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鳳輝
膀胱腫瘤術后患者行膀胱灌注預防腫瘤復發(fā)的康復護理
常鳳輝
目的探討羥基喜樹堿用于膀胱腫瘤術后膀胱灌注預防腫瘤復發(fā)的護理。方法對97例膀胱腫瘤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術或經尿道汽化電切術后應用羥基喜樹堿進行膀胱灌注,并跟蹤護理。結果隨訪2年,其中92例完成治療過程,膀胱鏡檢查未見腫瘤復發(fā),其余5例有2例未完成治療過程,另3例復發(fā),腫瘤復發(fā)率約為3%。結論羥基喜樹堿用于膀胱灌注療效肯定,效果滿意,便于操作,易于護理,同時指導患者出院后灌注治療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利于患者提高生活質量。
膀胱灌注;羥基喜樹堿;護理
膀胱腫瘤是泌尿系統(tǒng)最常見的腫瘤,手術治療是最有效的治療方法。針對膀胱腫瘤容易復發(fā)的特點,我們對施行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2年的膀胱藥物灌注,通過隨訪,腫瘤復發(fā)率明顯降低現(xiàn)報告如下:
我科自2006年6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97例行膀胱部分切除術或經尿道汽化電切術的膀胱腫瘤患者,其中男93例,女4例,年齡在43~82歲之間,平均年齡67.4歲。手術后患者都接受了膀胱藥物灌注及護理康復指導,其中2例因故中斷治療,灌注期間腫瘤復發(fā)3例,膀胱灌注藥物均采用羥基喜樹堿。
術后患者來院后由指定醫(yī)務人員進行膀胱內藥物灌注:患者排空膀胱后,將羥基喜樹堿10~20 mg加生理鹽水40 ml,充分溶解后,按無菌操作規(guī)程插入導尿管,開始緩慢注入藥物,藥物灌注完畢后拔出尿管,并囑患者變換體位;手術后患者灌注間隔時間,一般開始每周灌注一次,共4次,然后每2周灌注1次,共4次,繼而每月灌注1次至術后2年,2年后酌情處理。
①灌注前,護士詳細了解患者病情及所用藥物的劑量及有效期。②將藥物充分溶解。③灌注前需充分潤滑尿道。④選用刺激性小且管徑較細的8~10號硅膠或一次性導尿管,以減少尿道損傷。⑤嚴格無菌操作,操作時輕柔,避免損傷尿道黏膜。⑥必須確認尿管在膀胱內。⑦導尿成功后首先放出殘余尿。⑧注入藥物后,拔管前用20 ml生理鹽水,沖凈導尿管。⑨拔管時需夾住導尿管末端,快速拔出,防止藥液漏于尿道內,形成尿道狹窄。灌注后患者15 min變換一次體位,仰臥,左右側臥及俯臥交替進行,使藥液彌散分布于膀胱各黏膜處,藥物保留2 h后排出,有利于藥物充分發(fā)揮作用。⑩囑患者少進水,減少尿液生成使藥物在膀胱內保持最大濃度。
4.1 心理護理膀胱腫瘤患者術后思想負擔重,情緒低落,且易復發(fā),出院后定期灌注,療程長,對持續(xù)治療容易缺乏足夠的信心。我們護理人員首先要對患者有愛心、有耐心及同情心,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以過硬的技術服務于患者。做到細致的向患者介紹灌注的目的,方法及藥物作用[1]和成功病例的典范,同時說明羥基喜樹堿是從喜樹果葉中攝取,后經化學合成,基本上不被膀胱黏膜吸收,副作用輕,可迅速進入腫瘤組織細胞,有效殺傷腫瘤細胞[2],而且操作簡單,療效肯定,不良反應少,保留時間短。只有這樣才能幫助患者取得自信心,消除患者的緊張恐懼心理,取得積極配合治療,從而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并且,針對不同患者的心理障礙進行心理護理。
4.2 病情觀察羥基喜樹堿常見的不良反應為尿路刺激癥狀。灌注后應注意觀察患者尿量,尿色,詢問患者自覺癥狀,如果發(fā)生血尿,尿道口紅腫,嚴重的刺激癥狀,可暫停灌注或延長灌注時間[3]。
4.3 合理飲食針對膀胱腫瘤術后患者,飲食搭配要合理,營養(yǎng)要均衡,保證合理攝入充足的營養(yǎng),如每餐中均有一定量的優(yōu)質蛋白,可選用雞,魚,牛奶,豆制品等。為了保證患者吸收良好,食物一定要做到軟,爛,適合患者的口味,在此基礎上,適當吃一些新鮮水果和蔬菜,以確保維生素膳食纖維的攝入,少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熏,腌,烤的食品。
5.1 膀胱腫瘤術后容易復發(fā),3年內復發(fā)率在40%~70%,在眾多預防措施中,仍以膀胱內藥物灌注最為有效。在我科施行膀胱灌注的97例患者中,僅有3例復發(fā),復發(fā)率約為3%,雖然部分病例隨訪時間僅1年,但是復發(fā)率明顯降低。
[1]徐鳳蘭.膀胱灌注預防膀胱腫瘤術后復發(fā)的護理.實用臨床醫(yī)學,2009,10(10).
[2]馬彬,張濤.羥基喜樹堿膀胱灌注防治膀胱癌術后復發(fā)的近期療效.中華中醫(yī)雜志,2004,5(1).
[3]武宏麗,李曉華,等.用羥基喜樹堿行膀胱癌術后灌注的護理體會.吉林醫(yī)學,2008,29(24).
[4]王衛(wèi)紅,費素定.36例膀胱腫瘤尿流改道腹壁造口患者的出院后護理干預.《中華護理雜志》,2011,46(7).
130051長春市人民醫(yī)院
5.2 建立完善的患者隨訪管理制度。出院患者的隨訪,由住院期間責任護士負責,出院前建立的患者手冊以及患者用羥基喜樹堿灌注的檔案,按照自行設計的表格,由責任護士填寫一般資料,手術方式[4]以及每次灌注的時間,責任護士負責病情咨詢服務,采用電話方式,隨時回答患者提出的有關問題,了解患者灌注后的反應,不管患者出院多長時間,出院后都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和服務。
5.3 注意膀胱灌注后的并發(fā)癥。在97例膀胱腫瘤術后行膀胱灌注患者中,有1例發(fā)生肉眼血尿,經一般處理后好轉,不影響下一次灌注;2例有不同程度的膀胱刺激癥狀和下腹部不適,基本上不影響下一次膀胱灌注;有2例發(fā)生尿道狹窄,可能是反復插尿管引起,經尿道擴張后好轉。97例中無發(fā)生惡心,嘔吐及白細胞減少等副作用。
5.4 加強健康教育。針對膀胱腫瘤有其多發(fā)性,復發(fā)性的特點,并且膀胱藥物灌注需長期反復進行,所以患者的思想認識,重視程度對治療和愈后至關重要。在患者住院手術期間,護士需耐心向患者及家屬講解術后膀胱藥物灌注的必要性,幫助患者樹立良好的康復信心,使其主動配合膀胱灌注療程的進行。在患者出院前進行一次膀胱藥物灌注,使患者了解操作簡單,無痛苦,從而減少患者恐懼感。剛出院的患者一般都比較配合治療,但5~6個月后,部分患者往往由于多種原因放棄治療,所以我們護理人員利用每次膀胱灌注的機會,向患者進行宣傳教育,發(fā)放有關材料,使之能堅持治療。
5.5 出院指導。定期復查膀胱鏡,以便了解腫瘤復發(fā)動向。開始每3個月復查一次,一年后6個月復查一次,兩年后每年復查一次,同時復查肝、腎功能,血常規(guī)等,使不良反應及時得到合理處置,并且使患者心理上得到高度重視,使之盡快恢復信心,從而最大程度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