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燕
(桂林理工大學南寧分校 廣西 南寧 530001)
《高頻電子技術》是一門工程性、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學生通過本課的學習,不但應該掌握必要的基礎理論知識,而且還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實際動手能力方面得到鍛煉和提高。對于這些能力的培養(yǎng)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必需密切聯(lián)系、互相配合,才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根據(j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設計課程,以理論學習為基礎,分為小信號放大器、振蕩器、高頻功率放大器、調制與解調等幾個部分。在教學內容上,往往第一章從小信號放大器開始,涉及電路的推導;而在整個教學過程中,部分內容涉及較多的數(shù)學推導,其中以傅里葉變化和冪級數(shù)展開為主。
對高職高專學生而言,不少學生存在硬件部分學習困難,數(shù)學基礎不夠等基礎薄弱問題,這樣不可避免地造成學生學習上的乏味和枯燥,導致學生理論學習和實際脫節(jié),對所學知識不知所云,對所做項目無從下手,引起學生煩躁、厭學情緒的產生。
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各章節(jié)知識的把握往往只看到本章節(jié)部分,沒有將其放入整門課程的學習中去,從而導致部分與整體的脫節(jié)。并且,在理論學習時,由于傳統(tǒng)教室學習的制約,學生對所學理論部分的實際應用往往難以認識。而在實驗時,往往是在一章結束后才進行相應的實驗,同時由于時間的限制,對理論部分又不能詳細的涉及,導致學生實驗時大多按實驗指導書的步驟一步步往下做,很少思考實驗現(xiàn)象和實驗結果,導致實踐與理論的脫節(jié)。
所謂任務驅動,是指通過完成一項或多項與學科相關的任務來學習知識和獲得技能。教師將教學內容設計成一個或多個具體的任務,由任務驅動教學以引導學生思考,提高能力。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既是學習理論知識的過程,也綜合應用知識的過程。[1]
任務的設計是有層次的,可以體現(xiàn)在課程教學總目標、單元教學目標、課時教學目標幾個層面上。為了有效地完成“任務”,需要精心設計出一個個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子任務,用子任務將課程所要達到的能力、知識、情感目標等滲透進去。通過任務的最終完成,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高頻電子技術》課程的教學設計中,可將本課程看成是一個綜合性的設計任務——收音機的設計 (該任務為本課程實訓任務)。該任務在本門課程的理論學習前提出,讓學生在具體電路學習前就對整門課程有整體上的認識,使學生在學習前就對所學知識的應用有大體上的認識,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習結束時完成,讓學生在學習完成時能對整門課程形成整體的把握和應用,提高學習的效率和興趣。
在具體教學過程設計中,根據(jù)教學內容,將這個綜合性的設計任務分為若干單元型任務和開放型任務。單元型任務是學生能在課堂上自主完成部分,主要針對基本理論知識的學習;開放型任務則是綜合性、設計性較強的設計,需要學生獨自或組成小組查閱參考資料、相互討論完成的課外任務,主要針對學生自學能力和協(xié)作能力。
針對本門課程,筆者設計了五個單元型任務。每個單元型任務包括1~2章內容,每個單元型任務又分為若干子任務,分別針對不同的知識點。而在單元型任務的基礎上,又設計了相應的開放型任務,對體現(xiàn)不同知識點的綜合運用。
以“調幅信號的調制與解調”教學為例,我們將該內容設計為“調幅信號”、“調制與解調的實現(xiàn)”兩個單元型任務和 “AM調幅電路設計”的開放型任務。
在單元型任務中針對不同知識點又分為若干子任務:任務一“調幅信號的理論學習”,完成AM、DSB、SSB等理論部分的學習。針對學生的學習情況,將重點從調制的基本概念入手,將調幅和調頻、調相放在一起從概念上把握,從而引導學生掌握調制的概念,再在此基礎上進行展開學習AM、DSB、SSB。同時設計一個開放型任務“調幅電路的實現(xiàn)方法”;任務二“調幅電路”,完成調幅電路的學習,同時設計一個開放型任務“解調電路的實現(xiàn)方法”;任務三“解調電路”,完成調幅解調電路的學習。
任務分析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關鍵。任務提出后,學生對該任務進行分析討論,教師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點評,補充、修正,并引導出為實現(xiàn)該任務所需要的相關理論知識和相關資歷。可采用以下幾種教學方式:
(1)課堂引導學生多方位思考,發(fā)散其思維;
(2)課堂討論,加強學生相互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
(3)動畫顯示,增強學生的直觀認識;
(4)電路仿真,加強理論學習與實際應用的聯(lián)系。
我們以上述任務二“調幅電路”為例:在任務一中已經設計了一個開放型任務為完成該任務,“調幅電路的實現(xiàn)方法”。先讓學生自行討論為完成該開放型任務所涉及的理論知識和實現(xiàn)方法,并總結出可以用怎樣的思路完成,從而引出本任務的學習。教師有針對性地對不同設計方法進行點評并引出相應電路部分的學習,同時對每種電路進行軟件仿真,加深學生對電路的理解和應用。當學生理解了該知識點后,又提出一個新的開放型任務“解調電路的實現(xiàn)方法”,讓學生自行討論并總結實現(xiàn)方法,為任務三“解調電路”的學習打下基礎。
為實現(xiàn)任務而進行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重點,在設計好執(zhí)行過程后,學生需要通過各種手段和途徑來完成該任務。在這個過程中,應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協(xié)作學習的能力。教師在其過程中起到修正或引導學生的作用。
我們以上述任務三“解調電路”為例:在該任務中,通過前一任務的完成,學生已經掌握了必備的理論知識,并對該任務的完成有了初步的思路。教師可讓學生自行總結實現(xiàn)方法,同時可設計不同思路的學生或小組進行并加以分析討論,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根據(jù)學生的總結和討論總結出實現(xiàn)解調的方法和具體電路,并充分利用多媒體上課的優(yōu)勢,加以仿真,以加深對理論知識點的理解。
效果評價是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取得良好效果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效果評價學生在任務完成后反思其實現(xiàn)過程,相互評價或自我評價,教師適當做出點評,并幫助學生歸納與總結。效果評價即是學生理論知識學習的總結,又是對理論知識實際應用的理解。
教師在效果評價過程中,應引導學生不能只根據(jù)任務完成的最終效果橫向進行,而應針對各自的不同情況進行橫向縱向的全面評價。通過評價讓學生在一種良好的心理狀態(tài)下不斷學習、進步。
采用任務驅動式教學法,是對《高頻電子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一個探討。該教學法符合本課程教學的層次性和實用性的要求,學生在任務驅動下不斷地獲得成就感,彌補理論與實踐脫節(jié)的現(xiàn)象,激發(fā)求知欲,培養(yǎng)出獨立探索、勇于實踐的創(chuàng)新精神。其方法更好地體現(xiàn)了高職高專對“工學結合”的要求。筆者相信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將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
[1]馮雷.多媒體與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相結合探討[J].中國新技術新產品,2012(11):246-246.
[2]李秀瀅,王建新,彭靜.Matlab教學中任務驅動式教學法的應用[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0,4,32(2):104-113.
[3]譚玉菡.淺議高職院校任務驅動式教學法[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0,7,10(4):115-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