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義貴 (貴州省大方縣人民醫(yī)院中醫(yī)內科,貴州 大方 551600)
膽汁反流性胃炎是臨床常見的消化道疾病,約占胃炎的25%,是一種特殊的慢性胃炎〔1〕。該病主要為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胃切除胃、腸吻合術等降低幽門功能手術后,十二指腸內容物(如膽汁酸、膽鹽)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壞胃黏膜,從而引發(fā)胃黏膜充血、水腫、糜爛等慢性炎癥〔2〕。本文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療效。
1.1 一般資料 所選160例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中男97例,女63例,年齡23~55〔平均(41.2±12.9)〕歲,病程6個月~5年。患者均表現(xiàn)為腹脹、噯氣、燒心、反酸、惡心、嘔吐、腸鳴、排便不暢、食欲減退以及消瘦等癥狀〔3〕,經(jīng)胃鏡檢查發(fā)現(xiàn)有明顯的膽汁反流,確診為膽汁反流性胃炎。中醫(yī)辨證分型,肝胃不和103例,脾胃濕熱44例,脾胃虛弱13例。隨機分為觀察組93例和對照組67例,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等一般資料無顯著性差異,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1.2.1 納入標準 所選患者需具備符合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指征,為脾胃濕熱與脾胃虛弱癥候,在就診前需要行胃鏡檢查,確診為膽汁反流性胃炎。
1.2.2 排除標準 年齡<6歲,或者>70歲者,妊娠與哺乳期婦女,患者同時患有消化道腫瘤、潰瘍,或者存在殘胃等。所選患者若存在合并腦血管、肝腎等原發(fā)性疾病,或者存在精神性疾病均予以排除?;颊呷糁嗅t(yī)辨證為陰虛與虛寒證予以排除。
1.2.3 治療方法 觀察組采用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中藥基本方:柴胡10 g,枳殼10 g,白芍10 g,姜竹茹10 g,旋復花10 g(包煎),半夏10 g,川芎10 g,代赭石 15 g(先煎),生甘草 5 g。根據(jù)患者情況,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生蒲黃各10 g;脾胃虛弱者加黨參、黃芪、白術各10 g;脾胃熱盛者加蒲公英、黃芩各10 g;呃逆、泛酸者加黃連5 g,炒吳茱萸1 g。每日1劑,分兩次于早、晚餐前30 min服用。對照組采用多潘立酮(嗎丁啉)治療,10~20 mg/次,3次/d,餐前30 min口服。兩組患者7 d為一個療程,4個療程后比較治療效果。
1.2.4 療效判定 分為痊愈、顯效、有效、無效三個級別。痊愈:患者癥狀、體征基本消失,胃鏡檢查膽汁反流情況消失,黏膜組織病變基本恢復正常;顯效:患者癥狀、體征有顯著改善,胃鏡檢查膽汁反流情況明顯減少,黏膜組織病變顯著好轉;有效:患者癥狀、體征好轉,胃鏡檢查膽汁反流情況減少,黏膜組織病變減輕;無效:患者癥狀、體征較治療前無改善或加重,胃鏡檢查膽汁反流情況及黏膜組織病變無改善或加重。
1.3 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16.0統(tǒng)計軟件行χ2檢驗。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觀察組 93例,痊愈 54例(58.06%),顯效20 例(21.51%),有效13 例(13.98%),無效6例(6.45%),總有效率為93.55%;對照組67例,痊愈20例(29.85%),顯效22 例(32.84%),有效10 例(14.93%),無效15例,總有效率77.61%。觀察組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治療效果有顯著性差異(P<0.05)。兩組患者經(jīng)治療臨床癥狀均有明顯改善,觀察組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臨床癥狀改善情況〔n(%)〕
在正常生理條件下,機體亦存在十二指腸反流現(xiàn)象,但反流物并不會對胃黏膜造成傷害。但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由于幽門括約肌功能失調或行降低幽門功能的手術等原因,患者胃、幽門以及十二指腸運動發(fā)生障礙,造成含有膽汁、胰液等十二指腸內容物反流入胃,在胃酸作用下,破壞胃黏膜屏障,引起H+向上皮細胞內反滲,造成胃黏膜慢性炎癥、糜爛甚至潰瘍,繼而引起上腹痛、嘔吐膽汁、腹脹、體重減輕等一系列表現(xiàn)的綜合征〔4〕。膽汁反流性胃炎可分為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和繼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原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為非手術發(fā)生的過量十二指腸液反流;繼發(fā)性膽汁反流性胃炎為胃切除、腸吻合手術或膽囊切除后發(fā)生的胃膽汁反流。長期膽汁反流可以導致胃潰瘍、食管炎,胃黏膜糜爛、增生,甚至引發(fā)胃癌。西醫(y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是由于胃腸動力學改變所致,因此西醫(yī)治療多以促進胃腸動力,保護胃黏膜為主〔5〕。
中醫(yī)認為,膽汁反流性胃炎屬“胃脘痛”、“痞滿”、“嘔吐”、“嘈雜”、“反胃”等范疇〔6〕。膽附于肝,膽汁受肝余氣而成。肝主疏泄,五行屬木,具有疏通、條達、升發(fā)、暢泄等綜合生理功能,古人常以木氣的沖和條達之象來類比肝的疏泄功能。《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道:“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端貑枴ち?jié)臟象論》中說道:“肝者,罷極之本,魂之居也”。肝主疏泄的功能主要表現(xiàn)在對于精神情志的調節(jié),消化吸收,以及維持氣血、津液的運行三方面。正常情況下,肝疏泄功能正常,胃行下行之氣,膽汁循其常道。但遇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暢,肝氣郁滯,疏泄失常影響膽腑,橫逆犯胃,胃失和降,膽汁上逆入胃,進而引發(fā)本病〔7,8〕。因此,中醫(yī)對于膽汁反流性胃炎以疏肝降氣,和胃降逆為主。
本文使用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臨床癥狀較嗎丁啉改善明顯,療效顯著;中藥基本方:柴胡、枳殼、白芍、竹茹、旋復花、半夏、川芎、代赭石、生甘草。方中柴胡,疏散退熱,升陽舒肝;枳殼,理氣寬中,行滯消脹;白芍,養(yǎng)血柔肝,緩中止痛;竹茹,清熱涼血,化痰止吐;旋復花,消痰下氣,軟堅行水;半夏,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代赭石,平肝鎮(zhèn)逆,涼血止血;生甘草,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緩急止痛,調和諸藥。諸藥升降并調,疏肝利膽,和胃止痛,降逆止嘔,調補脾胃,能夠有效改善幽門功能,抑制膽汁反流,治療效果顯著。如能根據(jù)患者癥狀效果更佳。疼痛明顯者加延胡索、生蒲黃,止血化瘀,通淋鎮(zhèn)痛;脾胃虛弱者加黨參、黃芪、白術,補中益氣,健脾益肺;脾胃熱盛者加蒲公英、黃芩,清熱解毒,消腫散結;呃逆、泛酸者加黃連、吳茱萸,散寒止痛,降逆止嘔。
綜上所述,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的臨床效果滿意,值得應運用。
1 朱曉燕,朱生梁.胃食管反流病辯證分型與食管24小時PH值及膽汁檢測的相關性分析〔J〕.中醫(yī)雜志,2006;47(2):128-30.
2 楊從容.中醫(yī)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8):31.
3 張建波.疏肝清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60例〔J〕.陜西中醫(yī),2010;31(6):686-7.
4 盧紹城.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100例〔J〕.福建中醫(yī)藥,2009;40(1):38-9.
5 劉 惠,楊 靜.疏肝和胃湯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33例〔J〕.陜西中醫(yī),2008;29(9):1187-8.
6 黃國升.柴胡疏肝湯加味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86例〔J〕.中國中醫(yī)急癥,2006;15(4):424-5.
7 張康勇.疏肝和胃湯治療膽汁返流性胃炎64例〔J〕.內蒙古中醫(yī)藥,2011;30(17):55-6.
8 楊建宏.溫膽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治療膽汁反流性胃炎120例〔J〕.實用中醫(yī)內科雜志,2010;24(1):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