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流芳
(空軍北京閔莊路干休所衛(wèi)生所,100195)
便秘是指大便秘結不通,或排便時間間隔過長,或雖有便意而排除困難的一種病癥,是兒科臨床常見的一種證候,可單獨出現,有時也可繼發(fā)于其他疾病的過程。臨床一般對本病采取門診理療或藥物進行治療,但效果往往不夠理想,本人2009-03—2011-05在門診采用推拿治療小兒便秘51例,均收到滿意效果,現介紹如下。
本組51例,均為2009-03—2011-05的門診病例,男21例,女30例;年齡最小2個月,最大3歲;病程最短7 d,最長2個月。
2.1 滋陰潤燥通便法 醫(yī)者面對患兒,先用潤滑油涂擦于小兒左大腿內側,然后以右手固定其股部,以左手大魚際在其大腿內側,自遠端向近端做反復的緩推3 min。推完左側再推右側,方法同前。
2.3 小腹推蕩通便法 即上法后,令患兒仰臥,醫(yī)者將雙手大魚際并排置于其恥骨聯合上緣處,自下而上起伏推動,至臍部水平,反復百次。
2.4 屈伸下肢通便法 即上法后,令患兒仰臥,醫(yī)者兩手握其左踝部,使髖關節(jié)做屈伸運動,屈曲時動作易緩,伸展時動作當稍快,此動作反復數十次,手法力求柔中帶剛。
上述手法2次/d,30 min/次左右,3 d為一療程。
3.1 療效標準 參照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發(fā)布的《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擬定,治愈:2 d以內排便1次,便質轉潤,解時通暢,短期不復發(fā);好轉:3 d以內排便,便質轉潤,排便欠暢;無效:癥狀無改善。
3.2 治療結果 51例中治愈46例,占90.2%;好轉5例,占9.8%;無效0例,總有效率達100%。
而不藏,以通為用之旨,通便開秘為主。滋陰潤燥通便法及小腹推蕩通便法具有滋潤腸道,潤滑導滯之效;拍打三通便法具有軟堅散結,松動便結糞便,以利排出,屈伸下肢通便法具有下氣通便之功能??傊?,此法治療小兒便秘具有操作方法簡便易學,效果顯著,不失為一種治療小兒便秘的好方法。此法目前臨床鮮有報道,希望引起同行重視。值得提醒的是臨床手法施術時,需做到動作熟練,力度適當,節(jié)律均勻,切忌粗暴,以防造成不良后果。
便秘是小兒常見病癥,在小兒疾病中所占比例較大,若不及時適當治療,還可并發(fā)小兒躁動癥、低熱、哭鬧不休、腹脹痛等。小兒便秘可由多種原因引起,單獨出現便秘有兩種情況,一為習慣性便秘,其原因與體質素稟有關,陰虛體質多由血燥,陽虛體質多因氣弱。二為一時性便秘,其原因與飲食起居失調有關,如飲食內傷,過食辛辣,每致腸間津枯而大便不行;或生活不規(guī)律,未養(yǎng)成按時排便習慣等;也可繼發(fā)于他病出現便秘[2]。《素問·靈蘭秘典論》云:“大腸者,傳道之官,變化出焉”;《素問·金匱真言論》說:“北方黑色,入通于腎,腎開竅于二陰”,因腎主五液,津液盛則大便自調,津液竭則大便燥結,可見大便秘結雖屬大腸傳導功能失常,但與脾胃及腎亦有密切關系。筆者推拿治療小兒便秘,原則是當本著六腑傳化物
[1]國家中醫(yī)藥管理局.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S].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2281.
[2]張素芳.中國小兒推拿學[M].上海:上海中醫(yī)學院出版社,1992: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