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學術委員會特約研究員 蔡雨蘭
本期案例的作者掌握的資料比較豐富,分析得比較深入,提出的建議也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因此,對于川東北施工單位、甲方單位以及他們上級單位的決策者來說,我認為這是一篇值得重視的文章,希望他們對今后的工作進行適當調整時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川東北天然氣鉆井工程提速,看似一個非常專業(yè)的獨立問題,其實必須放在更為宏觀的背景當中考慮,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決之道。就事論事,可能難以跳出局部思維的局限,在紛繁的矛盾面前不得要領;而山頂瞭望,則容易看清事物的全貌,找到正確的前進路徑。不錯,正是要把川東北天然氣鉆井工程提速作為一個龐大的系統(tǒng)工程來看待、來分析,不妨借鑒中醫(yī)辨證施治的理論,在全面了解的基礎上,為那些具體的問題找到相應的整體解決方案。而任何“頭痛醫(yī)頭、腳痛醫(yī)腳”的辦法,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具體的解決方案自然需要來自多個領域的專業(yè)人員共同研究制定,并經過高等級專家的審定和認可之后再投入實施。筆者以為,在制定方案的過程中,有一些基本關系是尤其應當注意處理好,處理好這些關系,也就把握了總體平衡,不至于出現大的偏差,從而使實施效果有較為可靠的保障。因此,就川東北勘探開發(fā)中一些對立而統(tǒng)一的矛盾要素,提出一些實現其平衡的原則供相關單位參考。
速度與安全的平衡是首先要面對并著力實現的。甲方要速度,乙方同樣要速度;甲方要安全,乙方同樣要安全。但是,雙方對速度與安全的要求卻未必是完全一致的。甲方希望快些、再快些,但乙方可能并不適應川東北地區(qū)復雜的地質狀況,加之對防止高含硫化氫劇毒氣體突然竄出的安全考慮,難以像在平原地區(qū)打淺井一樣放開手腳,此時安全與速度就有個協調兼顧的問題,即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追求適當速度。不顧實際情況一味向乙方要求提速,是絕對要不得的。而提速的一個重要基礎就是甲方把地質研究做扎實,乙方把安全基礎打牢靠,雙方共同制訂好井控預案,才可以談到提速。
引入高新技術與繼續(xù)使用傳統(tǒng)技術要達到一定平衡。無論地形還是地下,情況都十分復雜,對于裝備、技術的要求較之其他地區(qū)更高,這是必然的。但也不能走入盲目引進高新技術的誤區(qū),一些傳統(tǒng)技術久經考驗且并不落伍,應當根據需要謹慎選擇是存是舍。雙方都要對各種技術的使用情況進行連續(xù)跟蹤和效果評估,以安全、適用、高效、快速等標準衡量,然后修正原有方案,使裝備與技術組合滿足川東北地區(qū)的施工需求。
甲方與乙方的平衡,這是大面上的平衡,包括很多內容,如投入、進度、目標等等。在投入上,甲方希望少些為好,乙方則期盼多多益善。那么,雙方的平衡點在哪里?在川東北這個特殊區(qū)域,是不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詳細測算,拿出一個能讓乙方接受并實現后續(xù)投入、良性發(fā)展的價格來?雙方的根本利益一致,只有合作雙贏才能共同成長。乙方如果難以為繼,甲方的利益終將受損——新的隊伍進來,從頭來過,要走相同的老路,這對甲方和新的乙方都是一個難熬的過程,而如果現在甲方和乙方能在合理鉆井費用上達成共識,那么這個難熬的過程可以不讓它發(fā)生。提速不是針對所有井而言的統(tǒng)一要求,而應該是建立在“一井一策”原則基礎上的個性化目標。開發(fā)井與探井不同,打開發(fā)井時對地質狀況已有深入了解,提速困難不大;而作為探井,承擔著認識地質狀況的任務,邊打邊看,怎么能用快速標準要求呢?所以甲乙雙方一定要隨時保持密切聯絡,實現理念高度統(tǒng)一,遇到矛盾能夠快速達成一致(雙方都要有積極妥協的態(tài)度),才能保證鉆井目標的實現。
在勘探開發(fā)中,矛盾要素確實很多,上述僅僅是幾對比較關鍵的,本點評也僅僅是個人所思,錯謬之處請方家教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