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昕
(蘭州大學法學院 甘肅 蘭州 730000)
根據《刑法》規(guī)定,不滿14周歲的人犯罪的,一律不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只對特定的八種犯罪負刑事責任,16周歲以上的人對一切犯罪行為負刑事責任。但青少年的年齡界限為14周歲以上25周歲以下。因此青少年這個概念比我們刑法中的未成年人的概念要寬泛,既包括18周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也包括一部分成年人。
根據國家統(tǒng)計部門的數據顯示,從2000年到2004年,全國各級人民法院判決生效的未成年人犯罪人數平均每年上升14.18%,2005年比上年同期上升了23.96%。未成年罪犯占罪犯總體的比例自1997年起開始增長,在“十五”期間增長勢頭更加明顯。2000年占6.52%,2001年占6.68%,2002年占7.13%,2003年占7.93%,2004年占9.17%,已經接近10%,無論從犯罪人數還是犯罪人數比例上,青少年犯罪的問題越來越嚴重,需要我們給予高度的重視。
青少年犯罪與一般犯罪相比,既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又有著與一般犯罪相同的特點,其獨特性體現在:
2.1 犯罪主體低齡化,高中生和中專生占了80%以上,之所以集中在高中生和中專生這兩個人群是因為高中生和中專生心智開始成熟但尚未完全成熟,加之容易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2.2 犯罪行為類型主要集中于少數幾種犯罪。青少年犯罪和一般成年人犯罪不同,犯罪類型主要集中于盜竊、搶劫、尋釁滋事、強奸、故意傷害這幾類犯罪,青少年正是心智發(fā)展的黃金時期,來自物質上的、生理上的、精神上的欲望都比較強烈,在未能滿足又沒有得到良好的教育下就很容易通過犯罪行為得到滿足。
2.3 犯罪具有盲目性、傳染性和高頻性。由于青少年的人格和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因此意志較為薄弱且爭強好勝,很容易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影響,許多青少年并不是想要通過犯罪行為得到什么,而是為了表現自己,引起同齡人的重視和忌憚,因此盲目地進行犯罪行為,更有甚者互相攀比地進行犯罪,青少年犯罪往往肆無忌憚,犯罪頻率非常高。
以上是傳統(tǒng)青少年犯罪的特點,但最近幾年,青少年犯罪又表現出新的特點,值得我們關注,具體表現在:
3.1 犯罪逐漸呈現集團化、團伙化,且犯罪組織較為緊密,社會危害更大,青少年在心里和思想方面不夠成熟,依附心里較強,因此他們很容易彼此聯合在一起,成為一個固定的犯罪組織,在犯罪過程中分工負責,相互壯膽。
3.2 犯罪手段日益多樣化,隨著互聯網的發(fā)展,加之目前國內互聯網對信息的管理并不嚴格,青少年很容易從網絡上習得各種犯罪手段,其中不乏高科技犯罪手段。
青少年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可以說既有自身的內部原因,也有家庭、社會、學校這些外部環(huán)境的原因。
4.1 自身內部原因。事物的發(fā)展,內因起著決定性作用,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青少年是否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歸根到底取決于他們自身的素質和法律覺悟,有些青少年因缺乏教育,有些甚至輟學,他們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很容易出現問題,加之生活需求得不到滿足,于是很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
4.2 家庭環(huán)境影響。家庭在孩子教育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一個健全和睦的家庭能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知道善惡,反之,如果家庭不和睦,甚至父母離異或是有違法犯罪的前科,那么就會對孩子的性格和心理產生反作用,在不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作用下,這些孩子很容易走上違法犯罪的道路。
4.3 社會因素的影響。目前我國在互聯網信息這一塊對青少年的保護并不充分,青少年在瀏覽互聯網時極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響,此外,對社會娛樂業(yè)的管制并不嚴格,許多網吧、KTV、歌舞廳在學校周邊營業(yè),許多青少年經常結伴出入以上場所,對青少年的教育產生了影響。
針對青少年犯罪,應該以預防教育為主,懲治為輔,盡最大可能挽救失足的青少年,為此,我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預防青少年犯罪。
首先,應該倡導和諧家庭,夫妻之間應該互尊互敬,拒絕家庭暴力,家庭暴力和家庭的不和睦是滋生青少年犯罪的溫床。其次,作為父母應該注重自身素質的提高,父母作為青少年的第一位的老師,對孩子的品格行為有著直接的影響。再次,父母應該留出足夠的時間陪孩子,防止孩子接觸到不良環(huán)境,許多家長平時忙于工作,很少在意孩子上學之余在干什么,以至于孩子接觸了不良環(huán)境仍不知情。
目前,許多初高中為了片面提升升學率,在在校學生進行劃分,分為優(yōu)等生和差等生,更有甚者在校服和作業(yè)本上進行區(qū)分,這嚴重地傷害了學生的自尊心,使他們的自我肯定意識逐漸薄弱,讓他們產生自暴自棄的念頭,加之學校的管理不嚴,使他們更容易接觸社會不良環(huán)境,為此,學校應該做到如下幾點從而預防青少年犯罪:一是改變辦學方針,注重道德和理想的教育,防止片面地追求升學率。二是切實加強學校的法制教育,開辦法制課程和法制宣傳日,使青少年認識到犯罪對自身和家庭的危害。三是努力提高教師素質,做到為人師表,為青少年學生樹立榜樣。
社區(qū)在預防犯罪和矯正犯罪的作用非常巨大,而且社區(qū)幫扶矯正能節(jié)省國家司法資源,社會效果也好于司法懲治,所以在預防青少年犯罪中應該借助社區(qū)的力量。一是在社區(qū)中建立專門的問題少年幫扶中心,定期和問題少年接觸,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情況,并為他們做思想疏導工作。二是定期開展社區(qū)青少年文化活動,讓青少年們有自己健康的交流平臺,防止青少年接觸不良社會環(huán)境。
青少年犯罪是一個長期要關注的問題,同時也需要社會各方面的關注,青少年犯罪重點在于預防,核心在于教育和關心,堅持教育和關心青少年,青少年犯罪的高發(fā)態(tài)勢必然能夠得到遏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