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士明
志向,每個人都有,它是事業(yè)的動力,一個人的精神依托?!靶刂杏兄救赵麻L”,不但是一種信念,一種境界,更是一份堅持,一份恒心。我胸中的“志”雖然不太長,但也有十年了。這個“志”就是修志的志。
要說修志,剛工作時覺得這項工作比黃連還“苦”。面對厚厚的志稿、枯燥無味的文字、難以把握的理論,每天都是組稿、指導、協(xié)調;抽審、復審、終審,看似簡單,實則繁重,真的是“四苦”全書啊。修了這么多年的志,忽然覺得“江山易改,秉性難移”這句話值得商榷,秉性真的難以改變么?不盡然吧。我就是特例,自從到市地志辦后,我發(fā)現(xiàn)自己性格、興趣大大改變。讀書成了唯一的喜好,而且??吹厍闅v史書,看電視都是考古、歷史類的節(jié)目,自己簡直成了“老古董”。我是怎樣轉變的,恕我直言真是說不清。現(xiàn)在我已經不覺工作有多苦了,把修志當成是人生價值的一種自我實現(xiàn)。記得江澤民曾說過,“每一個干部都應好好想一想,參加革命是為什么?現(xiàn)在當干部應該做什么?將來身后留點什么?”這是一個哲理很深的人生命題。有人忙碌了一輩子,獲得了名與利;有人升了官發(fā)了財,得到了享受?!叭耸掠写x,往來成古今”,記錄歷史的我們,也要進入歷史。作為一名方志工作者的追求是什么?這種清貧的工作能夠得到什么?和別人比自己差在什么地方?仔細想想,自己和別人比也沒差啥,我以歷史主人的姿態(tài),為黨立言,做先進文化的傳播者,是光榮的;為國修志,做歷史文脈的守望者,是自豪的;為民立傳,做人民群眾精神家園的記錄者,是幸福的。我沒覺得比誰低一等,心里有什么不平衡。任何工作都是事業(yè),修志工作更是一項崇高的事業(yè)。所以我說“修志就是立志”?!叭f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我不求青史留名,但求把志書寫好,把真實、豐富、詳實的資料留給后人,就是無憾的人生。
“位卑未敢忘憂‘志’”,方志事業(yè)的振興,是我們的歷史擔當。借此,我也斗膽談談對方志事業(yè)的看法,我認為今后的修志工作要解決三個問題:一是解決由“無”到“有”,完善地方志功能的問題。地方志工作概括起來就是10個字:法、志、鑒、館(方志館)、庫(數據庫)、網(網站)、辦、學、研(方志理論)、刊。這10項工作,到目前我辦還沒有將法和鑒納入工作范疇。法的問題是我們必須盡快解決的大問題,關系到地方志長效工作機制建立問題。國務院頒布《地方志工作條例》后,許多省市都出臺了工作實施細則。不能說有法就能改變什么,但是我想,隨著法治社會的建立,出臺條例細則勢在必行。有了法,我們工作起來就有了尚方寶劍,哪個單位再以各種理由推諉、搪塞地方志工作,哪個單位領導不重視地方志工作,就是違法。實施細則早出臺比晚出臺強,早出臺早主動,所以我市地方志立法工作應盡早提到議事日程。年鑒問題是我市特有的遺留問題,需要慢慢做工作,但是大的方向已經不可改變,只是時間問題。二是解決由“弱”變“強”,強化地方志功能的問題。除了前述的兩項工作,其余的工作雖然我辦已經開展了,但是開展得并不理想,好多工作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如學會工作處于只收會費,沒有活動的窘地,沒有起到促進方志事業(yè)發(fā)展,培養(yǎng)方志理論人才,推動志書編纂的作用。方志館還在起步階段,要搭建好服務的平臺,使之成為我市重要的地情文化陣地。三是解決由“舊”變“新”,創(chuàng)新地方志功能的問題。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修志工作也跳不出這個歷史規(guī)律。通過二輪志書的編寫實踐及學習其他省市的經驗,我們在許多方面進行了創(chuàng)新,取得了很大成績。如從修志工作實踐中創(chuàng)新出資料年報制度,資料年度化工作從啟動到目前已經收集了大量的資料,這為我市下輪續(xù)志工作奠定了基礎,使得工作變被動為主動。我們的刊物與過去相比無論是內容和形式都發(fā)生了變化,更加吸引人,更加鮮活。并且由辦一刊向編寫中間成果發(fā)展,逐步形成了系列化,這也是創(chuàng)新工作的一種表現(xiàn)。以后隨著法規(guī)出臺,我們還要解決執(zhí)法監(jiān)督權的問題。
人生是一種經歷,經歷是一種擁有,擁有是一種財富?!翱傋搿弊约菏嗄曛驹犯诺慕洑v,在我人生的“序言”中,生活因存真求實而活得灑脫淡定;個人素質因全面、系統(tǒng)的理論學習而得到提升。橫看工作,因參與修志而瑰麗;縱看事業(yè),因小有所成而精彩。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為開創(chuàng)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描繪了新藍圖,我將再次“編寫”人生新篇章。汪國真說“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沒有比身體更高的山”,這一次我又將風雨兼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