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王秀紅
非線性編輯在電視專題片制作中的運用探析
文丨王秀紅
非線性編輯在電視專題片的制作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筆者通過對電視專題片制作的前期采集、中期編輯和后期處理等的闡述,較為詳細的探析非線性編輯在電視專題片制作中的運用。
非線性編輯; 電視專題片; 運用探析
在電視專題片的制作中,一般分為兩個過程,即前期的采訪拍攝和后期的制作合成。這兩個過程缺一不可,都十分重要。前期的采訪拍攝為后期的制作合成提供基本的素材來源,而非線性編輯作為一種高效的編輯手段,使電視專題片的后期制作更為簡單明了。電視專題片的后期制作一般都是由片頭的包裝設計、專題片內容的編輯合成、聲音的編輯混錄以及特效的合成處理和字幕的添加等工序組成的。非線性編輯將數字化、形象化、人機交互性等功效合為一體,只用一臺錄像機即可將過去難以企及的特技和效果做得比較完美。
在拍攝完前期所需要的素材后,先要將素材采集到計算機上,使其作為一系列的素材文件保存在計算機上,并對其進行分類儲存,然后運用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進行編輯合成。
首先,對前期素材進行分鏡頭采集。在利用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如premiere進行素材的采集時,應該盡量做到不同的場景分開儲存,使其作為一個個的素材文件,而不是整體導入素材進行采集,否則會給后期編輯帶來很大的不便。
其次,對導入的素材進行分類。一般來說,制作專題片等影視節(jié)目都會在前期采集大量的素材,而通過我們分鏡頭采集后,文件的數量依然會很大,我們需要將不同場景或同類素材放到同一個文件夾中,并同時命名好文件夾,使其簡單明了,便于查找和使用。
要使專題片情節(jié)連貫、動作流暢,必須將畫面之間的剪輯點選擇好,使其不僅從內容上能夠表辭達意,也能從形式上美觀獨特。在對敘述性畫面進行編輯時,一般都根據所表達內容的邏輯規(guī)律來確定剪輯點的位置。在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中,剪輯點的選擇非常方便,并不需要像過去線性編輯那樣,順序的尋找,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非線性編輯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可以用鼠標拖拽到特定的位置進行實時的定位,從而大大提高了剪輯效率。
在非線性編輯中,不同素材是可以任意組接的。相對于線性編輯只能順序編輯組接素材的特點和限制,在非線性編輯中,在對素材進行編輯時,可以在任何時間和位置刪除多余的鏡頭,或者在某個時間點上插入某些鏡頭,這就大大提高了素材編輯的靈活性,使作品能夠不斷地豐富和完善。
磁帶中的素材進行復制時,會因為多次拷貝而降低畫面質量,而素材在被導入到計算機中后,便全部以數字格式進行儲存,當我們再復制素材時,就不會出現畫質下降的問題。在我們進行非線性編輯時,由于同一素材在同一節(jié)目編輯過程中可以反復使用,所以也不必要復制素材,而且,無論使用多少次素材,素材的質量是不會受到任何影響的,同時也不會增加計算機存儲的空間。即使某段素材運用了特效,一般也不會對其他地方的同一素材造成影響。
在對專題片節(jié)目進行制作時,一般都會運用特技來增強表現的效果。在畫面的轉換與疊加中,如淡入淡出、劃入劃出、定格、遮罩以及各種濾鏡等特技的使用,使畫面的變化更加豐富。
對濾鏡這一基本特效的運用在專題片的制作中非常廣泛,比如白平衡的調節(jié)、色彩的調節(jié)、光線的調節(jié)等。為了使素材達到某些預定的效果,或者修正前期拍攝的不足,可以對其色彩、亮度等方面進行相應的調節(jié),從而營造特殊的效果。
在對專題片進行制作時,特效對提升其藝術性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專題片中,疊化、快慢動作等效果都會完成某種意義的表達。因此,我們在運用特技時,應該注意某種特技的表達內涵,而不是單純用特技連接畫面或增加視覺感受。例如,淡出淡入是指一個畫面逐漸暗下去,下一個畫面才逐漸亮起來。一般用于大段落轉換,指明時間連貫性上有一個大的中斷?;龌胧侵盖耙粋€畫面逐漸消失,同時下一個畫面逐漸出現,直至完全顯現。一般用于銜接人物的回憶,反映一個時間跨度,如春、夏、秋、冬季節(jié)的環(huán)境更替,人物從少年到中年到老年的成長歷程等。定格是指將畫面中運動的主體突然變成靜止狀態(tài),定格結束,自然轉入下一個場景。多用于一個較大的段落的結尾,或用于連續(xù)性電視節(jié)目每一集的片尾,或作為片尾字幕的襯底。
字幕的添加能夠解釋說明畫面中不易表現的內容,是專題片制作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字幕可以使電視具有完整敘事的能力,有助于電視敘事方式的精練和集中,使電視克服畫面的局限,揭示深層主題,使畫面更真實自然,并可以連接畫面進行轉場。因此,字幕的使用會使專題片達到更好的審美效果。
在對畫面編輯完成后,還需要對其配以同期聲、解說詞或音樂。由于非線性編輯對于聲音的編輯也不受總的音軌數量的限制,因此,比線性編輯要方便實用。一般情況下,對聲音不做過于復雜的編輯。
在對節(jié)目進行編輯的同時要及時存盤,防止因斷電或其他問題而導致編輯內容的丟失。也可以提前設置系統(tǒng),使其在編輯過程中自動保存。當然,在保存后也可以打開項目進行修改和編輯,直到滿意為止。
在編輯完節(jié)目后,就要將節(jié)目進行輸出。采用數字接口輸出的圖像質量比較高。選擇自己需要的輸出格式,將節(jié)目輸出到錄像帶上,并進行存盤和拷貝。
在對專題片進行制作時,不僅要考慮技術上的實現問題,還要考慮到片子的藝術性表達。將非線性編輯充分合理地運用在電視專題片制作中,才能制作出技術效果好、藝術含量高的電視專題片。
[1] 張福志. Dvstrom2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應用及編輯技巧. 北京工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4(7).
[2] 余勝全,揚可. 非線性編輯系統(tǒng)-電視新市郊叢書. 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0(6):78-79.
[3] 林平. 非線性編輯在制作專題片中所涉及的問題. 電視字幕.特技與動畫,2002(1):55-56.
(遼寧省阜蒙縣廣播電視局,遼寧阜蒙 12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