”講的就是關于謙虛的思想、品質。謙卦的卦象直觀呈現(xiàn)的是“地中有山”,即山處在地的下邊,地處在山的上邊。而現(xiàn)實生活中幾乎不存在這樣的自然景觀,因為“山”若處在“地”的下邊,那“山”就不再是山了。因此,這是一種抽象思維。不過我們可以假想這種情形是存在的,那么“地中有山”便給人一種感覺:山的巍峨氣勢沒有得到展示,而是收斂在低地之處。這便是古人的謙虛思想。
《易經》中每一卦共六爻,即由六個符號組成,每爻都有一個意思,爻辭就是表達這個意思的文辭。從謙卦的六個爻辭來看,均為吉或無不利。如第一個爻辭:“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痹偃绲谖鍌€爻辭:“六五不富以其鄰。利用侵伐。無不利”。這里的“吉”或“無不利”是對每一爻的肯定,從而也是對謙卦的肯定,進一步是對謙虛品質的肯定??梢姽湃藢χt虛的認同感是非常之高的?!兑捉洝氛軐W深深地影響著每一代中國人。
《論語》中“三人行,必有我?guī)熝伞薄ⅰ澳R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是孔子很經典的謙虛思想?!皫讉€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可以為我所取法的人”;“把所見所聞默默記在心里,努力學習而不厭棄,教導別人而不疲倦,這些事情我做到了哪些呢?”孔子作為一名大教育家,可謂知識過人,教育弟子眾多,學問方面可謂無人能比。然而,他很謙虛地承認幾個人一起行走,必有人可當他的老師。在教誨別人方面尚覺得不夠,何等自謙??鬃硬粌H自己能做到虛心學習,同時還教導他的弟子虛心向他人學習。在《論語》另一段弟子與孔子的對話中,也能看出孔子的謙虛思想。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币环矫?,這是對孔文子謙虛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孔子以此來教育子貢,讓他也謙虛下問??梢?,孔子是一名極為謙虛的教育家,他的思想對后人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
古代文化中特別崇尚謙虛,現(xiàn)代中國文化中的謙虛思想很大程度上是對古代文化的繼承,因此,謙虛已成為中國人的傳統(tǒng)美德,是幾千年的文化傳承。不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謙虛觀念有著獨特的特點——基于不平等基礎上的他人取向。幾千年的封建等級制度孕育出來的謙虛是下級對上級、卑者對尊者、弱者對強者、貧者對富者的謙虛,謙虛呈現(xiàn)出明顯的等級性。這一點是我們不能忽視和否認的。
有一種論調認為,西方文化中沒有謙虛的習慣,其實不然?;浇探浀洹妒ソ洝分杏写罅抠潛P謙虛品質的佳句?!癎od opposes the proud, but gives grace to the humble.”(上帝反對驕傲的人,但會恩惠謙虛的人。)Pride goes before destruction,and a haughty spirit before a fall.(高傲自大讓人走向毀滅。)And whosoever shall exalt himself shall be abased;and he that shall humble himselfshall be exalted.(自我表揚的人恥辱,自我謙虛的人光榮。)LORD,thou hast heard the desire of the humble: thou wilt prepare their heart,thou wilt cause thine ear to hear.(耶和華啊,謙卑人的心愿,你早已知道。你必預備他們的心,也必側耳聽他們的訴求。)像這樣的句子還很多。
此外,諺語也是反映一個民族思想的重要載體。西方語言中有很多關于謙虛的諺語警句。如Humility is the only true wisdom by which we prepare our minds for all the possible changes oflife.(我們要做好各種思想準備來應對生活中的變化,其中謙虛是唯一明智的思想。)Onlythose whofeel little in the eyes of God,can hope to be mighty in the eyes of men.(只有那些在上帝眼中渺小的人才能在眾人的眼里變得偉大。)Itwas pride that changedangels into devils;it is humility that makes men as angels.(驕傲可把天使變成魔鬼,謙虛可把人類變成天使。)Toomuch humilityis pride.(過度謙虛便是驕傲。)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西方文化中的謙虛觀又有自己特點:西方人的謙虛觀念與宗教基督教有關,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教義的影響下,強調人與人平等基礎上的謙虛。上帝是謙虛的,上帝之子的謙遜會得到上帝的恩惠,只有上帝與人之間才存在等級,人應服從上帝的旨意。同時,謙虛不是貶低個人的實際能力,不是卑賤自我。
講到中國文化中的謙虛,一定要區(qū)分“謙虛的品質”與中國人在交際過程中使用的“謙虛禮儀”。前者普遍地被視為一種品質、美德,而后者只是一種交際方法、手段與交際習慣,二者不能混為一談。在人際交往中中國人常常會使用一種難以定性的策略。說難以定性,是因為它既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謙虛品質,也不能被定性為虛偽、不誠實或說謊。例如:一個人夸獎另外一個人廚藝好或是其他手藝好時,對方往往不會肯定自己的才能,相反,他會說“哪里,哪里,你做得比我好多啦!”等諸如此類的話否定自己。再如:主人請一群客人在自己家中吃飯,主人會盡心盡力準備一桌非常豐盛的菜肴,飯后送客之際,主人不免會說“今天的飯菜簡單啦,也不知諸位吃好了沒有”。再如:在從對方那里接受自己應得的東西時,接收者往往要推辭一番,而后再不好意思去接受。這樣的現(xiàn)象在中國人際交往過程中是經常出現(xiàn)的。筆者姑且稱之為“交際過程中的‘中式謙虛’”。值得說明的是,交際雙方都不應受到指責,因為這些不客觀的因素對雙方交際的成功起著重要的作用。交際一方是“編碼者”,另一方是“解碼者”。作為身處同一文化中人,“解碼者”能夠準確地理解“編碼者”傳達的信息。此處的“中式謙虛”只發(fā)揮著語言的寒暄功能,而非詩學功能。
西方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注重直截了當和自我展現(xiàn)。他們會有話直說,積極主動展現(xiàn)自我。而中國文化在交際過程中注重螺旋式接近主題、含蓄與低調。兩種交際方式的差異往往會帶來諸多交際不暢。隨著中國人不斷地走出國門,中西交流日益頻繁。隨著國人走出去的還有中國人的交際方式,這些方式給自己帶來了不少尷尬。不妨看看同樣的問題西方人是怎樣回答和處理的。若一個人夸獎另外一個人廚藝好或是其他手藝好時,對方會非常高興地說“謝謝”,他認為這是對他的能力的肯定。再看一則故事:據(jù)西班牙《歐華報》報道,留學生小張的房東是西班牙人,他有家店面要轉讓,打算花20歐元找人寫中文廣告登在報紙上。小張想著幾行轉讓廣告也不難,就自告奮勇,當場給翻譯出來。房東很高興地拿出20歐元。小張心里高興,這么容易就賺了20。不過嘴巴上還是謙虛了一下,中國人嘛,哪里會那么直接地接人家的錢,于是就謙讓了一下:“小事,錢就不用啦。”沒想到,房東居然真當小事把錢給收回去了。小張看到房東又把錢塞回皮夾,心里非常后悔。小張若直截了當?shù)亟邮苓@20元錢,雙方都會高興的。在房東看來,小張是放棄了報酬;但在小張看來,房東不應該把錢收回去。這則故事反映出中西跨文化交際過程中文化的碰撞。
中西方因文化的不同而產生了各具特點的謙虛觀和人際交往模式,我們不應該帶著誰是誰非、誰對誰錯的眼光看待這種差異。本著文化多元論的精神,增進相互理解。可喜的是,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已經認識到“入鄉(xiāng)隨俗”的重要性,他們身體力行,在對外交往中慢慢地改變著傳統(tǒng)的交際方法,在國際交往過程中做到了游刃有余。
[1]胡文仲.跨文化交際學概論[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H08
A
1673-0046(2012)5-018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