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華
河南省安陽市人民醫(yī)院,河南安陽 455000
急性腦血管病是中老年人急性致殘致死的一個主要病因,腸胃造成患者肢體癱瘓、直腸膀胱功能障礙、失語,而喪失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隨著我國人口情況越來越老齡化,老年性急性腦血管病越來越多見[1]成為了老年病中的一種常見病。飲食是一個人正常維持生命的最基本的保證,對腦血管病人就更為重要。在治療急性腦血管疾病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飲食將會促進患者的康復,現(xiàn)選取該院其中40例在臨床上觀察對此病有良好療效的中醫(yī)辨證飲食,總結(jié)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2010年3月—2011年月的40例患有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其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45~78歲,平均62歲,具體分型和選用飲食的方法如下所述。
辨證分型,適宜飲食 急性腦血管病在傳統(tǒng)醫(yī)學中屬于中風的范疇,按中醫(yī)的辨證,可分為中經(jīng)絡(luò)和中臟腑。其中中臟腑又分閉證和脫證,根據(jù)不同的證型的而選擇不同適應的飲食療法。
①中經(jīng)絡(luò)18例,因病在經(jīng)絡(luò),經(jīng)絡(luò)的氣血出現(xiàn)阻滯,氣血不容經(jīng)絡(luò)皮膚而出現(xiàn)肌膚不仁、半身不遂、舌強語澀、口角歪斜等,且舌脈象多見,舌淡胖,苔白膩,脈弦滑。飲食宜用通經(jīng)活絡(luò)、息風滌痰、活血化瘀之品。如:天麻加菊花泡茶、天麻蒸豬肺、牛膝黃芪粥等。
②中臟腑閉證12例,本證涉及臟腑,導致臟腑功能損害,氣血運行紊亂,血淤閉于上,肝風上沖,痰濁阻滯壅盛,表現(xiàn)出神志昏糜,兩手緊握,牙關(guān)緊閉,喉中痰嗚,面赤氣粗,大便閉塞的等,舌脈象常見苔厚膩,脈弦滑且數(shù),飲食宜清淡化痰且易消化制品,多給以粥類,如竹瀝粥、百部粥等。
③中臟腑脫證10例,本證為病重之危,出現(xiàn)陽氣將脫的癥狀,表現(xiàn)出手撒溺遺、目合口張,息微,四肢逆冷,且脈細弱;或面紅如妝,汗出過多,脈微欲絕且無根等,此為真陽外越之象,證情兇險。宜進急補陽氣,回陽固脫之品,如食參附粥[2]。
經(jīng)以上的飲食辯證治療后,急性腦血管病患者的康復時間平均比同病情的一般飲食患者的康復時間提前了3個月,且后遺癥狀明顯比一般飲食的減輕,活動恢復情況良好。
中風的病人由于半身不遂,活動不便,而長期臥床,且進食高纖維素的食)物少,導致胃腸蠕動功能差,當伴有損傷皮質(zhì)功能、自主神經(jīng)的功能出現(xiàn)紊亂導致排便肌群無力時,便引起便秘[3]。急性腦血管病人多為老年人,?;加欣夏晷员忝?,而致大便秘結(jié)?;颊哂昧ε疟?,致使血壓、腹壓、顱內(nèi)壓驟然升高,導致腦疝、腦出血,或心肌梗塞,進一步加重急性腦血管病,甚至威脅患者的生命。因此需時刻保持急性腦血管患者的大便通暢,應進食營養(yǎng)素齊全豐富、易于消化排便的食物,以促進胃腸道的蠕動,豆芽、豆腐和蜂蜜等補充維生素和利于排便的食品[4]。
中風患者在進食時,應半坐或坐起來,集中注意力,不要分散注意力,專心進食,而提高進食效果。對于飲水嗆咳或吞咽困難的患者,應少食多餐,慢慢進食,防止發(fā)生噎食引起吸人性的肺炎。患者宜進食糊狀易消化的食品,如用攪拌機攪碎所需的食品,然后混在一起食用,把雞蛋糕、藕粉、面包、饅頭泡在各種湯類或牛奶、果汁中制成糊狀,或直接煮爛,分次食用。
急性腦血管疾病患者,因腦組織缺氧缺血而易產(chǎn)生腦水腫,常導致腦顱壓增高,壓迫神經(jīng)中樞而至嘔吐,此時為防引起窒息而不易給予鼻飼,且要控制攝入的水量,防止加重患者的腦水腫;當患者的胃腸功能仍不穩(wěn)定時,不易過早給予鼻飼。但若給予鼻飼過晚的話,又影響患者攝人營養(yǎng),引起營養(yǎng)不良,導致發(fā)生其他的并發(fā)癥,所以要嚴格掌握急性中風患者的飲食時間。
急性腦血管的患者大多為老年人,且伴有其他的慢性疾患,因此,需結(jié)合患者的情況適當選擇鼻飼。選擇鼻飼飲食的原料,多為低脂、高蛋白、高熱量、高纖維素食物,臨床上多使用混合奶。其中低脂的食物,能預防和改善患者血管的硬化情況;高熱量食物使患者攝入食物的總量減少;高纖維食物有利于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功能,有助于緩解長期臥床導致的便秘。另外,當患者有高血壓或顱壓增高時,要攝人低鈉低鹽;當血糖升高時,要限制攝入糖;當顱內(nèi)出血或上消化道出血時,要防止攝入擴張血管或阻礙凝血功能的食品。
[1]王成榮,許子蓮.急性腦血管病的護理體會[J].中原醫(yī)刊,2004 (11):62.
[2]莊禮興.食療本草[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6.
[3]高蘭翔.淺談腦血管病病人的護理[J].護理研究,2005,19(11C):1271-2472.
[4]冷雪艷,張麗娟.淺談腦血管病人的飲食護理 [J].黑龍江醫(yī)學,2002,26(10):7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