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熙
(廣州華南商貿(mào)職業(yè)學院 應用外語系,廣東 廣州 510000)
自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國內(nèi)外對于“隱喻”的研究可謂熱力不減.一方面是因為隱喻現(xiàn)象本身十分豐富、有趣,二是因為傳統(tǒng)的隱喻研究把隱喻當作一種修辭手段,而現(xiàn)代隱喻研究則把隱喻看成是一種認知現(xiàn)象(束定芳,2001).隱喻普遍存在于語言當中,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不同的語言中,相同的隱喻表達體現(xiàn)了人類相似的體驗和對世界的認識,而不同的隱喻表達則體現(xiàn)了人類對于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取向.本文嘗試將概念隱喻理論運用到政治語篇中,通過對中美國兩國領導人的新年賀詞中概念隱喻的對比分析,尋找其相似點與不同點,進而討論隱藏于其背后的文化因素.
概念隱喻的理論源于Lakoff和Johnson的《Metaphors We Live By》一書.在這本書中,他們首次將隱喻與人類認知體系聯(lián)系起來,指出在我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隱喻,無論是在語言里,還是在我們的思想和行為中(Lakoff和Johnson,1980).概念隱喻理論認為隱喻是一種以抽象的意象圖式為基礎的映射(mapping),即從一個比較熟悉的、具體的、易于理解的始源域(source domain即喻體),映射到一個不太熟悉的、抽象的、較難理解的目標域(target domain即本體).通過跨域映射,人們用自己熟悉的認知域來認識不熟悉的認知域,以達到對客觀世界的認識.
概念隱喻一般可分為:結(jié)構(gòu)隱喻(structuralmetaphor)、方位隱喻(orientational metaphor)和實體隱喻(ontological metaphor)三類.
(1)結(jié)構(gòu)隱喻是概念隱喻的一種,是指以一種概念的結(jié)構(gòu)構(gòu)造另一種概念,使兩種概念相疊加,用較為熟知的、具體的概念詞語談論不熟悉的概念.兩個概念的認知域雖然不同,但它們的結(jié)構(gòu)保持不變,即各自的構(gòu)成成分存在著有規(guī)律的對應關系.
E.g.The Internet is a highway.
E.g.Time ismoney.
(2)方位隱喻(也稱“空間隱喻”)源自人類與大自然長期的互相作用,是用人們最熟知的基本概念:上—下、前—后、深—淺、中心—邊緣等空間概念來組織另外一種概念系統(tǒng)(束定芳,2001).在人類的實際生活中,有關good is up,bad is down;happy is up,sad is down;more is up,less is down等的概念隱喻表達不盡其數(shù).
E.g.Iam feeling down.
E.g.Price are still growing up.
(3)實體隱喻是把行為、思想和感情等抽象的事物看作實體或物質(zhì)的隱喻.Lakoff和Johnson認為人們往往將心智中關于物質(zhì)世界的體驗映射到更加復雜的抽象概念上,實現(xiàn)對抽象概念的理解、量化和推理,將抽象經(jīng)驗視作實體(entity)或物質(zhì)(substance),并通過后者理解前者.
Lakoff和Johnson還進一步將實體隱喻分為:實體隱喻、容器隱喻和擬人隱喻.
這里的實體隱喻指的是,將一個抽象的概念看作是一個具體的實體.例如:人腦是一臺機器.I am a little rusty today.容器隱喻是將人的經(jīng)驗看作是一個容器.例如:He is in love.擬人隱喻是最明顯的隱喻,是指將物體當成人來描述.例如:My teeth don’t like sour apples.
根據(jù)具體的語料和文化背景,概念隱喻還可以更加的細化.例如:結(jié)構(gòu)隱喻中有自然隱喻、建設隱喻、戰(zhàn)爭隱喻等;方位隱喻中有旅途隱喻、圓圈隱喻等;實體隱喻中有容器隱喻、擬人隱喻等.
本文采用的語料分別是奧巴馬2012新年賀詞和胡錦濤2012年新年賀詞.為保證語料的正確性,胡錦濤2012年新年賀詞下載自新華網(wǎng)(http://www.news.cn),奧巴馬2012新年賀詞下載自中國日報網(wǎng)(http://www.Chinadaily.com.cn).
在本文中,筆者采用了Steen的“五步隱喻辨認法”來辨認和分析語料中的隱喻.“五步隱喻辨認法”內(nèi)容如下:辨認隱喻焦點(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focus);辨認隱喻概念(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idea);辨認隱喻比喻(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 comparison);辨認不完整命題(Identification of incomplete prepositions);辨認隱喻映射(Identification ofmetaphormapping)(Steen,2002).
筆者根據(jù)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和Steen的“五步隱喻辨認法”,從兩篇語料中找出概念隱喻.經(jīng)過仔細的研究,兩篇新年賀詞中的隱喻現(xiàn)象十分豐富,中文賀詞中共有38處隱喻,英文賀詞中共有42處隱喻.雖然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針對的是英文,但是通過筆者的觀察,概念隱喻在中文中也十分常見.可見,Lakoff和Johnson的“隱喻普遍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僅存在于思想和行動中,還存在于語言中”在中文中也得到了印證.
(1)2012年的新年鐘聲即將敲響.在這辭舊迎新的美好時刻,我很高興通過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和中央電視臺,向全國各族人民,向香港特別行政區(qū)同胞和澳門特別行政區(qū)同胞,向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向世界各國的朋友們,致以新年的祝福!
在(1)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幾個概念隱喻.首先,“新年”和“辭舊迎新”中的“新”字是中國人民積極樂觀的映射.“通過”是一個空間隱喻,而“同胞”則是一個自然隱喻.“同胞”將來自同一國家的人民比作同一株植物的細胞,以此來喻示全世界的華人骨肉相親,關系緊密.
(2)2012年是中國“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和艱巨繁重的國內(nèi)改革發(fā)展穩(wěn)定任務,中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銳意進取,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經(jīng)濟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中國加強同各國的交流合作,積極參與促進世界經(jīng)濟增長和金融穩(wěn)定、完善全球經(jīng)濟治理、解決國際和地區(qū)熱點問題等國際合作,為促進人類和平與發(fā)展作出了新的貢獻.
在(2)這句話中,出現(xiàn)了幾個概念隱喻.首先,“開局”是將“十二五”時期映射為一盤棋局.“建設”是建設隱喻,這里把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比作一場建設,需要全國人民一起努力來實現(xiàn).“發(fā)展”、“增長”、“穩(wěn)定”是方位隱喻,以此喻示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一樣,希望世界經(jīng)濟景氣.
通過對實例進行對比分析,中英文賀詞在語料庫中都各自發(fā)現(xiàn)5類概念隱喻,具體如下(表1、表2):從表1和表2中,我們可以看到在中文語料中有5種概念隱喻,分別是:旅途隱喻、生物隱喻、建設隱喻、戰(zhàn)爭隱喻和圓圈隱喻.而在英文語料中則是:旅途隱喻、生物隱喻、學生隱喻、戰(zhàn)爭隱喻和家庭隱喻.
表1 中文語料中概念隱喻的主要類別
表2 英文語料中概念隱喻的主要類別
2.3.1 中文語料中概念隱喻實例
2.3.1 .1 旅途隱喻
A.社會發(fā)展是一段旅途
(3)中國將繼續(xù)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終不渝走和平發(fā)展道路.(胡,2011.12.31)
(4)加快推進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鞏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良好勢頭.(胡,2011.12.31)
(5)我相信,只要各國人民戮力同心、同舟共濟,我們一定能夠戰(zhàn)勝前進道路上的各種困難和風險,在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征程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胡,2011.12.31)
從以上例子中,我們可看到諸如“和平發(fā)展道路”、“前進道路”、“征程”、“邁出步伐”等隱喻.這里是將始源域“旅途”映射在目標域“社會發(fā)展”上.把社會的發(fā)展進步比作一段富有挑戰(zhàn)性的旅程,當中會有阻礙,有進步,有終點.全體中國人民一起在建設中國的旅程上克服種種困難去達到最終的目標.
B.共產(chǎn)主義理論是向?qū)?/p>
(6)在新的一年里,我們將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fā)展觀.(胡,2011.12.31)
在中文語料中,將社會發(fā)展比作一段旅程,而社會建設是由“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等”共產(chǎn)主義理論來指導的.
2.3.1 .2 生物隱喻
(7)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鞏固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良好勢頭.(胡,2011.12.31)
(8)同廣大香港同胞、澳門同胞攜手努力,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wěn)定.(胡,2011.12.31)
(9)在推動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的征程上不斷邁出新的步伐.(胡,2011.12.31)
在以上例子中,將中國、香港、澳門、世界比作大樹,“繁榮”表示這些國家和地區(qū)社會蓬勃發(fā)展,經(jīng)濟急速增長.
2.3.1 .3 建設隱喻
(10)中國人民同心協(xié)力、銳意進取,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經(jīng)濟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胡,2011.12.31)
(11)繼續(xù)處理好保持經(jīng)濟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調(diào)整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管理通脹預期的關系,加快推進經(jīng)濟發(fā)展方式轉(zhuǎn)變和經(jīng)濟結(jié)構(gòu)調(diào)整.(胡,2011.12.31)
(12)……繼續(xù)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經(jīng)濟保持平穩(wěn)較快發(fā)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取得新進展.(胡,2011.12.31)
在以上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到語料中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比作一場“建設”,將“小康社會”比作這場建設的“目標”.而這場建設需要設計者、管理者和建設者付出智慧和努力才能完成.
2.3.1 .4 戰(zhàn)爭隱喻
(13)和平、發(fā)展、合作是時代的呼喚,是各國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胡,2011.12.31)
(14)世界和平與發(fā)展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zhàn).(胡,2011.12.31)
(15)始終不渝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胡,2011.12.31)
以上例子中將“維護世界和平、發(fā)展”比作一場“戰(zhàn)斗”,把“開放”比作打贏這場戰(zhàn)斗的“戰(zhàn)略”.這里表明中國人民與世界人民有共同的利益,中國人民愿意以互利共贏的開放戰(zhàn)略,與世界人民一道為維護世界和平貢獻力量.
2.3.1 .5 圓圈隱喻
(16)中國將繼續(xù)恪守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fā)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胡,2011.12.31)
此處將國家比作一個圓圈,中國人民在一起和諧生活如同一個家庭.其他國家則在圓圈之外.此處談及的“外交”表明中國人民愿意打開國門,積極與其他國家的人民交流,共同謀求發(fā)展.
2.3.2 英文語料中概念隱喻實例
2.3.2 .1 旅途隱喻
A.國家發(fā)展是一段旅途
(17)We stood by our friends and alli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volutions.(Obama,December 31,2011)
(18)And we began to see signs of economic recovery here at home,even as toomany Americans are still struggling to get ahead.(Obama,December 31,2011)
(19)We willmove this country forward and guarantee every American the opportunities they deserve.(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我們看到一些表示前進,穿越的詞,例如:“through”,“ahead”,“forward”.在這些句子中,將國家的發(fā)展比作一個人旅途,要達到目的地,必須一直向前;路途中可能會遇到各種阻礙,但只要是認定目標,找準方向,便一定能達到最終的目的地.
B.公平是旅途的終點
(20)Ipromise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make America a place where hard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rewarded–one where everyone has a fair shot and everyone does their fair share.(Obama,December 31,2011)
這里將“公平”比作旅途的“終點”.美國人民正在實現(xiàn)社會公平的旅途中,以上例子中的“fair”表明,美國人民希望把美國社會建設成為公平、正義的國家.
2.3.2 .2 生物隱喻
(21)I'm hopeful that we have what it takes to face that change and come out even stronger– to grow our economy.(Obama,December 31,2011)
此處將美國經(jīng)濟比作一棵樹,美國人民希望通過做出一些改變,使得經(jīng)濟如大樹一樣,蓬勃生長.
2.3.2 .3 學生隱喻
(22)Through email and Twitter and over the phone,you let your representatives know whatwas at stake.(Obama,December 31,2011)以上例句中的“know”是學生隱喻,此處將國會議員比作學生.好學生應該好學,而且虛心求教.這里說的是,要讓代表人民的國會議員知道什么才是最重要的,以此能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為人民謀幸福.
2.3.2 .4 戰(zhàn)爭隱喻
(23)We stood by our friends and allies around the world through natural disasters and revolutions.(Obama,December 31,2011)
(24)…,we've got some difficult debates and some tough fights to come.(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allies”,“fights”等詞均為戰(zhàn)爭隱喻.此處將自然災害和變革比作“戰(zhàn)爭”,將世界各國人民比作“盟友”.要戰(zhàn)勝自然災難、應對變革、復蘇經(jīng)濟,必須與各國人民一道努力.
2.3.2 .5 家庭隱喻
A.政府是一位父親
(25)As President,I promise to do everything I can to make America a place where hard work and responsibility are rewarded.(Obama,December 31,2011)
(26)… what kind of country we want to be,and what kind of world we want our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 to grow up in.(Obama,December 31,2011)
在以上例子中,“promise”,“want”表示奧巴馬政府如一個負責任的父親,十分關心和支持他的孩子,希望將美國建設成為一個處處體現(xiàn)公平的國家,一個適合下一代生活的地方.
B.公民是兄弟姐妹
(27)And I'm confident that if we work together,and if you keep reminding folks in Washington what's at stake …(Obama,December 31,2011)
以上例子中的“folks”是家庭隱喻,把“美國公民”比作“兄弟姐妹”,互相提醒,使清晰認識到現(xiàn)階段什么才是最重要的.
旅途隱喻、生物隱喻是兩篇語料中共有的;戰(zhàn)爭隱喻是兩種語料中共有,但內(nèi)涵是有所不同的.盡管隱喻的使用很普遍,但是在選擇具體的隱喻解讀世界的時候,隱喻還是顯示出它的具體文化性.下面將就兩篇語料中相似隱喻中所含的不同文化作出分析.
3.1.1 旅途隱喻
比較中英語料中的旅途隱喻可以得出以下結(jié)論:第一,旅途隱喻在中文語料中使用更多;第二,“發(fā)展”在兩篇語料中都被比作“旅途”,但在中文語料中,“旅途”的向?qū)恰肮伯a(chǎn)主義理論”,而在英文語料中,“旅途”的向?qū)t是“信念”,“旅途”的目的地是“公平和正義”.
在中文語料中,始源域“社會建設”映射目標域“旅行者”;而在英文難語料中,目標域則是“國家及其公民”.除此之外,中文語料中以“共產(chǎn)主義理論”為指導,而英文語料則以“信念”為指導.中國領導人認為,堅持社會主義建設可實現(xiàn)小康社會;而美國領導人則堅持認為,只有走過由各種成就組成的旅程之后,最終將能夠?qū)崿F(xiàn)公平和正義.
3.1.2 生物隱喻
中文語料中,將“香港”、“澳門”以及“世界”等實體比作樹木,中國領導人在語料中表達了希望這些地區(qū)繁榮穩(wěn)定如大樹一樣生機勃勃.而在英文語料中,則將“經(jīng)濟”這一抽象概念比作樹木,美國領導人在語料中表達了對當前經(jīng)濟現(xiàn)狀的不滿,希望通過一些改變,使得經(jīng)濟如大樹一樣長勢良好.
3.1.3 戰(zhàn)爭隱喻
中文語料中將“維護世界和平”比作一場“戰(zhàn)爭”,把“互利共贏的開放”比作戰(zhàn)略;而在英文語料中,將“對抗自然災害和變革”比作一場“戰(zhàn)爭”,把世界各國人民比作“盟友”,只有與世界人民一道齊心協(xié)力,才能戰(zhàn)勝自然災害,從容應對社會變革.
建設隱喻和圓圈隱喻是中文語料中特有的.學生隱喻和家庭隱喻是英文語料中特有的.
3.2.1 圓圈隱喻與家庭隱喻
在中文語料中,將“國家”比作一個“圓圈”,“共產(chǎn)黨”是圓圈的“中心”,全國人民圍繞在這個中心周圍組成一個堅實的圓圈,一致對外.而在英文語料中則是將“國家”比作一個家庭,政府是家庭里的“父親”,公民則是家庭里的“兄弟姐妹”.
胡錦濤主席在賀詞中用圓圈隱喻來激勵各族人民統(tǒng)一思想,團結(jié)在黨中央周圍,沿著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實現(xiàn)小康社會、和諧社會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而努力.
奧巴馬總統(tǒng)在賀詞中則用“家庭”隱喻來宣傳西方的民主、自由、法制等價值觀.政府如同父親一樣肩負責任,處處維護孩子的平等權利.奧巴馬同時極力強調(diào)反恐戰(zhàn)爭是捍衛(wèi)正義的戰(zhàn)爭,為美國政府樹立正義道德權威的“父親”形象.
3.2.2 建設隱喻和學生隱喻
建設隱喻是中文語料中所特有的.語料中,將“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比作一場“建設”,將實現(xiàn)“小康社會”作為“建設的目標”.胡錦濤主席在語料中用建設隱喻來號召全國人民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中來,為建設人民安居樂業(yè),生活富足的小康社會添磚加瓦,辛勤勞動.
學生隱喻是英文語料中所特有的.語料中,將“國會議員”比作學生.語料中,多次出現(xiàn)國會議員,國會議員代表公民,也代表政府.要使國家各項制度、各種措施能為公民謀福利,為國家發(fā)展添動力,國會議員就必須認真學習,了解現(xiàn)階段對于穩(wěn)定社會、發(fā)展經(jīng)濟、造福國民的最重要是什么.
經(jīng)過對中美兩國領導人新年賀詞中的隱喻進行對比分析,研究結(jié)果表明:中美領導人語料中的共同概念隱喻有:旅途隱喻、戰(zhàn)爭隱喻、建筑隱喻、和家庭隱喻;圓圈隱喻是中國語料所特有的,而宗教隱喻是美國語料所特有的;雖然中美領導人語料存在一些共同的概念隱喻,但具體內(nèi)容卻不同.其隱喻表達的相同之處在于人類一些相似的世界觀和認識觀,不同之處在于社會、政治、文化方面的不同取向.此外,在對比研究概念隱喻時,作者發(fā)現(xiàn)隱喻在構(gòu)建意識形態(tài)方面具有強大作用,中美兩國歷任國家領導人都喜歡運用大量隱喻來表達自己的政治思想和立場,都喜歡運用人們所熟悉的概念映射抽象的、陌生的政治概念,以達到說服、感染和激勵民眾的目的.
筆者希望本對比研究有助于中美政治和文化的進一步研究,對政治語篇的翻譯工作提供一些有意義參考.在英語教學中,通過增進學生對美國等西方國家文化的深入了解,有助于學生更全面地掌握和理解英語語言.本對比研究作為隱喻研究的嘗試,還可以從社會語言學等多個角度進行相關的深入探討.
[1]束定芳.論隱喻的認知功能[J].外語研究,2001,(2).
[2]Steen,G.Identifying Metaphor in Language:a Cognitive Approach[J].Style 36(3),2002 .
[3]George Lakoff& Mark Johnson.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4]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Ml.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5]胡錦濤.共同促進世界和平與發(fā)展(2012年新年賀詞)[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1 -12/31/c_111350298.htm,2011 -12 -31.
[6]Obama.Working Together in the New Year(2012年新年賀詞) [EB/OL].http://www.chinadaily.com.cn/language_tips/auvideo/2012 - 01/04/content_14378226.htm,201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