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璨, 侯韶華
(南京郵電大學 光電工程學院,江蘇 南京 210046)
在波分復用(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光網(wǎng)絡中,當光信號在通路中傳輸時,會受到來自物理層的各種傳輸損傷的影響,導致信號質(zhì)量下降,當損傷積累到一定程度,會導致業(yè)務無法有效傳輸,因此考慮物理損傷的路由算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義。
傳統(tǒng)的損傷評估,往往采用對單一損傷進行評估,此算法將多種物理損傷,均量化為統(tǒng)一的鏈路權值Ci,以反映每條光路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的程度,最終選出光信號質(zhì)量足夠好的路徑,有效的規(guī)避了多種物理損傷的影響。
目前一些相關文獻提出的考慮物理損傷的路由算法[1-3],僅基于Q因子或誤碼率作為光信號質(zhì)量評估的唯一參數(shù),使ICBR算法僅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信號損傷的影響。在新研究的損傷感知路由波長分配算法中,從Q因子和OSNR兩方面來評估光信號質(zhì)量,最終選定最佳性能路徑,保障了為每個連接請求提供滿足服務質(zhì)量要求的最佳光路。
考慮到波長連續(xù)性的限制,傳統(tǒng) ICBR算法采用簡單的先路由再波長分配的算法,其阻塞率是很高的。此算法引入分層圖模型,在每個波長的拓撲層尋找路徑,只要有路徑存在就不會阻塞[4],大大改善了網(wǎng)絡的阻塞性能,且資源利用率較高。
光信號在通路中傳播會受到物理層各種因素的影響,包括線性和非線性物理損傷,如:放大自發(fā)輻射噪聲(ASE,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四波混頻效應(FWM,F(xiàn)our Wave Mixing)、自相位調(diào)制(SPM,Self-Phase Modulation)/群速度色散(GVD,Group Velocity Dispersion)的共同作用以及交叉相位調(diào)制(XPM,Cross-Phase Modulation),文中通過參數(shù)分別度量這些物理損傷對鏈路i所造成的影響。
1) 第i條鏈路上ASE噪聲引起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的方差:
式中,R是接收機響應度,Pavg是接收機平均光功率,PASE是摻鉺光纖放大器(EDFA,Erbium-Doped Fiber Amplifier)的 ASE功率,Bo、Be分別是接收機的光帶寬、電帶寬。
2) 由SPM / GVD效應導致的眼圖閉合代價:
式中,Vu,1、Vu,o分別代表未受物理損傷時“1”、“0”電平的平均電壓,Vd,1、Vd,0分別為受物理損傷影響后“1”、“0”電平的平均電壓。
3) 交叉相位調(diào)制引起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的方差:
4) 四波混頻引起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的方差:
式中,R為接收機響應度,tP為發(fā)送端光功率,Pabc為頻率fabc=fa+fb+fc的光功率,第1種情況,代表所有(fa≠fb≠fc≠fm)情況時FWM功率和,第2種情況代表fa≠fb≠fc,但fc=fm時FWM功率和,第 3種情況代表fa=fb≠fc≠fm時,F(xiàn)WM功率和。
將多種物理損傷量化為統(tǒng)一的鏈路權值Ci,以反映光路 i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程度,最終選出一條鏈路權值和最小,即光信號質(zhì)量足夠好的路徑,有效規(guī)避了多種物理損傷的影響。鏈路權值Ci計算公式為:
通過對選定的路由進行光信號質(zhì)量評估,選出一條具有較高服務質(zhì)量的路由,從而提高網(wǎng)絡的整體性能。文中采用的評估因子有OSNR和Q因子。OSNR是衡量光路性能的重要指標,Q因子通過將物理損傷因素考慮在內(nèi),進一步準確的反映了光信號的物理性能。
OSNR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參數(shù),能夠比較準確的反映光信號質(zhì)量。第i條鏈路上的OSNR公式為:
式中,Pin1,Pin2,…,PinN是放大器或鏈路上的其他光網(wǎng)絡單元的輸入端光功率(dBm),NF1,NF2,…,NFN是放大器或其他光網(wǎng)絡單元的噪音系數(shù)(dB),h是普朗克常量,ν是波長頻率,vr是參考帶寬。
由N條鏈路組成的路由P的OSNR[5]可通過下式計算:
所謂Q因子就是在最佳判決點信號和噪聲的比值,其最終決定了物理層系統(tǒng)誤碼率(BER)。綜合考慮各種物理損傷,某條選定路由P的光信號質(zhì)量,可通過Qp來評估[4]:
式中,tP是發(fā)送光功率,分別是路由P上N條鏈路的值的和。
路由P上光信號的誤碼率為:
傳統(tǒng)的ICBR算法,都是先采用Dijkstra算法求出最短路徑,再為這條路徑分配波長。然而,考慮到實際網(wǎng)絡中波長連續(xù)性的限制,這種算法的阻塞率是很高的。此算法通過和分層圖模型相結合,一個波長分成一個拓撲層,再在每個波長拓撲層上,采用 Dijkstra算法查找各鏈路的物理損傷權值和最小的路由。由于是在每個波長的拓撲層尋找路徑,所以只要有路徑存在就不會阻塞[6],大幅度改善了網(wǎng)絡的阻塞性能。
分層圖模型定義:網(wǎng)絡的物理拓撲為G(V,E,W),V表示節(jié)點集合,E表示鏈路集合,W表示可用波長集合。將該物理拓撲復制W份,形成分層圖中的W個波長拓撲層,然后在這W個波長拓撲層上分別計算源節(jié)點到目的節(jié)點的路徑。分層圖模型如圖 1所示。
圖1 分層圖模型
基于分層圖模型的 ICBR算法,具體流程描述如下。
(1)預處理階段
開始時,預處理階段收集與網(wǎng)絡和流量需求相關的所有信息。如:網(wǎng)絡的拓撲結構,鏈路容量,每段光纖的發(fā)射功率,放大器的噪聲系數(shù)等物理損傷評估算法所需要的參數(shù)。根據(jù)所收集的信息,計算反映每條鏈路受物理損傷影響的程度Ci值,作為Dijkstra算法中每條鏈路的權值。
(2)路由和波長分配階段
采用分層圖模型與Dijkstra算法相結合。首先,將物理拓撲G(V,E,W)復制為W個波長拓撲層,再用Dijkstra算法(融入物理損傷作為鏈路的權值)計算每個波長拓撲層上的權值和最小的路徑。若W層均未查找到有效路徑,則連接請求被阻塞;否則進入物理損傷評估階段。
(3)物理損傷評估階段
物理損傷約束評估階段,基于路徑中的所有物理損傷,驗證Q因子(或BER)和OSNR。首先預定門限值:Q因子>7(相當于BER<10-12),OSNR>21 dB。當在目的節(jié)點的Q因子(或BER)和OSNR同時滿足門限值時,此路徑是滿足業(yè)務服務質(zhì)量要求的,連接被建立;否則連接請求被阻塞。
基于分層圖的ICBR算法流程如圖2所示。
物理損傷導致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已成為限制WDM網(wǎng)絡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此算法將多種物理損傷,如ASE噪聲,SPM/GVD和FWM等線性損傷和非線性損傷,均量化為統(tǒng)一的鏈路權值Ci,以反映每條光路的信號質(zhì)量劣化的程度,最終選出光信號足夠好質(zhì)量的路徑,有效的規(guī)避了多種物理損傷的影響。在實際WDM網(wǎng)絡中,考慮到波長連續(xù)性的限制,將分層圖模型與傳統(tǒng)的ICBR算法相結合,降低了網(wǎng)絡的阻塞率,提高了網(wǎng)絡的整體性能。
[1] 熊余.波長路由網(wǎng)絡選路時的光信號質(zhì)量限制研究[J].通信技術,2008,41(09):123-124.
[2] TOMKOS I, MARKIDIS G, SYGLETOS S. Cross-layer Optimized Optical Grid Networks[C]//IEEE.Broadband Communications, Networks and Systems,2007. BROADNETS 2007.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USA:IEEE, 2007:707-713.
[3] MARKIDIS G,SYGLETOS S,TZANAKAKI A, et al.Impairment Aware based Routing and Wavelength Assignment in Transparent Long Haul Networks[J].Computer Science,2007,4534(05):48-57.
[4] JIRATTIGALACHOTE A, MONTI P, WOSINSKA L.ICBR-Diff:an Impairment Constraint Based Routing Strategy with Quality of Signal Differentiation[J].Journal of Networks,2010,5(11):1279-1289.
[5] 徐云斌.OTN控制平面技術.工業(yè)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通信標準研究所[EB/OL].(2010-10-15)[2011-08-03].http://wenku.baidu.com/view/337607ff910ef12d2af 9e7f3.hml.
[6] 陳卓.動態(tài)光網(wǎng)絡中面向約束的路由和波長分配算法[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08: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