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惠
愛情和吃飯向來是連在一起的。認識的一個男孩子跟我說:我不喜歡面食,一定要找一個只吃米飯的女朋友。某一素食女子,希望她老公也吃素。我暗自想:那你們的孩子真可憐,從小就沒肉吃。其實,就算找個住在你家隔壁的,那又真的一定能吃到一塊兒嗎?味蕾其實和愛情一樣有著多種可能。
小時候老媽對我的管教頗為嚴格,飯事上有很多規(guī)矩:比如吃面條一定要把湯喝光,雖然我不愛喝;包餃子一定會放姜,雖然我不喜歡;拌涼菜一定要放醋,雖然我討厭醋味;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許剩飯。老媽一直底氣十足地糾正我的味蕾:誰家都要放這些的,你不吃將來沒人要。
我在童年的食物陰影下成長為一個對食材無比尊重的人——基本上只要東西做熟了,都是可以下口的。只是經(jīng)歷數(shù)年改造,仍是不喜歡香菜和生姜的味道。
跟男朋友第一次吃飯,把香菜夾出來扔了,下次他居然記得買煎餅果子涼皮時叮囑人家不要放香菜。我一時受寵若驚,感動得心里發(fā)潮。謝天謝地,并不如媽媽說的,挑食就沒人要啊。
時間久了,也有另外的發(fā)現(xiàn)。他從不強迫別人吃東西,也不喜歡被人強迫。而我是受壓迫慣了的,久而久之也喜歡強迫別人。不曉得是不是大多數(shù)主婦都有這樣的心理:自己做的飯,若是沒有被好好對待,心里會極不平衡,甚至會采取其他手段來讓飯吃光。至少我媽就這樣,我也覺得沒什么不對的。可男友是在寬松環(huán)境長大的,他媽自己吃素,還要給他們爺兒倆燉肉吃,全揀他愛吃的做,不愛吃的菜也從來不夾。
后來,我慢慢學會了妥協(xié)和商量。愛情沒有面包成問題,可吃哪個牌子的面包也是問題。我終于開始試著不勉強別人,難吃的東西扔掉,他也盡量表情愉快地把我做的東西吃掉。咸了淡了,忌口的,想吃的,久而久之都清楚了,盡量去適應和包容。
這個世界上,沒有兩個習慣和口味完全相同的人,最多不過是小小的交叉。沒有誰是為另一個人量身定做的。兩個獨立的個體,和兩個不同的味蕾一樣,都由著一方是不長久的。想要改變一個人的味蕾也很難,就像媽媽那么多年都沒改變得了我一樣。
倘若讓食物擋住了愛情的道路,你愛牛肉面,而他只吃米飯,因此而分道揚鑣,這樣的愛情不要也罷。愛情和食物面前人人平等,都需要一份尊重、包容和妥協(xié)。一個吃素的女子,不肯為別人做葷菜,定是愛得不夠深。愛到深處,刀山火海都無所畏懼,奈一盤肉幾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