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紅玲
術后疼痛是一種傷害性刺激,可引起惡心、嘔吐、腸蠕動減慢、肌肉痙攣、血栓栓塞、心肺并發(fā)癥及術后切口愈合延遲等一系列病理生理,從而延遲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醫(yī)藥費[1]。傳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法,在給藥劑量、途徑、時間及方法上過于機械,同時有效鎮(zhèn)痛藥物濃度不能維持相對穩(wěn)定的水平,因而并不是一種理想的鎮(zhèn)痛方法。近幾年有許多新型鎮(zhèn)痛藥及鎮(zhèn)痛方式應用特別是患者自控鎮(zhèn)痛技術(Patient Control Analgesia,PCA),使得術后鎮(zhèn)痛效果有了顯著的改善[2]。
1.1 研究對象 選取2009年10月至2010年5月在我院施行外科手術患者120例,其中膽囊切除患者36例,闌尾切除患者66例,胃大部切除患者18例,均為成人。排外精神障礙性疾病、外周神經系統(tǒng)疾病。其年齡及手術類型、麻醉方式均無明顯差異,經術前教育均能應用視覺模糊評分法(Viraal Aualort Scale,VAS)描述疼痛程度。
1.2 研究方法 ①分組方法: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為試驗組,采用PCA鎮(zhèn)痛,平均年齡為(41.6±5.14)歲;另一組為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鎮(zhèn)痛方法,平均年齡為(41.55±5.88)歲,兩組年齡比較P>0.05。兩組患者均采用連續(xù)硬膜外阻滯麻醉,術后回病房時意識均清醒,其VAS均為0分。②鎮(zhèn)痛方法:試驗組采用芬太尼0.5 mg+曲馬多500 mg+格拉司瓊5 mg混合液。選擇給藥模式為負荷量(5 ml)+持續(xù)輸注量(2 ml/h)+PCA(患者自控鎮(zhèn)痛0.5 ml/次,鎖定時間為15 min)。對照組患者在主訴疼痛難忍時,給予哌替啶50 mg肌內注射。③疼痛評估方法:兩組患者均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該法比較靈敏,有可比性[3]。④觀察指標:a.疼痛程度:采用VAS評估12 h、24 h、48 h 3次測量值的均數做定量分析。b.睡眠時間:觀察24 h、48 h的睡眠時間。c.腸蠕動情況即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d.第1次下床時間。e.住院天數。f.惡心、嘔吐、瘙癢等并發(fā)癥的觀察。⑤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1.5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個獨立樣本t檢驗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P<0.05認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試驗組患者的鎮(zhèn)痛效果顯著,VAS評分與對照組患者比較,12 h時,t=21.5917,P <0.01;24 h時,t=3.7075,P <0.01;48 h時,t=13.3082,P<0.01,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睡眠時間比較,24 h時,t=17.5595,P <0.01;48 h時,t=9.3579,P<0.01,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間術后第1次肛門排氣時間比較,t=0.1398,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兩組第1次下床時間t=5.8774,P<0.0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住院天數比較,t=6.6667,P<0.01,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 兩組不良反應比較 試驗組患者5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占8.3%),其中惡心、嘔吐2例,瘙癢3例;對照組人5例出現(xiàn)不良反應(占8.3%),5例均為惡心、嘔吐;兩組均無呼吸抑制等嚴重不良反應。
本組資料表明,采用PCA鎮(zhèn)痛治療,可非常顯著地減輕外科術后的疼痛反應,試驗組的VAS評分在術后12 h、24 h、48 h明顯較對照組低,且因為鎮(zhèn)痛效果好,便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動,縮短了住院時間。同時,試驗組與對照組比較,其惡心、嘔吐、皮膚瘙癢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未見顯著性差異??梢娐?lián)合應用芬太尼、曲馬多、格拉司瓊進行外科術后的鎮(zhèn)痛治療,是一種比較理想的安全可靠的鎮(zhèn)痛治療方法。
4.1 術前宣教 應向患者講明術后鎮(zhèn)痛的重要性,向患者簡單介紹PCA的原理、安全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
4.2 護理重點 ①護士應了解PCA泵的正確使用方法,并能及時判斷處理一般的故障和問題,妥善固定PCA導管,重點觀察PCA的連接部位及穿刺點的無菌保護。②熟悉PCA泵的正常工作狀況,應保持靜脈或硬膜外導管的通暢,防止藥液外漏,并記錄按壓PCA泵鍵的次數。③定時監(jiān)測和記錄患者在術后止痛期間的各項生命體征;④記錄PCA泵使用的起止時間,熟悉并觀察記錄可能的藥物副作用。⑤評價疼痛的程度及鎮(zhèn)痛效果。⑥注意協(xié)助患者改變體位。試驗組患者術后平臥6 h后,協(xié)助患者每2 h改變1次體位。⑦觀察患者的排尿情況。綜上所述,術后疼痛給患者帶來巨大的痛苦。近年來,對手術后采用PCA鎮(zhèn)痛方法,使患者有一種主動參與感,可提供恒定的血藥濃度,達到較好的鎮(zhèn)痛效果,患者根據疼痛的程度自己確定每次的藥物使用量,可避免藥物過量,有利于患者術后全身狀況的恢復[4]。
[1] Shapiro A,Zohar E,Hoppenstein D,et al.A comparison lf three techniques for acute postoperative pain cortrol following major abdominal surgery.J Clin Anesth,2003,15(5):345-50.
[2] 陳新忠,徐鑫芬.以護士為基礎,麻醉師為督導的疼痛管理模式用于婦科術后鎮(zhèn)痛.中華護理雜志,2005,40(2):87-89.
[3] 馬麗娟.術后疼痛的評估與護理.重慶醫(yī)學,2002,31(11):1143-1144.
[4] 顧沛.外科學護理.上海:上??茖W技術出版社,2002: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