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加建 魏偉明 福建省老年醫(yī)院檢驗科,福建省福州市 350003
血液流變學主要觀察血液及其成分的流動性和變形性,它與臨床多種疾病有關。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的異常改變程度,對疾病的病因、診斷、預防、治療、療效觀察及病情監(jiān)測都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目前已廣泛地應用于臨床各科和藥物研究及群體普查及亞健康檢查中,血液流變學的檢測已成為臨床醫(yī)學和科研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2]。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病早期,血液流變學指標均有不同程度的改變。因此,對中老年人進行血液流變學監(jiān)測,對于早期發(fā)現(xiàn)中老年人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發(fā)生和發(fā)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選取200例中老年血液流變學健康體檢結果,并分職業(yè)和年齡段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探討不同職業(yè)和年齡的血液流變學變化,現(xiàn)報告如下。
1.1 對象 本組檢測的對象均為健康體檢的工人和機關公務員各100例,年齡40~70歲,平均年齡54.6歲。設工人組和機關公務員組。各組年齡和性別匹配大致相同。并排除有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腎病和糖尿病者。
1.2 血液標本的收集 受檢者要求受檢前1d素食,空腹8~12h后于清晨采血5ml于含有125U肝素抗凝管中,立即混合送檢,并在3h內(nèi)完成全部指標檢測。
1.3 檢測方法及指標 采用北京賽科希德SA6000型全自動血液流變學檢測儀,測定指標為全血黏度(mPa·s);血漿黏度(mPa·s);全血還原黏度(mPa·s);紅細胞壓積(L/L);血沉(mm/h);血沉方程 K值和纖維蛋白原(g/L)等。以血液流變學三項以上主要指標增高≥3個標準差者為異常。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13.0統(tǒng)計學軟件,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并作顯著性t檢驗。
2.1 200例中老年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 見表1。
表1 工人與機關公務員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比較()
表1 工人與機關公務員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比較()
檢驗指標 工人組 機關公務員組 t P高切黏度(mPa·s) 4.55±1.70 4.96±1.90 4.10 <0.01中切黏度(mPa·s) 6.30±2.92 6.84±2.70 3.15 <0.01低切黏度(mPa·s) 11.30±3.89 12.80±2.70 6.50 <0.01血漿黏度(mPa·s) 1.71±0.36 1.70±0.32 1.02 >0.05還原黏度(mPa·s) 6.21±3.40 6.86±2.92 3.81 <0.01血沉(mm/h) 17.2±8.4 20.4±7.9 2.04 <0.05血沉 K值 75.6±25.3 80.7±21.8 2.12 <0.05纖維蛋白原(g/L) 2.15±1.81 2.88±1.33 3.15 <0.01
由表1可見,200例中老年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中,全血高、中和低切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壓積,血沉和纖維蛋白原等主要參數(shù)均在正常范圍以內(nèi),其結果與有關報道大致相同[3,4]。但機關公務員組與工人組之間的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對比顯示,除血漿黏度外,其余各項指標機關公務員組均比工人組明顯增高,且顯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P<0.001)。
2.2 200例中老年不同年齡段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檢出例數(shù)結果對比 見表2。不同職業(yè)和年齡段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異常檢出率有較大差異。各年齡段結果對比顯示,無論是機關公務員組或工人組血液黏度均有隨年齡增長而增高的趨勢,其增高的幅度對比表明,50~59歲和60歲以上者異常檢出率大致相近,40~49歲者次之。另從不同職業(yè)之間的血液流變學檢測指標對比顯示,機關公務員組異常檢出率比工人組明顯增高,表明,由于腦力和體力工作的不同,勞動強度的差異對血液黏度有一定的影響。
表2 不同年齡段和職業(yè)血液流變學異常檢出率結果比較〔n(%)〕
本文報告200例中老年的血液流變學檢測結果,并分不同職業(yè)和年齡段對結果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探討不同職業(yè)和年齡的血液流變學指標的變化,結果發(fā)現(xiàn),機關公務員組的血液流變學各項指標均比工人組明顯增高。各年齡段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檢出率對比顯示,無論機關公務員組還是工人組其血液黏度均有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高的趨勢。但機關公務員組的血液黏度增高的幅度比工人組更顯著。而比較各年齡段的血液流變學異常檢出率發(fā)現(xiàn):40~49歲年齡段機關公務員組為14.3%;工人組為9.1%;50~59歲年齡段機關公務員組為17.5%;工人組為14.0%;60歲以上年齡段分別為20.0%和17.9%,顯示以60歲以上組為最高,40~49歲組次之,提示對中老年人群進行血液流變學監(jiān)測,有助于心腦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早期發(fā)現(xiàn)、早期預防和及時治療。
[1]張丹鳳,夏向南.心腦血管病患者血液流變學變化〔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2005,39(2):210-212.
[2]朱紅楠,馬浩杰.高脂血癥患者血液流變學實驗觀察〔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7,17(3):227-228.
[3]王梅,耿慶信,劉國梁,等.血清甘油三酯及膽固醇對血液黏度和紅細胞流變性的影響〔J〕.山東醫(yī)藥,2005,45(16):43-44.
[4]杜美華,黃本成,王秀麗,等.不同年齡體檢者血液流變學幾項指標分析〔J〕.中國血液流變學雜志,2000,10(1):6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