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玲,凌保東,何昆蓉
(川北醫(yī)學院,四川 南充 637007)
黨風廉政建設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民意表達機制是其中重要的一環(huán)。2011年上半年,課題組在四川省內外12所高等院校進行了關于科學發(fā)展觀背景下的高校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的問卷調查。問卷共設計26個問題,涵蓋教職工民意表達意識、意愿、能力、現(xiàn)狀、途徑、評價、意義等多個方面。問卷采取匿名調查的方式,調查對象共計1200名,其中35歲以下占55%,35歲至45歲占25%。本文根據(jù)調查資料,結合相關理論,對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與提升高校黨風廉政建設水平的有關問題作一初步探討。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我國是人民當家作主的國家,一切權力屬于人民。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仆,必須經常保持同人民的密切聯(lián)系,傾聽人民的意見和建議,接受人民的監(jiān)督,努力為人民服務。提高民主管理水平,依法管理是高校黨風廉政建設的必由之路。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維護教職工的知情權、表達權、選擇權和監(jiān)督權,加強對領導干部的制約監(jiān)督,可以更好地保證教職工當家作主的基本權利,可以防止領導個人說了算,可以減少或杜絕官僚主義、主觀主義,及其所滋生的貪污腐敗、職務犯罪等現(xiàn)象和行為的產生。[1]
高校相對其它社會環(huán)境,是一個特殊的地方,它匯聚著高學歷、高層次的知識分子,是社會文明的引領者、示范者。高校教職工思想相對活躍,對民主需求更強烈、追求程度更高。在新的形勢下,高校各群體成員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行為準則等都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高校教職工的民主意識日益高漲,利益訴求日益多維,表達日益多樣,這些狀況對高校管理體制與政治參與機制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2]因此,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滿足教職工對民主政治的急迫訴求成為建設廉潔校園的客觀需要。調查數(shù)據(jù)也證明了這一點。對于您認為教職工意愿表達機制的確定是否與自身關系密切,70.8%的人選擇關系密切(緊密);對于您認為制約自身表達意愿的主要因素,33.3%的人選擇參與權受限、29.2%的人選擇校園民主氛圍的匱乏。數(shù)據(jù)說明,高校教職工對于自身意愿表達有較強烈的需求,但他們將自身意愿表達不能實現(xiàn)的原因主要歸咎于客觀條件的制約。
近年來,高校職務犯罪頻發(fā),黨風廉政建設面臨更加嚴峻的形勢。設置權力時缺乏制約功能,權力的運行缺乏監(jiān)督,教職工無法正常行使其監(jiān)督權,是高校出現(xiàn)腐敗問題的深層次原因所在。[3]堅持在黨委統(tǒng)一領導的前提下,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讓廣大教職員工參事、答事、議事,形成有效的民主監(jiān)督機制,是從源頭上加大治理和預防腐敗的重要措施。新時期隨著我國民主和法制的不斷完善,高校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黨內監(jiān)督、行政監(jiān)督、法律監(jiān)督、群眾監(jiān)督、輿論監(jiān)督、民主黨派監(jiān)督等各方面結合的監(jiān)督體系。而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對促進各項監(jiān)督效能的更好發(fā)揮,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實現(xiàn)高校行政的科學化、民主化,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對于您認為科學發(fā)展觀背景下增強教職工表達意愿迫切需培養(yǎng)什么意識,50%的人選擇民主管理意識;對于您認為培養(yǎng)教職工民意表達意愿最主要的方式,49%的人選擇推動學校民主管理進程、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對于您認為科學發(fā)展觀背景下增強教職工表達意愿迫切需培養(yǎng)什么,50%的人選擇民主管理意識,26%的人選擇監(jiān)督意識。調查顯示,對于教職工民意表達與民主、黨風廉政建設的密切關系,大多數(shù)被調查者有著較明確的認識。
對于您對所在學校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的滿意度,35.4%的人選擇不滿意,23.3%的人選擇說不清楚,僅2%的人選擇很滿意。數(shù)據(jù)說明,當前高校教職工對民意表達機制的滿意度偏低。那么,如何著手推進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的工作呢?
從實踐來看,目前高校教職工民意表達的主要渠道有紀委或監(jiān)察處、信訪科、各黨總支、黨委或行政辦公室、組織部、人事處、工會、各民主黨派組織、教職工所在具體部門等。民意采集的方式主要有兩種:第一,以民主測評、建議征集、民意調查、與各民主黨派溝通(或協(xié)商)、設立院長接待日、建立教職工意見箱等方式主動采集;第二,各部門常規(guī)性的收集。對于您所在的學校健全民意表達機制最急需開展的工作,39.6的人選擇暢通教職工意愿表達的渠道;對于您的訴求一般最愿意向以下哪個部門表達,61.5%的人選擇自身所在部門;對于您最希望將訴求向以下哪類人員表達,43.8%的人選擇所在部門行政領導,33.3%的人選擇學校校級領導。從調查的資料來看,民意表達渠道的不暢是被調查者普通認同的問題,而信訪、工會、人事處、組織部、各黨總支等渠道的民意表達功能體現(xiàn)得還很不充分。除傳統(tǒng)的民意表達方式外,高校還需加強對網絡這一新興民意表達渠道的研究和利用。對于您所在的學校是否有專門的校務、黨務及教職工意愿表達電子網絡平臺,40.6%的人選擇“有,但基本沒有什么作用”,38.5%選擇沒有。數(shù)據(jù)說明,當前高校網絡的民意表達作用發(fā)揮得還非常不夠。網絡輿情信息雖然不代表真正的民意,但反映了一定的社情民意,對腐敗者有一定的警誡和威懾作用。[4]要認真研究網絡作為民意表達渠道的特殊性和規(guī)律性,發(fā)掘其在構建廉潔、穩(wěn)定、和諧校園上的積極作用。因此,當前要加速健全高校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急需暢通民意表達的渠道。
民意是執(zhí)政黨最可寶貴的政治資源,對民意的尊重是現(xiàn)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的健全是實踐全員統(tǒng)戰(zhàn)觀念的重要步驟,對于防止腐敗、懲處腐敗,爭取更廣泛的力量構建和諧校園具有重要意義。學校黨政領導應提高認識,充分重視教職工民意表達對集中民智、反映民意、推動民主的重要作用。學校黨政領導對民意表達機制的重視程度直接決定了此項工作開展的優(yōu)劣狀況。除專職黨風廉政建設機關外,像工會、人事處、黨委或行政辦公室、教職工所在具體部門等都承擔有具體的業(yè)務工作,教職工民意的收集、傳達、處理在其日常工作中并不占據(jù)重要地位。因此,如果學校黨政領導不強調、不重視,則這些部門往往很難主動意識到自己作為民意表達渠道的重要地位,不會將教職工的民意表達、傳達、處理作為一項日常的重要工作來抓。事實上,從當前各高校民意機制建設與發(fā)展的實踐來看,也證明了這一點。凡是學校領導比較重視教職工民意表達工作,則該校此項工作就開展得比較好。
對于促使您有表達意愿最直接原因,56.3%的人選擇關系自身利益;對于您提高意愿表達能力的目的,50%的人選擇維護自身利益;對于您認為教職工意愿表達最集中在以下哪幾個方面,59.4%的人選擇福利待遇的提高,54.2%的人選擇職稱評定,43.8%的人選擇國家、省、學校改革政策的公開與解讀,39.6%的人選擇干部任免與考核。數(shù)據(jù)說明,對于自身利益和與自身利益密切相關的事項的關注是促使教職工參與民意表達的重要動力。對于您認為健全教職工意愿表達機制最重要的條件,63.5%的人選擇涉及教職工利益的決策事項廣泛征求意見,對于您認為教職工意愿表達機制實現(xiàn)的最主要途徑,65.6%的人選擇透明的、完善的程序公開公正。數(shù)據(jù)說明,教職工對于知情權和參與權具有較明確的認識,并且抱有較高的期望。教職工享有知情權是其有效行使表達權、選擇權、監(jiān)督權的基礎和前提。校務公開,尤其是關系到教職工切身利益的事務公開,保證教職工知情權和參與權的實現(xiàn),能提升教職工參與意愿表達的興趣。[5]而教職工利益所在也正是腐敗容易滋生的環(huán)節(jié)。因此,校務公開也是從源頭上加大治理和預防腐敗的一項重要民主政治建設舉措。對于您所在的學校校務公開狀況,32.3%的人選擇缺乏校務公開系列制度,16.7%的人選擇缺乏校務公開指南。調查說明,當前高校的校務公開工作還需要大力加強。高校要采取切實有力的措施,將校務公開作為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的切入點,積極有效地推進校務公開工作的規(guī)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民意利用是民意采集的出發(fā)點和目的所在,是健全民意表達機制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職工的意見、建議表達后,期望能夠得到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的重視,使自已、部門或學校的利益能夠得到維護,或者他人、小集團獲得的不正當利益能夠得到糾正。高效能的民意利用,能對教職工意愿表達形成積極的正反饋,促使教職工產生意愿表達的持續(xù)動力,對民意表達長效機制建設至關重要。但民意的高效利用,要以教職工意愿的科學性、真實性、有效性為前提。[6]因此,教職工意愿的收集、整理、分析是民意利用的基礎。學校領導和相關部門要找出龐雜意愿中蘊含的真正民意,掌握民意利用的主動性。教職工意愿被采納,使教職工的尊重、參政需要得到一定程度的滿足,對教職工會產生不可估量的精神激勵作用,有利于教職工集體榮譽感、主人翁意識的形成,對腐敗、不正之風等影響學校發(fā)展的消極因素具有抑制作用。
對于您認為高校教職工意愿表達意識與能力培養(yǎng)對高校可持續(xù)發(fā)展是否具有積極性,69.8%的人選擇有積極性。數(shù)據(jù)說明,對教職工意愿表達與高??沙掷m(xù)發(fā)展的積極相關性,被調查者大多持肯定的態(tài)度。而對于您是否清楚高校領導機制和辦學制度中“民主管理”的具體內涵,63.5%不太清楚;對于您是否對2007年4月公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信息公開條例》有所了解,48%的人選擇知道但不清楚具體內容,45.8%的人選擇不了解。調查說明,當前高校教職工參政、議政等民主建設的任務還相當艱巨。對于您對在比較短的時間內建立教職工意愿表達暢通機制的信心如何的問題,35.4%的人選擇不太有信心,16.7%的人選擇沒有信心或說不清楚。因此,對于健全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推進高校黨風廉政建設這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工作,還需要大家認真研究,勇于探索,在高校黨委的統(tǒng)一領導下,積極穩(wěn)妥地推進。相信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教職工民意表達機制,就一定能開創(chuàng)高校黨風廉政建設工作的新局面。
[1]許青云.加強高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9(10).
[2]游俊,徐柱,李天林.當前加強高等學校廉政文化建設的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9(18).
[3]李茜.對推進高校反腐倡廉制度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35).
[4]劉長發(fā).試論網絡黨建的民主功能[J].求實,2010(1).
[5]林國志.論高校民主管理與和諧發(fā)展[J].遼寧教育研究,2006(7).
[6]胡東,李雪灃.關于民意的民主性思考[J].政治學研究,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