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淑芳
(濮陽市戚城文物景區(qū)管理處 河南 濮陽 457000)
子路姓仲名由,字子路。公元前542年,出生在魯國卞地(今山東泗水),后世尊稱其為仲夫子。追隨孔子周游列國14年,為孔子最得意的弟子之一。公元前480,死于衛(wèi)國的一場宮廷政變,終年63歲。
子路弘揚“仁政”、“德治”,在政治實踐中鉆研學(xué)問、磨練意志,最終成為孔子最寵愛的弟子之一??鬃訉ζ湓u價很高,認為 “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可備大臣之?dāng)?shù)。公元前480年,子路死于衛(wèi)國公室的一場宮廷政變。
子路在孔子的諸多弟子中是極富有個性的,他志向遠大。在與孔子和眾弟子交流思想時,子路總是第一個慷慨直言?!墩撜Z》記載“子路率爾而對曰:“千乘之國,攝乎大國之間,加之以師旅,因之以饑饉;由也為之,比及三年,可使有勇,且知方也?!币馑际牵河幸磺лv兵車的國家,夾在兩個大國之間,外敵入侵,又恰逢顆粒無收的荒年,我愿意到這樣的國家執(zhí)政,三年之后,一定讓老百姓勇敢善戰(zhàn),而且行之有方。子路熱情洋溢的給老師訴說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在任蒲邑宰時實現(xiàn)了孔子的執(zhí)政理念,達到了“恭敬以信”、“忠信以寬”、“明察以斷”。 被孔子“三稱其善”。并贊揚子路:“可使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可備大臣之?dāng)?shù)”??鬃诱J為子路的學(xué)問和才能到達了“正大高明”的境界了。
子路奉親至孝,為中國古代二十四孝之一。出身貧寒的子路,因母親喜歡吃陬邑的大米,常到百里之外為母背米,而自己“常食藜藿(粗劣的食物)”,多年來從不間斷。父母去世之后,子路時常思念雙親。他曾說:“樹林要安靜下來,可風(fēng)卻偏偏刮個不停,等到你完全有能力好好奉養(yǎng)雙親的時候,父母卻早已不在人世了。我到現(xiàn)在才真正懂得,即使把整條的牛供在父母的墳?zāi)姑媲?,倒不如趁父母在世的時候,盡自己的能力熬湯端飯,噓寒問暖,侍奉他們啊。”孔子對子路的孝行非常贊賞,曾感嘆地說:“仲由孝順父母,可以說是在雙親生前盡力,在雙親逝后也是盡力了”。
子路“善政”。從某種意義上說,子路實現(xiàn)了孔子的部分政治理想。他任衛(wèi)國浦邑宰時,實現(xiàn)了儒家的治國理想,達到了“恭敬以信”、“忠信以寬”、“明察以斷”,被孔子三稱其善。在任蒲邑宰時實現(xiàn)了孔子的執(zhí)政理念,“忠信以寬”、“明察以斷”被孔子三稱其善。并贊揚子路:“千乘之國可使千乘之國可使治其賦,可備大臣之?dāng)?shù)”。 季康子曾問孔子,“仲由可使從政也與?”孔子回答:“由也果,于從政乎何有?”《論語·雍也》??鬃诱J為仲由做事果斷,對于管理政事沒有什么困難??鬃訉τ谧勇返膱?zhí)政能力非常贊賞。
子路率直,常受到孔子的批評,孔子的想法有時也受到子路的駁難,孔子說:“仲由的學(xué)問已經(jīng)登上正大高明的境界。”子路一生光明磊落,堅持真理,多次向孔子提出不同意見,表現(xiàn)了“當(dāng)仁不讓于師”的優(yōu)秀品德。
子路的一生忠于孔子,敢于對詆毀孔子的人做有力還擊,對孔子的人身安全和聲譽立下汗馬功勞,孔子曾自豪地說:“自吾得由惡言不聞于耳”。
公元前484年,子路任衛(wèi)國執(zhí)政之卿孔悝的采邑平陽(今滑縣東南)邑宰。第二年流亡在外多年的太子蒯聵在晉國武裝力量的護送下回國,欲奪其子衛(wèi)出公的君位。當(dāng)時操縱衛(wèi)國軍權(quán)的人,是蒯聵的外甥孔悝,要想自立衛(wèi)君必先設(shè)法控制孔悝,于是他就勾結(jié)其姊(孔悝母親)的情夫渾良夫混入孔悝家與孔悝的母親聯(lián)合軟禁了孔悝,并強令其盟誓支持立舅舅蒯聵為衛(wèi)君,子路聞訊主人被軟禁,覺得“食其祿不能避其難”。明知兇多吉少,還是只身前往奮力救援孔悝。在與蒯聵的甲士搏斗中,終因年過花甲、寡不敵眾,終于受傷,并且帽纓也被砍斷。此時,忠于孔子的子路,臨危不忘老師的教導(dǎo):“君不死,冠不免”。在結(jié)纓系帶時,被砍成了肉醬,表現(xiàn)了君子大義凜然視死如歸的氣節(jié),時年63歲。聞此消息,孔子悲痛萬分。衛(wèi)國人“得其首而葬焉”。后世帝王追封他為“衛(wèi)國公”。
子路言語豪爽、襟懷坦蕩、勇武剛烈的性格;忠于職守、履行諾言、明決果斷的才能;至忠至孝、見危必拯、多學(xué)善問的美德不但得到后人的敬仰,也受到后世帝王的追封和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