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超
(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天津 300381)
乒乓球訓練的探索與研究
原超
(天津體育學院研究生部 天津 300381)
本文在對乒乓球訓練的統(tǒng)籌安排、差別對待相結合原則、循序漸進、逐步提升原則以及基礎素質訓練與專項素質訓練相結合原則進行分析的基礎上,簡述了乒乓球運動訓練過程中,常見的多球訓練法、指標訓練法兩種常見的訓練方法,并在最后進一步提出了訓練過程中應注意的心理訓練問題及運動恢復問題,以期對現(xiàn)代乒乓球訓練水平的提升有所助益。
乒乓球 訓練原則 訓練方法 心理訓練 運動恢復
乒乓球運動是世界上開展范圍極廣,并深受人們歡迎的一種球類體育運動項目,也是我國的國球。在現(xiàn)代的乒乓球競技體育活動中,如何挖掘和激發(fā)運動員的最大潛力,讓運動員在競賽場上有最佳的表現(xiàn),是所有的教練員和運動員關注的重要問題,然而要實現(xiàn)這一點,與運動員日常的科學訓練是分不開的。鑒于此,本文對乒乓球日常訓練的幾點問題做了簡要的探討。
乒乓球運動員在日常訓練的過程中,應始終遵循“統(tǒng)籌安排、差別對待”的原則,只有這樣才能取得理想的訓練成效。通常來說,在訓練時,應首先根據(jù)全體運動員的基本情況,制定一個全面的、統(tǒng)一的訓練計劃,并在實際開展訓練時,參照總的訓練計劃統(tǒng)籌安排,有步驟的組織訓練內容、開展訓練活動。
但是,在訓練的過程中,每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都或多或少的存在一定的差異。如:身體素質水平不同、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不同、擅長的打法特點不同等等。因此,要取得良好的訓練成效,在統(tǒng)籌安排的基礎上,還必須考慮每個運動員的實際情況,并根據(jù)每個隊員的特點,有差別的、有針對性的進行安排和調整。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和運動員自身都應對每個訓練階段和訓練時期的技術水平狀況、身體素質狀況等有充分了解和把握,并根據(jù)這些情況在統(tǒng)籌安排的基礎上,靈活調節(jié),實現(xiàn)統(tǒng)籌安排和差別對待的科學結合。
在乒乓球運動員日常訓練的過程中,運動強度及運動負荷的安排,一直是一個非常關鍵也非常重要的問題,它與運動員的身體健康及乒乓球技術水平的提升有著直接的關系。
運動員運動技術的掌握與運動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在良好的身體素質狀況、經(jīng)常性的訓練、較高的運動強度以及較大的運動負荷的基礎上,才得以實現(xiàn)的。一定的運動強度和運動負荷,有助于運動員技術的鞏固和提高。因此,經(jīng)常性的、有一定的強度和負荷的訓練是刺激和提升人體技能水平,提高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有效途徑。但是過高的訓練強度或過大的訓練負荷,極易引發(fā)運動員過度疲勞的狀況,在這種情況下,不僅無法達到預期的訓練效果,而且還容易引發(fā)運動傷害事故,對運動員的身心造成負面消極的影響。
因此,在安排日常訓練強度和訓練負荷時,一定要遵守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原則。在安排的過程中,一定要結合運動員的實際情況進行,從運動員的身體素質、現(xiàn)有的技術水平、現(xiàn)有的訓練基礎、年齡性別等多個方面進行考慮。而且在安排的過程中,盡量將高負荷、高強度的訓練與低負荷、低強度的訓練穿插進行,并考慮循序漸進、逐步提升的原則,逐步增加,如,在訓練時,應先增加運動量,然后再逐步增加訓練強度,而在加大訓練的強度時,則可根據(jù)運動員實際的訓練情況有針對性的降低運動量。另外,在訓練的過程中,教練員及運動員都應隨時關注訓練過程中身體的狀況,了解生理機能的變化情況,提前發(fā)現(xiàn)訓練過程中因訓練負荷及訓練強度帶來的身體發(fā)現(xiàn),預防運動傷害事故的出現(xiàn)。
乒乓球運動員運動技能水平的提升,是建立在其扎實、全面的基礎訓練之上的,沒有一個良好的身體素質基礎做后盾,運動員專項技能的提升會有很大的限制,而僅有扎實、全面的基礎訓練,沒有切實有效的專項素質訓練,運動員的乒乓球技術提高也很難持續(xù)。因此針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訓練時,必須要將基礎訓練與專項訓練進行有機的結合,在全面發(fā)展乒乓球運動員身體基礎素質的基礎上,有計劃,有步驟的安排科學的專項素質訓練,從而逐步提高運動員的乒乓球技術水平。
具體說來,運動員身體基礎素質的訓練與專項素質訓練應如何安排,應根據(jù)運動員的實際情況來做出定奪。通常情況下,如果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相對較低,則應有重點的加強其身體基礎素質訓練,如果運動員的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相對較高,則可有計劃的逐漸加大其專項身體素質訓練,以實現(xiàn)運動員乒乓球運動技術水平的快速提升。
乒乓球訓練的方法有很多種,如多球訓練法、比賽訓練法、指標訓練法、程序訓練法以及附加裝置訓練法等等,本文將主要針對多球訓練法、指標訓練法進行簡要的分析。
在乒乓球日常訓練的過程中,多球訓練可謂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訓練方式。在進行多球訓練時,可以根據(jù)單球訓練的情況或比賽來球的情況,連續(xù)的為運動員供給不同的落點、不同的旋轉、不同的速度以及不同的力量的求,從而有效的加大了訓練的密度和強度,提升的訓練的成效。而且,多球訓練的速度非???,練習密度也要比其他的訓練方式要大的多,持續(xù)供給以及不斷增加的供球數(shù)量,對提高運動員的耐力素質、速度素質以及力量素質等都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從而切實的提高運動員的專項身體素質水平,并培養(yǎng)運動員勇敢、果斷、頑強的意志品質。
但是多球訓練法在具備以上優(yōu)勢的同時,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多球訓練中的供球方式只是近似于正是訓練和比賽來球的方式,其和真正的訓練及比賽還存在一定的不同,特別是在供球的水平如果不高的情況下,不但對運動員技術水平的提升無益,而且還有可能破壞運動員正確的技術動力定型。其次,在多球訓練的過程中,供球的位置和線路雖有變化但卻是相對固定的,因此對培養(yǎng)運動員的戰(zhàn)術意識意義不大。
指標訓練法有別于常用的以時間段為界限的訓練方法,而是以完成某個設定的指標來引導運動員進行訓練的方法。指標訓練法通常分為雙方共同完成設定指標的訓練方法和單方完成設定指標的訓練方法兩種。在雙方共同完成設定指標的訓練方法中,需要配合訓練的雙方共同努力來完成所設定的訓練指標,在單方完成設定指標的訓練方式中,只要求一方完成設定的訓練指標。指標訓練法,刺激性強,且運動員在訓練中能及時得到定量的反饋,對運動員訓練積極性和訓練興趣的激發(fā)具有重要的意義。但是在應用指標訓練法時應該注意指標設定的科學性,科學合理的指標應為運動員經(jīng)過一定的努力能夠完成和達到的指標,切忌指標設定的過高或者過低,從而影響訓練效果。
現(xiàn)代的乒乓球賽事,尤其是高水平的大型賽事,比賽雙方較量的不僅僅是技術水平、戰(zhàn)術水平和隊員的身體素質水平,更重要的是比賽雙方心理素質的較量。而且,隨著乒乓球運動的發(fā)展,兵乓球比賽對運動員的心理素質和自我調控能力也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隊員的心理素質水平和自我調控能力以及成為了影響現(xiàn)代乒乓球賽事成績的一個關鍵性的因素。因此,教練員和運動員在日常的訓練中,一定要重視心理素質的訓練,科學探索、深入研究心理訓練的相關知識。
一般來說,針對乒乓球運動員進行的心理訓練主要包括運動員的意志品質訓練、自信心訓練、自我調控訓練、自我暗示訓練、注意力集中訓練、模擬訓練以及競爭意識的培養(yǎng)等幾個方面。這些方面的訓練和培養(yǎng)能有效的消除運動員在乒乓球比賽中的不良心態(tài),調節(jié)運動員在賽場上的情緒,進而提高乒乓球運動員臨場發(fā)揮的穩(wěn)定性。在針對運動員進行心理訓練時,教練員應注意,一定要遵循自覺積極性原則、針對性原則和重復訓練原則,這樣才能讓心理訓練真正達到其應有的效果。
一個完整的、科學的訓練過程,應是運動訓練和運動恢復缺一不可的,沒有運動恢復,訓練就失去了很大的意義和成效,因此在訓練的過程中,運動訓練和運動恢復是同等重要的兩個方面。在乒乓球訓練的過程中也不例外,其也遵循“練習、疲勞、恢復、提高”這樣的一個規(guī)律,而且運動恢復是運動員技能水平的順利持續(xù)提升的前提,也是促使運動員的保持良好的身體機能狀態(tài),最大限度的挖掘運動員自身潛力的基礎。所以,在乒乓球日常訓練的過程中,一定要重視運動訓練后的運動恢復過程。
一般來說,在乒乓球訓練中,運動恢復采用的多為伸展性的運動,以拉伸韌帶和強化運動員腰腹背肌的訓練為主,除此之外,還可根據(jù)運動員的情況和訓練的情況,靈活選擇沐浴法、音樂法、心理療法等多種方式。
[1]劉健.乒乓球訓練中諸關系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3).
[2]倪釗,桂文亮.對乒乓球專項學生腕膝關節(jié)損傷的調查與研究[J].體育科技,2011(3).
[3]萬鵬.乒乓球項目體能訓練的技術特點及要素[J].湖北體育科技,2009(4).
[4]周愛國.11分賽制下我國優(yōu)秀男子乒乓球運動員體能評價體系的建構[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9).
[5]張瑛秋,韓華,李永安.中國優(yōu)秀女子青少年乒乓球運動員身體素質訓練水平綜合評價的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11(2).
[6]鄭海波,李嘉鵬.乒乓球運動員的專項體能訓練[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06(6).
G80
A
2095-2813(2012)04(a)-002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