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桂娟 徐書珍 孫春艷 張迎泉 張 茜
(1.即墨市人民醫(yī)院小兒科,山東即墨 26620;2.青島市市立醫(yī)院,山東青島 266000;3.泰安市中醫(yī)醫(yī)院,山東泰安 271000)
免疫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immune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為自身免疫性疾病,因病理免疫使巨核細胞成熟障礙、血小板減少。臨床慢性ITP常反復發(fā)作,纏綿難愈,現(xiàn)代醫(yī)學以糖皮質(zhì)激素、脾切除、免疫抑制劑等為主要治療手段,因不良反應多、長期緩解率低(10% ~15%)等原因使其應用受到了限制。因此中醫(yī)藥治療慢性ITP的研究日益受到關注。近年來發(fā)現(xiàn)TPO及TGF-β1與巨核細胞增殖分化、血小板生成密切相關。本研究通過觀察升降湯加減對ITP患兒TPO、PAIgG及TGF-β1的影響,探討其作用機制及療效。
1.1 研究對象 2008年8月至2011年12月即墨市人民醫(yī)院、青島市市立醫(yī)院、泰安市中醫(yī)院慢性ITP患兒44例。男25例,女19例,年齡5月至12歲,中位年齡5.8歲。隨機分為治療組23例,對照組21例。設正常對照組13例(年齡10月至11歲,中位年齡6.5歲)。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潑尼松加升降湯及輔助治療(氨肽素、利血生等),對照組潑尼松加輔助治療。潑尼松1.5~2.0 mg/(kg·d),分3次口服,血小板正常后逐漸減量,療程4~6周。
1.3 檢測方法 采用雙抗體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ELISA)定量檢測血清 TPO、TGF-β1、PAIgG 濃度,試劑盒由晶美生物工程 (北京)公司提供。定期檢測血小板計數(shù)。
1.4 診斷標準及療效判斷 參照諸福堂《實用兒科學》第六版[1]。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數(shù)據(jù)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ITP患兒治療前和正常對照組血清TPO、TGF-β1、PAIgG 水平 ITP 患兒血清 TPO、TGF-β1、PAIgG水平明顯高于健康對照組(P<0.05,表1)。
2.2 治療后血清TPO、TGF-β1、PAIgG水平變化ITP兩組治療后血清 TPO、TGF-β1、PAIgG 水平均降低,但治療組較對照組更明顯,見表2。
2.3 治療6月后TPO、TGF-β1、PAIgG 變化 治療組與正常對照組對比 PAIgG(43.21±21.35 vs 36.44±22.37),TPO(64.81±15.15 vs 60.12±20.21),TGF-β1(61.48 ±2.57 vs 46.18 ±4.58),均無顯著差異(P>0.05)。對照組與正常對照組對比PAIgG(87.57±34.82 vs 36.44±22.37),TPO(90.53 ± 22.66 vs 60.12 ± 20.21),TGF-β1β1(72.64±2.67 vs 46.18±4.58),仍有顯著差異(P<0.05)。
2.4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shù)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shù)均升高,3個月后治療組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3)。
表1 ITP患兒、正常對照組TPO、TGF-β1、PAIgG水平(±s)
表1 ITP患兒、正常對照組TPO、TGF-β1、PAIgG水平(±s)
注:與正常對照組比較,P<0.05。
分組 n TPO(ng/L) TGF-β1(ng/L) PAIgG(ng/107PLT)ITP患兒 44 88.21±23.37﹡ 89.96±2.86﹡ 458.15±154.16﹡正常對照13 60.12±20.21 46.18±4.58 36.44±22.37
表2 治療前后兩組TPO、TGF-β1、PAIgG水平比較(±s)
表2 治療前后兩組TPO、TGF-β1、PAIgG水平比較(±s)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同期治療后比較,﹟P<0.05。
個月PAIgG 治療組 23 458.15±154.16 51.35±127.56﹡﹟ 62.46±33.49﹡﹟ 43.21±21.35項目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3個月 6﹡﹟(ng/107PLT) 對照組 21 442.45±143.47 136.32±73.18﹡ 98.16±48.14﹡ 87.57±34.82﹡TPO 治療組 23 88.21±23.37 80.29±21.22﹟ 59.56±22.47﹡﹟ 64.81±15.15﹡﹟(ng/L) 對照組 21 84.11±25.37 54.25±17.83﹡ 96.56±30.31 90.53±22.66 TGF-β1 治療組 23 89.96±2.86 72.98±2.76 65.21±2.65△ 61.48±2.57△﹟(ng/L) 對照組 21 88.65±2.69 80.62±3.02 70.29±2.68 72.64±2.67
表3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shù)比較(×109/L,±s)
表3 治療后血小板計數(shù)比較(×109/L,±s)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同期比較,﹡P<0.05。
個月治療組 23 30.65±18.33 51.35±27.56 82.46±23.49﹡ 133.21±61.35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1個月 3個月 6﹡7±23.82對照組 21 29.36±17.28 46.32±23.18 63.16±20.14 67.5
血小板生成素(TPO)是一種糖蛋白,主要由肝細胞、腎近曲小管和遠曲小管細胞及骨髓基質(zhì)細胞合成。TPO具有啟動巨核細胞克隆形成,刺激成熟巨核細胞的產(chǎn)生及支持功能性血小板生成的功能。體內(nèi)TPO水平主要受循環(huán)中血小板的調(diào)控和骨髓巨核細胞的反饋調(diào)節(jié)。當血小板數(shù)在低水平時,TPO的攝取減少,其血清水平上升,從而促進巨核細胞的增殖、分化、成熟,使血小板的生成增加。后者又使TPO的攝取和降解加速,恢復到穩(wěn)定水平[2]。本研究中,治療前血小板數(shù)目減低時,TPO水平增高。經(jīng)過激素治療后,血小板數(shù)目增加時,TPO水平有所降低,提示血小板數(shù)是調(diào)控血清TPO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研究也證實TPO水平與巨核細胞數(shù)呈負相關。升降湯具有促進TPO分泌,促進巨核細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產(chǎn)生的作用。關于升降湯促進TPO水平升高的作用機制,是直接刺激骨髓TPO的分泌,還是通過調(diào)節(jié)免疫功能解除TPO的反饋抑制,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
轉化生長因子β1(TGF-β1)是一種多肽性生長因子,具有廣泛的生物學效應,如免疫抑制作用、抗炎作用、損傷修復作用等。TGF-β1對造血的調(diào)控,以負調(diào)節(jié)為主。TGF-β1通過抑制巨核細胞內(nèi)有絲分裂而抑制巨核細胞的成熟和血小板的產(chǎn)生[3]。本研究發(fā)現(xiàn),ITP患兒血清TGF-β1水平顯著高于健康對照組,這是因為TGF-β1存在于巨核細胞和血小板-α顆粒內(nèi),增高的TGF-β1系周圍血管中破壞的巨核細胞和血小板中的TGF-β1釋放到血液中所致。增加的TGF-β1作用于骨髓基質(zhì)細胞使其表達大量的TPO 信使 RNA,產(chǎn)生 TPO[4]。
ITP患者血小板表面PAIgG升高,血清TPO升高,血小板計數(shù)減少,對照組經(jīng)強的松治療后,PAIgG水平下降,隨著治療時間的延長,其對TPO的影響消失,考慮強的松主要是通過免疫作用抑制PAIgG水平表達,使血小板破壞減少,血小板數(shù)上升,進而影響TPO表達[5]。治療組隨著時間推移,PAIgG、TPO水平逐漸下降,經(jīng)治療6個月后基本接近正常水平,這說明中藥升降湯一方面可能通過免疫機制抑制PAIgG表達,進而使PLT數(shù)量上升,反饋影響TPO水平表達。另一方面可能通過影響巨核細胞的調(diào)節(jié)表達,引起外周血TPO表達水平下降,進一步導致PLT水平升高。
中醫(yī)學認為急性ITP多由外感傳里,熱毒內(nèi)熾,熱入營血;或肝郁化火,迫血妄行,血溢脈外[6]。中藥升降湯具有清熱解毒、活血化瘀、滋陰養(yǎng)血等功效,藥理學研究認為本方具有調(diào)節(jié)免疫,促進特異性造血調(diào)控因子的分泌,促進巨核細胞增殖、分化和血小板產(chǎn)生,改善微循環(huán)等作用[7]。我們參考現(xiàn)代醫(yī)學研究的成果,通過數(shù)年中藥湯劑的臨床預試驗,確定了清熱解毒、活血化瘀配合滋陰養(yǎng)血,并不斷改進處方組成,采用中藥配方顆粒組方,最后確定以升降湯加減:僵蠶、蟬蛻、姜黃、大黃、丹皮、茜草、三七、當歸、黃芪、生地、仙鶴草、甘草,水沖服,日一劑。本法以升降散為君方,功能清解熱毒,并取僵蠶、蟬蛻升陽中之清陽,姜黃、大黃降陰中之陰,一升一降,內(nèi)外通和,則雜氣流毒頓消。丹皮其味苦而微辛,其氣寒而無毒,其色赤而象火,故入少陰、厥陰兩經(jīng)。茜草味苦甘,氣微寒,入厥陰肝經(jīng),具有活血止血化瘀之功能。三七味甘氣溫,乃陽明、厥陰血分之藥,故善化瘀止血,散血定痛,當歸辛香而潤,香則走脾,潤則補血,故能透入中焦營氣之分,而為補營之圣藥,功能補血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丹皮、茜草、三七、當歸四藥共為臣藥,配伍能奏涼血散瘀,活血和血之功。生地甘苦寒歸心肝經(jīng),能養(yǎng)陰涼血,清熱生津。仙鶴草又稱“脫力草”,尤善補虛止血,甘草味甘性平,入心肺脾胃經(jīng),能清熱解毒,補中益氣,調(diào)和諸藥,為使藥。
[1] 諸福堂.實用兒科學[M].第6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2:35.
[2] 陳菲,黃振翹,薛志忠.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患者血清TPO水平變化及生血靈的干預作用[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1,45(1):55-56.
[3] 丁櫻,張霞.清熱止咳顆粒對IgA腎病模型大鼠TGF-β1/Smad信號傳導通路的影響[J].中國中醫(yī)基礎醫(yī)學雜志,2008,14(8):608-609.
[4] 謝云惠.黃芪精口服液對紫癜性腎炎患兒尿TGF-β1的影響[J].云南中醫(yī)中藥雜志,2007,28(12):18-19.
[5] 鄭其進,于天啟.祛風涼血補腎法治療難治性ITP15例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yī),2010,30(6):580-582.
[6] 劉敏,宋明福,趙為軍.“升血二號”治療慢性特發(fā)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36例臨床研究[J].四川中醫(yī),2008,26(11):65-66.
[7] 馮群法,吳積海.銀翹升降湯治療支原體肺炎43例療效觀察[J].河南中醫(yī),2009,29(7):68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