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印 趙鵬
肝豆狀核變性誤診為精神分裂癥5例分析
張印 趙鵬
目的通過對肝豆狀核變性誤診精神分裂癥的臨床分析,了解和掌握肝豆狀核變性的臨床特點,以減少誤診。方法從本院病案室微機中調出2005~2009年精神科出院的病歷中,篩選出肝豆狀核變性曾經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病的病例。結果在近二萬份出院的病例當中,共找出5例肝豆狀核變性曾經誤診為精神分裂癥病的病例。結論以青年為主,精神癥狀先于神經體征出現之前,對懷疑肝豆狀核變性的病例應及早進行眼科裂隙燈檢查以減少誤診。
肝豆狀核變性;誤診;眼科裂隙燈
肝豆狀核變性所致精神障礙,約有半數的患者在20~30歲之間發(fā)病,常伴有精神癥狀,因此易誤診為原發(fā)性精神障礙(精神分裂癥)?,F將本院誤診的5例病例分析報告如下。
例1:女,20歲,未婚。于1年前逐漸出現發(fā)呆、言語雜亂,自笑,日常生活懶散,近期又逐漸出現言語不清而入院,入院診斷:精神分裂癥。入院后一周,經詳細檢查:言語構音障礙,流涎,四肢肌張力增高,經眼科裂隙燈檢查,雙眼角膜均見K-F環(huán),更正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例2:男,26歲,未婚。于一年前診斷精神分裂癥住院治療,服用抗精神病藥物常規(guī)治療一個月,好轉出院。此次入院于半月前精神癥狀復發(fā),表現恐懼、不安,懷疑有人要害自己,耳邊有人說話,并逐漸出現雙手震顫,走路不穩(wěn),以精神分裂癥收入院。住院后檢查:緊張恐懼,有被害妄想,言語性幻聽,流涎,四肢肌張力增高,臨床診斷①精神分裂癥②抗精神病藥物所致震顫麻痹綜合征。住院后走路不穩(wěn)加重。神經系統檢查:四肢肌張力增高,雙上肢Rossolimo氏征(+),雙下肢Chaddock氏征(+)。經眼科裂隙燈檢查,雙眼角膜均見K-F環(huán),更正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例3:女,33歲。于半年前將愛人殺死,刑拘后發(fā)現精神不正常而送來本院司法精神病鑒定?;颊哂谝荒昵爸饾u精神不正常,經某精神病院診斷為精神分裂癥,住院二個月好轉出院。近半年來,懷疑愛人有外遇,要害死自己,走路不穩(wěn),是愛人下毒藥所致,故將愛人殺死。案發(fā)后一個月來做鑒定,臨床檢查:有被害妄想,嫉妒妄想,表情淡漠,流涎,構音障礙,吐字不清,四肢肌張力高,震顫、步態(tài)不穩(wěn),因來鑒定前一天曾肌肉注射過癸氟奮乃靜2支(長效劑),故當時懷疑為藥物所致的錐體外系反應,預約二周后再做鑒定。二周后第二次鑒定檢查:精神癥狀仍存在,神經系統檢查同前,經眼科裂隙燈檢查,雙眼角膜均見K-F環(huán),更正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例4:男,37歲。病期2年,曾3次在精神病院住院治療,均診斷為精神分裂癥。每次出院后可恢復上班工作。此次住院前一個月,表現不眠、離家出走,懷疑有人要害自己,耳邊經常聽到有人罵他的聲音而入院。入院時檢查:神經系數檢查和輔助檢查均未見異常。精神檢查:存在被害妄想,言語性幻聽,有沖動性行為,無自知力,入院診斷:精神分裂癥。住院一個月后,逐漸出現步態(tài)不穩(wěn),上肢震顫,考慮為服用精神科藥物所致的錐體外系反應,雖經停藥,對癥治療,但癥狀仍加重,出現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四肢肌張力增高,震顫加重。經眼科裂隙燈檢查,雙眼角膜均見K-F環(huán),更正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例5:男,32歲。于3年前無原因懷疑妻子有外心,懷疑有人害自己,打人毀物而住院。診斷:精神分裂癥。本次住院前一周,雙手逐漸出現震顫,走路不穩(wěn),說話吐字不清,偶有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入院后檢查:咽反射遲鈍,說話吐字不清,飲水嗆咳,吞咽困難,四肢肌張力增高,步態(tài)慌張,輔助檢查:肝功TFT(+),經眼科裂隙燈檢查,雙眼角膜均見K-F環(huán),更正診斷:肝豆狀核變性。
肝豆狀核變性,是一種常見的染色體隱性單基因遺傳性疾病,由血漿中銅藍蛋白水平降低所致。因首次由 Wilson (1912)報道,故又稱Wilson?、?。據walshe的報道約為3/10萬,約有半數之多的患者在20~30歲。本病可以無明顯肝臟損害和神經系統體征,而以精神癥狀為首發(fā)癥狀,約占20%左右。常見的精神癥狀有情緒不穩(wěn)、強哭、強笑、易激動、暴怒、精神運動性不安、欣快、幻覺;有的病例酷似精神分裂癥,故常被誤診為精神分裂癥。角膜色素環(huán)的檢出率高達90%以上,具有極重要的診斷價值[1]。就本組病例誤診的原因分析如下。
[1]沈漁邨.精神病學.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54-255.
136000 吉林省神經精神病醫(yī)院
(1)精神癥狀先于神經系統體征出現之前,有的長達3年。因此在神經系統體征未出現之前,臨床上難于診斷,加上精神科醫(yī)生長期片面地注意了精神癥狀,常常忽視身體檢查和神經系統檢查,有時雖出現某些神經系統體征,但未能及時地發(fā)現,或未能引起重視,而未能及時診斷而誤診。②因患者服用抗精神病藥物,一旦出現錐體外系反應,常被認為是精神科藥物所致,如本組2、3、4例患者均被誤認為抗精神病藥物引起的錐體外系反應,故碰到此類患者應注意仔細的神經系統檢查,如懷疑本病應及早進行裂隙燈檢查,如發(fā)現K-F環(huán),則可確診。③由于醫(yī)生主觀原因,對重復住院的患者,常以為是精神病復發(fā),因而忽視了神經系統檢查,尤其是精神癥狀酷似精神分裂癥癥狀的患者,更易把醫(yī)生引向歧途,這些都是導致誤診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