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明福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學院 貴州貴陽 550025)
隨著2011年第14屆上海游泳世錦賽的結(jié)束,給世界游泳諸強一次在倫敦奧運會一次檢驗實力的機會,而第30屆倫敦奧運會的帷幕落下,奧運會游泳比賽的金牌也已花落各家。金牌的走向又出現(xiàn)了小范圍的變動,縱觀世界游泳大賽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到,游泳運動發(fā)展到今天,呈現(xiàn)出了較為明顯的地域特征,各大洲乃至一些國家擁有著自己強勢項目。在奧運會游泳比賽中,正是這些項目的地域性特征的存在,才使得金牌分落各處。本文對世錦賽和奧運會獎牌的歸屬進行分析,指明各洲的優(yōu)勢項目所在,探尋游泳強國優(yōu)勢項目地域性特征及世界泳壇格局,對于我國游泳在世界上的進一步自我定位,促進我國游泳迅速崛起及其保持優(yōu)勢項目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針對研究內(nèi)容與方向,查閱搜集第14屆上海游泳世錦賽與第30屆倫敦奧運會游泳項目成績及大量相關(guān)信息,運用Microsoft Excel 2003進行統(tǒng)計學進行處理分析,運用邏輯分析法對統(tǒng)計結(jié)果進行分析和討論。
在第14屆上海游泳世錦賽上美洲(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國家獲得19枚金牌(美國包攬17枚),歐洲國家共獲得金牌15枚,亞洲獲得6枚金牌,大洋洲國家獲得2枚金牌,非洲國家沒有金牌。但是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的游泳賽場上,這些金牌的歸屬有了一些變化,各大洲所獲得的金牌數(shù)分別為:美洲16枚,歐洲9枚,亞洲5枚,大洋洲1枚金牌,非洲3枚 (見表1)。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按地區(qū)金牌分布上世錦賽與奧運會的金牌分布有所變化:以法國、荷蘭為代表的歐洲實力不容小視,以美國為代表的美洲(包括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實力基本不變,兩者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以中國、日本為代表的亞洲國家實力也有極大變化,他們在長距離游泳項目上依然保持著自己的強勢,因此位居當今世界泳壇的第三位。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上,美國的金牌數(shù)較14屆上海世錦賽少3枚,但卻有四項破世界紀錄,兩破奧運會紀錄,這是美洲獎牌數(shù)增長的主要方面。在這兩次世界大賽上,歐、美兩大洲,占據(jù)了76枚金牌中的59枚,占金牌總數(shù)的77.6%,亞洲在這兩次大賽中拿到11枚,特別是中國的孫楊和葉詩文分別奪得兩枚金牌,并且多次打破世界紀錄和奧運會紀錄,這顯示亞洲游泳強勁進步。亞洲國家的這兩次大賽表現(xiàn)較為突出,總共獲得44枚獎牌,占總獎牌的21.8%,而非洲則連續(xù)在這兩次大賽上有所突破,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游泳比賽中獲得了3枚金牌。據(jù)統(tǒng)計在第30屆倫敦奧運會游泳比賽中,共有9個國家奪得金牌,15個國家獲得銀牌,19個國家獲得獎牌。除美國16枚金牌外,其余18枚金牌被18個國家所瓜分,國家數(shù)與2011年上海世錦賽的28個國家有所下降,分流中略顯集中。但是,在第14屆世錦賽金牌和第30屆倫敦奧運會游泳比賽,美國分別奪得16枚金牌,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當今世界泳壇競技實力格局依然不均衡,美國依然居于霸主地位,歐洲則是世界游泳的中心,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歐洲格局。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兩次大賽的獎牌獲得總量仍以歐洲為最多,共有19個國家共獲獎牌75枚,占獎牌總數(shù)的37.1%。但是從這兩次大賽中可以看出,歐洲的金牌數(shù)量由上海世錦賽15枚變?yōu)閭惗貖W運會9枚,呈現(xiàn)出了下降的趨勢。
表1 第14屆游泳世錦賽與第30屆奧運會游泳項目比賽獎牌洲際分布表
表2 世錦賽、奧運會金牌及獎牌數(shù)前十名對比表
表3 獎牌亞洲分布表
在歷屆世界游泳大賽中,雖然來自各大洲國家(澳大利亞、中國、法國,俄羅斯等國家)強力沖擊,但是以美國為首的美洲游泳勢力長期占據(jù)著不可動搖的統(tǒng)治地位,特別是第31屆奧運會將在美洲的巴西里約熱內(nèi)瓦舉行,巴西隊在上海世錦賽的表現(xiàn)讓人眼前一亮,收獲了3枚金牌這種表現(xiàn)更加強勁。
統(tǒng)計結(jié)果顯示:在上海世錦賽上位列四的是美國、中國、巴西和澳大利亞,可以說它們是每個洲的領(lǐng)軍國家,美國以獎牌29枚(世錦賽)和31枚(奧運會)雄居榜首,中國分別以獎牌14枚(世錦賽)和10枚(奧運會)屈居次位,位居第2~10的國家有6個席位是歐洲國家,而美國男子在泳壇霸主的地位至今并沒有動搖,并且遙遙領(lǐng)先于其它國家(見表2)。
在倫敦奧運會上,游泳格局出現(xiàn)了新變化:一是美國優(yōu)勢增強,他們在這兩次大賽上奪走了全部游泳金牌的一半,這是1984年洛杉磯奧運會之后,美國獲得奧運會游泳冠軍最多的一次,其中美國的16枚游泳金牌中,男、女項目各有8枚。除菲爾普斯、羅切特、索尼等老牌奧運會冠軍,近年來又涌現(xiàn)了一大批高水平后起之秀,這正是其更為強大的奧秘所在。而且,1988年之后,美國已經(jīng)連續(xù)五屆無緣男子100米自由泳奧運會冠軍。倫敦奧運會上美國包攬了該項目金、銀牌,獲得冠軍的艾德里安23歲,上海世錦賽上他僅以48秒23獲100米自由泳第六,這次則以47秒52奪得金牌。年僅17歲的美國女選手富蘭克林,倫敦奧運會參加了7項比賽,其中包括4個個人項目,獲得100米、200米仰泳和4×200米自由泳、4×100米混合泳接力共4枚金牌;二是中國、法國、荷蘭、南非、澳大利亞等形成了第二集團,其中中國選手勇奪5金,創(chuàng)參加奧運會以來獲游泳金牌之最。法國、荷蘭和南非分別獲得4金、2金和2金。在倫敦奧運會上,美國的菲爾普斯和羅切特主導泳池,但隨著游泳比賽落下帷幕,《雅虎體育》稱,女選手帶領(lǐng)美國游泳走向未來,“一群美國高中生即將開啟一個前景美好的‘后菲爾普斯’時代?!?/p>
在這兩次世界大賽上,以中國、日本、韓國為首的亞洲國家成績總體呈現(xiàn)上升趨勢,但是亞洲國家的游泳內(nèi)部也發(fā)生了不小的變化,其中,中國擁有孫楊、葉詩文等年輕優(yōu)秀運動員,可謂這兩次世界大賽上男女比翼齊飛,大放異彩,5金2銀3銅創(chuàng)歷史最佳。這一切歸功于近幾年中國本著“請進來”和“走出去”的訓練理念。
以北島康介領(lǐng)軍的日本雖然在這兩次大賽上未拿到金牌,但他們由上海世錦賽的6枚獎牌上升到了倫敦奧運會的11枚獎牌,列在游泳獎牌榜第二,而且日本雖然在倫敦奧運會上,日本并沒有獲得金牌,但是在男子混合泳4×100米接力和女子混合泳4×100米的比賽上,分別得到了亞軍、季軍。其表現(xiàn)出的綜合實力在國際泳壇中名列前茅,可謂全面發(fā)展。而韓國衛(wèi)冕冠軍樸泰桓則在孫楊的“照耀”下收獲兩銀。從以上分析中可以得知,亞洲國家的游泳整體實力不足,只在個別項目上有所突破,但是沒有形成集體優(yōu)勢,目前很難和歐美國家的游泳勢力抗衡,事實證明,只有整體實力大幅度提升,才能證明一個國家在一個項目上的霸主地位。
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大洋洲在這兩次世界大賽上,在他們的強項游泳項目中,澳大利亞遭遇了“滑鐵盧”,2011年的上海游泳世錦賽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澳大利亞游泳衰落的預兆,他們僅僅收獲了2枚金牌,是1991年世錦賽以來的最差戰(zhàn)績。從前幾屆奧運會上美、澳分庭抗禮的局面被徹底打破,轉(zhuǎn)而變成美國一家獨大。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的游泳項目上,澳大利亞一舉拿到5金9銀4銅;在雅典奧運會收獲7金5銀3銅;2008年在北京奧運會6金6銀8銅。但在倫敦奧運會上澳大利亞只拿到可憐的1金6銀3銅,這是自1992年巴塞羅那奧運會以來,澳大利亞在游泳項目中拿到金牌最少的一屆奧運會,也是澳大利亞自1972年以來首次在奧運上游泳沒有收獲個人項目金牌?!断闰?qū)論壇報》稱,澳大利亞不但輸?shù)袅藗惗貖W運會,還輸?shù)袅藲v史。追其原因,后備人才不足被認為是澳大利亞水軍欠微的重要原因?!棒~雷”索普、長距離自由泳之王哈克特、蛙后萊賽爾·瓊斯、混合泳美女賴斯淡出了歷史舞臺,被寄予厚望的馬格努森在男子100米自由泳中只拿到了銀牌。除了澳大利亞國內(nèi)后備人才青黃不接,迫使澳大利亞游泳大幅衰退的是本國優(yōu)秀教練的“拜金”。在指導本國運動員時,他們常常不上心,但是在教授外國運動員時,卻表現(xiàn)出了嚴父慈母的一面。
隨著一度與美國游泳抗衡的澳大利亞逐漸衰落,歐洲各隊則在漸漸崛起。上海世錦賽上澳大利亞僅獲得2枚金牌、13枚獎牌,在獎牌榜上排在中國之后位居第三,但意大利、法國、丹麥、英國和荷蘭也都各獲得了兩金,俄羅斯、瑞典、匈牙利、挪威和白俄羅斯也各有一金,總共獲得47枚獎牌,占總獎牌39.2%,而15枚金牌,占金牌數(shù)35.7%。在倫敦奧運會上,歐洲國家憑借穩(wěn)定發(fā)揮,獲得28枚獎牌,占總獎牌的27.5%,而9枚金牌占金牌數(shù)的26.5%,其中,游泳項目金牌榜排名第三位的法國隊,在倫敦奧運會獲得4枚金牌,法國隊的崛起與中國隊一樣,也是因為有像阿格內(nèi)爾這樣的尖子隊員,撐起了法國游泳的一片天,從以上數(shù)據(jù)看出:歐洲游泳進步迅速。
隨著上海游泳世錦賽和倫敦奧運會的落幕,當今世界泳壇的地域性格局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國憑借雄厚的勢力獨傲群雄,澳大利亞大幅度的退步,以中國為首亞洲國家的迅速崛起,歐洲國家百花齊放與日本瓜分獎牌已經(jīng)成為世界泳壇的新格局。
[1]蔣志學.備戰(zhàn)2008 年奧運會我國體育科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zhàn)[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7.
[2]高捷,卞軍義.我國優(yōu)秀游泳運動員比賽能力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 2009,32(12):109~111.
[3]張潔.從第29屆奧運會看中國競技游泳發(fā)展現(xiàn)狀[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6):6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