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芳 王艷玲 陳惠瑜
人文關懷在兒科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體會
李亞芳 王艷玲 陳惠瑜
目的探討人文關懷在兒科門診護理工作中的應用情況。方法將我院收治的84例兒科門診患兒,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比較兩組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護理服務過程中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85.7%。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度100%。觀察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結論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人文關懷;兒科;護理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生及人民對護理服務要求的不斷提高,隨著生物醫(yī)學模式向生物-心理-社會模式的轉變,護理模式也轉向以人、健康、環(huán)境為主要內(nèi)容,兼具人文色彩的整體護理模式[1]。醫(yī)學人文學(medical humanities)作為一種理念,倡導對人的關懷,對生命的敬畏,積極維護生命,珍惜生命,是一種主張以人為中心的醫(yī)學價值觀。由于兒童自身生理、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醫(yī)護人員需在為他們提供安全、及時、可靠的醫(yī)療護理的同時,保證患兒有良好的治療休養(yǎng)環(huán)境[2]。人文關懷正是醫(yī)護人員自覺給患者的情感付出,使患兒在生理、心理、社會等方面處于滿足、舒適的狀態(tài),從而利于疾病的康復。本研究對我院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兒科門診患兒,全面施行人文關懷的護理理念,護理效果良好,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本組84例我院2010年10月至1月收治的兒科門診患者,男58例,女26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5歲。病程1~14 d,平均病程9.5 d?;颊呒覍傥幕潭染鶠槌踔兴揭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42例,兩組患兒在性別、年齡、家庭背景、病程等方面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具體如下:
1.2.1 護理人員人文關懷教育及培訓通過定期組織護理人員進行人文知識的培訓和考核,使護理人員了解人文關懷的“以人為本,一切為了患者,一切服務于患者,一切方便患者”的服務理念。并將對人的生存狀況的關注、對人的尊重、對人性解放的追求等融入到日常工作中。能夠真正做到設身處地為患者著想,以患兒及家長的感動作為檢驗一切工作的最高標準和行為準則。通過各種形式的培訓及講座,護理人員在完成??茖W習的同時,能將學到的理論運用到臨床實際工作中,堅持以患者為中心,不斷提高護理技能水平及護理服務意識,從根本上轉變了護理人員既往“重專業(yè)、輕基礎,重技術、輕服務”的觀念。
1.2.2 創(chuàng)造溫馨的人文環(huán)境病區(qū)環(huán)境的營造需注意以人為本,注重細節(jié)。充分尊重換利益及需求,合理設計及布置病房,處處體現(xiàn)溫馨、舒適、安全、方便。注意病室濕度、溫度、通風及采光情況,時時處處讓患兒感到舒適。采用家庭化的布置消除患兒的緊張、恐懼心理,如擺放符合小兒特點的床頭牌,房屋頂層設置曬臺,走廊懸掛卡通圖畫,兒科健康常識,認圖識字表等。制作一些通俗易懂的小卡片懸掛于輸液架、床頭柜旁,提醒患兒及家屬關于治療、飲食及檢查等方面的注意事項。護理人員需注意言談舉止,努力做到端莊大方,舉止文雅,面帶微笑地與患兒交流,使用文明用語,從各個角度關懷患兒,消除患兒的陌生感,從而使患兒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
1.2.3 不同年齡患兒交流根據(jù)不同年齡段患兒的特點,分別采用不同的交流溝通技巧。對于嬰幼兒,溝通時主要注重精神接觸及愛撫,通過撫摸他們的頭部、后背,接觸手指、腳趾等方式,給予主動接觸滿足嬰兒情感上的缺失,滿足嬰兒的皮膚饑餓感。通過抱、拍嬰兒等方式,滿足患兒住院期間安全感的確實。對于2~4歲兒童,交流時應采取鼓勵為主的方式進行,善于發(fā)現(xiàn)孩子的優(yōu)點及長處并給予鼓勵,滿足患兒的自尊心和虛榮心。通過微笑及與患兒家長的交談了解患兒的痛苦,給予相應的適當?shù)臏贤ǖ氖鑼?。與患兒接觸時,護理人員需注意面部表情、語氣、語調、眼神等自身行為。通過主動熱情的自我介紹建立起良好的信任關系,幫助患兒消除陌生感,使患兒積極的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對于學齡前及年長的患兒,主要通過言語溝通的方式進行交流。注意使用親切、吻合、溫柔的語言,禁止使用生硬、冰冷、粗暴的語言,以減少患兒的畏懼感及避免抵觸護理人員等情緒的產(chǎn)生。在日常工作中注意時時處處愛護患兒、關心患兒、尊重患兒,做患兒的知心朋友,增加患兒的信任感及安全感,與患兒建立平等友好的關系[3]。
對照組對護理服務滿意36例,滿意度85.7%。觀察組對護理服務滿意42例,滿意度100%。觀察組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護理過程中均未見明顯不良反應發(fā)生,僅有少數(shù)患者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反應,經(jīng)對癥處理后好轉。
人文關懷為整體護理的核心內(nèi)容之一,其內(nèi)涵為一切患者為中心,真正做到把方便留給患者,把溫馨帶給患者,把實惠送給患者,是一種全新的護理服務理念。施行人文關懷不僅是護理工作的需要,更是醫(yī)學模式轉變的需要,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需要護理人員對患者生活上給予關懷,態(tài)度上給予體貼,技術上給予信賴。人文關懷既可提高整體護理質量,也可提升護理人員自身的素質和價值,從而為患兒提供高品質的護理服務,利于患者的恢復。
本組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給予人文關懷,顯著提高了患兒及家屬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在對患兒的護理中,始終注意“誠信、尊重、平等、耐心”,在營造和諧的氛圍的同時,通過有效地運用溝通技巧及給予情感上的交流,取得家長的信任及理解,從而肯定護理人員的工作,積極進行情感交流,有效地進行溝通,進而獲得較滿意預后。
[1]郝冰,修雪蓮,程倩.人文關懷護理在兒科病房護患溝通中的應用.中國民康醫(yī)學,2011,23(16):2044-2045.
[2]王春囡.人文關懷在兒科護理中的應用.基層醫(yī)學論壇,2009,13(10):865-866.
[3]謝紅艷.人文關懷在兒科門診輸液過程中的應用.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10):33-34.
[4]蔣雪花,朱宗琴.人文關懷在兒科的應用.吉林醫(yī)學,2010,31 (35):6596-6570.
723500陜西省西鄉(xiāng)縣人民醫(yī)院
1.2.4 營養(yǎng)護理由于兒科門診患者多為幼兒,身體各器官發(fā)育尚未完全,加之各種疾病困擾,身體通常處于較虛弱的狀態(tài)。護理人員應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同時,盡可能滿足患兒的營養(yǎng)需求。對于4~6個月嬰幼兒,通過向患兒家屬講解母乳喂養(yǎng)的好處,鼓勵患者家屬給予純母乳喂養(yǎng),同時對母乳喂養(yǎng)的正確方法給予指導,加強母乳喂養(yǎng)期間對乳母的心理護理,保證乳汁的充足。根據(jù)患兒發(fā)育情況及疾病治療的需求,添加適當?shù)妮o食。對于年長患兒,通過根據(jù)其喜愛食物圖片量身定制的圖文并茂的彩色圖片,輔以患兒喜愛的調味香料調動患兒的視、聽、味覺功能,增強患兒食欲,促進患兒消化吸收。
1.2.5 健康教育及出院指導通過加強護患溝通,建立起良好的護患關系。溝通采取共同參與的模式進行,通過對患兒進行健康宣教,使患兒及家屬對疾病有充分了解并能積極配合醫(yī)護人員的治療。根據(jù)患兒及家屬的個體情況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案,包括講授、示范、閱讀指導。游戲等方式進行,使他們能以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疾病。出院時,護理人員協(xié)助家長辦理好出院手續(xù),詳細向患兒家屬講解包括出院帶藥、藥物使用、出院后注意事項、復診時間等,留下科內(nèi)咨詢電話,方便患兒咨詢,協(xié)助患兒整理住院用品,送出至病房門口,真正做到“以人為本”的服務精神[4]。
1.3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計數(shù)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