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剛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癥候群,按照羅馬Ⅲ標準分為餐后不適綜合征(PDS)和上腹疼痛綜合征(EPS)。近年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發(fā)病率逐漸增高,明顯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本文探討胃動力治療儀、莫沙必利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療效對比,旨在評價兩者的作用及不良反應。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的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120例,男56例,女64例,年齡21~69歲,平均45.4歲,病程1~17年,平均7.5年。全部患者都行血常規(guī)、血糖、肝功能、腎功能、電子胃腸鏡等檢查,排除胃腸道器質(zhì)性疾病和其他明顯引起胃腸癥狀的疾病。臨床癥狀均符合FD的羅馬Ⅲ診斷標準。
1.2 治療方法 12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各60例。兩組病例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采用合肥凱利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YM-W型胃動力治療儀進行胃起搏治療。具體操作方法:①定位:采用全國胃電圖學會規(guī)定的雙電極標準位置準確放置電極,體表胃起搏點正極置于患者胃竇在體表的投影處,即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右2~4 cm,負極置于患者胃體在體表的投影處,即劍突與臍連線的中點向左3~5 cm再往上1 cm。②設定參數(shù):根據(jù)胃電圖檢查結(jié)果設定有關參數(shù),通常胃起搏頻率為3次/min,治療幅值應以腹部貼電極片處皮膚有輕微針刺感或略有灼熱感為宜,同時可以參考儀器上指示燈的顏色進行調(diào)整。治療時間為1次/d,30 min/次。對照組口服莫沙必利分散片(商品名:新絡納,成都康弘藥業(y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chǎn))5 mg 3次/d,餐前服用。兩組療程均為14 d。治療期間詳細記錄餐后飽脹感、早飽、上腹疼痛或上腹燒灼感等癥狀的程度及發(fā)作頻率變化。
1.3 療效評估與判定標準 評估餐后飽脹不適、早飽、上腹部疼痛和上腹部燒灼感癥狀。癥狀嚴重程度評估計分標準:0分:無癥狀;1分:患者經(jīng)提醒方能回憶起有癥狀出現(xiàn);2分:有癥狀主訴,但不影響日常生活;3分:癥狀影響日常生活。癥狀出現(xiàn)頻率按1周內(nèi)出現(xiàn)的天數(shù)計算。一周內(nèi)各癥狀積分等于癥狀嚴重程度計分與癥狀出現(xiàn)頻率之積。一周內(nèi)總癥狀積分等于各癥狀積分之和。
1.3.1 療效評估 計算治療前后各癥狀積分和總癥狀積分,分析癥狀積分改善情況:癥狀積分改善百分率=(治療前癥狀積分一治療后癥狀積分)/治療前癥狀積分×100%。
1.3.2 療效判斷 顯效:總癥狀積分下降>75%:有效:總癥狀積分下降50% ~75%(含50%);改善:總癥狀積分下降25% ~50%(含25%);無效:總癥狀積分下降 <25%;惡化:治療后總癥狀積分上升。
2.1 療程結(jié)束后,觀察組60例顯效28例(46.7%),有效12例(20.0%),改善15例(25.0%),無效5例(8.3%),總有效率91.7%。對照組60例顯效26例(43.3%),有效15例(25.0%),改善13例(21.7%),無效6例(10%),總有效率90%。兩組均無癥狀惡化患者。兩組間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血、尿常規(guī),肝、腎功能及心電圖均未出現(xiàn)影響。
2.2 不良反應 對照組出現(xiàn)腹痛1例,腹瀉1例,癥狀輕微,均未影響治療。觀察組未出現(xiàn)明顯副作用。
功能性消化不良(FD)發(fā)病機制復雜,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胃腸動力障礙,內(nèi)臟高敏感,Hp感染,胃腸激素的變化及社會心理因素等方面。許多研究資料表明功能性消化不良與胃腸運動障礙有關,因此通過調(diào)整胃腸運動功能,可使臨床癥狀改善和消失[1]。
YM-W型胃動力治療儀工作原理是基于胃腸起搏點的電活動可被外加的電流刺激所驅(qū)動,促使紊亂的胃腸電活動產(chǎn)生“跟隨效應”,以恢復正常節(jié)律,從而達到治療各種功能性胃腸疾病的目的。莫沙必利是第1個沒有多巴胺D2受體拮抗作用的高選擇性5-H4受體激動劑,可增強食道、胃、十二指腸以及小腸的協(xié)調(diào)運動,促進消化系統(tǒng)的排空。
胃動力治療儀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與莫沙必利療效相當,對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多種消化道癥狀均有明顯的改善作用,但由于病例觀察時間還不太長,停止治療后可維持的時間有待于進一步隨訪和研究。
[1]季潔如,高瑋,許平,等.莫沙必利治療餐后不適綜合征和上腹痛綜合征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研究.胃腸病學,2008,13(11):6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