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壽慶 王靜波
隨著青光眼研究的進展,晝夜眼壓的波動與青光眼的關系越來越被重視,研究越來越多,而有關的中醫(yī)研究尚未見到。本課題擬通過臨床觀察正常人群及非正常人群的晝夜眼壓變化,從中醫(yī)臟腑理論角度探討晝夜眼壓波動生理性與病理性變化規(guī)律,為臨床各類青光眼的治療提供理論依據(jù)。
可疑及確診的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51例74只眼,來源于2005年至2010年在山東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和濰坊眼科醫(yī)院門診就診及住院治療的患者。男31例43只眼,女20例31只眼,年齡<40歲18例,>40歲33例。所有患者納入研究期間未用降眼壓藥物或停用降眼壓藥物1個月。
測量納入病例的24小時眼壓(Goldmann眼壓計,同一患者由一人測量),取容易測量且能反映眼壓波動大體趨勢的7個時間點進行,分別是6時、8時、11時、14時、17時、20時、22時。6時眼壓在患者起床前至床前測量。根據(jù)眼壓結果將病例分為<8 mmHg組和≥8 mmHg組(1 mmHg=0.133 kPa)。
所有數(shù)據(jù)采用SPSS 13.0統(tǒng)計軟件進行處理。眼壓波動<8 mmHg組和眼壓波動≥8 mmHg組間均數(shù)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ANOVA),各時間點之間的兩兩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認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以所有74只眼為對象進行統(tǒng)計,眼壓峰值出現(xiàn)在 6 時,為(23.14±3.45)mmHg,與 8 時、11 時、14時、20 時、22 時比較,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余各時間點之間無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P>0.05)(表1,表 2)。
眼壓波動<8 mmHg組,6時的眼壓最高,為(22.37±3.11)mmHg,與 8 時、11 時、14 時、20 時、22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其余各時間點之間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P>0.05)(表 1,表 3)。
眼壓波動≥8 mmHg組,最高眼壓也出現(xiàn)在6時,為(24.34±3.66)mmHg,與 8 時、11 時、14 時、20時、22時比較皆有統(tǒng)計學意義的差異(P<0.01)。8時、17時的眼壓與20時、22時結果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各時間點之間的差異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表 1,表 4)。
從以上數(shù)據(jù)分析,眼壓最高峰都在6時出現(xiàn),但正常眼壓波動與異常眼壓波動趨勢不完全相同,在眼壓波動≥8 mmHg組,8時、17時眼壓又出現(xiàn)小高峰;異常眼壓波動的影響因素較多,因此出現(xiàn)與正常眼壓波動趨勢不完全相同的結果。
表1 各組確診/可疑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晝夜眼壓情況(,mmHg)(1 mmHg=0.133 kPa)
表1 各組確診/可疑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患者晝夜眼壓情況(,mmHg)(1 mmHg=0.133 kPa)
注:A組:眼壓波動<8 mmHg組;B組:眼壓波動≥8 mmHg組。
組別 眼數(shù)/只各時間點眼壓值6時 8時 11時 14時 17時 20時 22時A 組 45 22.37±3.11 18.81±3.54 20.00±4.03 19.11±4.23 19.50±4.02 19.16±3.95 18.87±3.37 B 組 29 24.34±3.66 21.10±4.36 19.86±4.62 19.40±4.83 20.66±3.87 18.47±2.84 18.52±2.98 A+B 組 74 23.14±3.45 19.71±4.01 19.94±4.24 19.22±4.44 19.95±3.98 18.89±3.55 18.73±3.21
表2 所有觀察病例各時間點眼壓比較的P值(眼數(shù)=74只)
表3 眼壓波動<8 mmHg組各時間點眼壓比較的P值(眼數(shù)=45只)(1 mmHg=0.133 kPa)
表4 眼壓波動≥8 mmHg組各時間點眼壓比較的P值(眼數(shù)=29只)(1 mmHg=0.133 kPa)
眼壓波動<8 mmHg組與≥8 mmHg組眼壓比較,6 時、8 時處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其余時間點眼壓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表 1,表5)。 2 組眼壓最大差值分別為(5.75±1.33) mmHg、(10.38±1.56) mmH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表5 眼壓波動<8 mmHg組與≥8 mmHg組各時間點眼壓比較的P值(1 mmHg=0.133 kPa)
目前為止,高眼壓仍是造成青光眼性視神經(jīng)損害的唯一被確認的危險因素,多年來,降低眼壓幾乎是原發(fā)性開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的唯一治療方法〔1〕。 但臨床觀察到,部分青光眼即使眼壓降至正常視野損害仍在進展。新近研究顯示,較大的晝夜眼壓波動是一重要的獨立危險因素,是導致視野損害進展的主要原因〔2-3〕;而許多在正常上班時間測眼壓為21 mmHg以下但視野仍呈進行性損害的患者,24 h眼壓測量發(fā)現(xiàn)約半數(shù)以上均出現(xiàn)21 mmHg以上的峰眼壓,而且大多出現(xiàn)在上午8點以前或下午5點以后〔4〕;部分正常眼壓性青光眼患者實際上是在夜間出現(xiàn)了超過正常范圍的眼壓高峰,而這高峰正是造成該類患者視野損害的主要原因。
隨著青光眼研究的進展,晝夜眼壓的波動與青光眼的關系,越來越被重視,研究越來越多,以往中醫(yī)對青光眼的研究是以分析其發(fā)病原因及臨床癥狀,整體辨證為基礎,近期開始關注視神經(jīng)保護,但對青光眼深入的中醫(yī)病因病機研究仍較少。
我們古人早在兩千多年前已認識到了這種人體晝夜的變化現(xiàn)象,中醫(yī)學認為自然界的周期節(jié)律性變化,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人體,而人體也具有相應的周期節(jié)律性變化;人體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與自然界周期性的節(jié)律變化有密切關系;中醫(yī)學者運用五運六氣推斷疾病的流行趨勢,為防治疾病提供參考?!端貑枴ど鷼馔ㄌ煺摗费裕骸瓣枤庹摺R蝗斩魍?,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闭f明人體陽氣隨晝夜推移而呈盛衰變化。時辰與臟腑經(jīng)脈有密切關系,每一臟腑和經(jīng)脈之氣,都在一天中特定的時辰內(nèi),表現(xiàn)出相對旺盛,從而影響人的生理和病理,也影響對疾病的診斷與治療〔5〕。
生理上,經(jīng)曰“諸脈者皆屬于目”,肝經(jīng)的本經(jīng)直接上連目系,為肝氣上達于目建立了最直接的通道,十二經(jīng)脈之中,肝之經(jīng)脈與眼的關系最為密切〔6〕。從病理上,肝之病機以肝氣常郁,肝陽易亢,陰血常虧為特點。肝氣不動則瘀,在目則為神水的積滯,神水的積滯是“五風內(nèi)障”的主要發(fā)病原因,眼球變硬則是神水積滯的具體表現(xiàn);肝氣郁與七情內(nèi)傷關系密切,七情中怒是肝郁的主要因素,《證治準繩》在論及綠風內(nèi)障時提到“雖曰頭風所致,亦由痰濕所致,火郁憂思,忿怒之過……蓋久郁則熱勝,熱勝則肝木之風邪起,故瞳愈散愈黃……大凡病道綠風,危極矣。”現(xiàn)代中醫(yī)學認為五風內(nèi)障的病因病機以陰陽偏盛,氣機失常,諸種因素導致氣血失和,經(jīng)脈不利,目中玄府閉塞,氣滯血瘀,神水積滯釀成。
本文探討了正常波動眼壓與異常波動眼壓的變化趨勢,通過兩組對照及7個時間點的兩兩對比發(fā)現(xiàn),峰眼壓在早上未起床前出現(xiàn)是正常波動眼壓與異常波動眼壓的共同點。這為我們臨床上出現(xiàn)部分青光眼即使眼壓降至正常視野損害仍在進展的現(xiàn)象提供了理論依據(jù)。一日之中肝氣旺于寅卯,目內(nèi)房水的變化是人體內(nèi)在臟腑狀態(tài)的反映,本研究典型的日波動峰值在早上,大多數(shù)人在清晨眼壓最高,這恰與肝氣所主時辰吻合,說明房水的分泌與肝氣關系密切(限于條件,我們沒有測量患者的夜間至凌晨的眼壓,因此不能確定是否患者的6時眼壓就是最高,有待進一步研究)。生理性眼壓波動的峰值出現(xiàn)在早上,這與肝氣的生發(fā)之性有關,與中醫(yī)理論相通。異常眼壓波動中最高點是早上起床以前,另外17時與其他時間點比較有差異,而《內(nèi)經(jīng)》謂“肝病者,平旦慧,下晡甚,夜半靜”,肝病者,下午重,早上起床后較輕,這與我們的研究有相同的地方,但又不盡相同。房水分泌增加,而排出不變的話就表現(xiàn)出眼壓升高,若陰平陽秘,肝氣不瘀滯,排出也增加,則眼壓不高,若排出受阻,則眼壓升高。中醫(yī)時間醫(yī)學以人體為一整體,重視對人體節(jié)律活動的綜合觀察與描述,如人體陰陽生理年節(jié)律,氣血盈虧月節(jié)律和五臟病自然史節(jié)律等,所論陰陽、氣血和五臟等分別是人體多種組織功能的綜合代表。以五臟為例,不僅包括五臟本臟,還包括與五臟相關的五體、九竅、六腑等,而有關五臟生理節(jié)律也就包括了所有臟象學說內(nèi)容。對于人體節(jié)律的形成,中醫(yī)注重人體各種器官組織功能活動相互之間的作用,認為五臟節(jié)律的形成是臟器本身變化和臟腑之間作用變化的綜合作用的結果,并以五行生克學說闡釋之。又如陰陽節(jié)律,是陰陽雙方互為影響,互為消長而形成的。這些均說明中醫(yī)以研究人體綜合節(jié)律為主。因此,我們提出,眼壓生理性波動與病理性波動有其一致性:眼壓的升高與房水的分泌有關〔7〕,而房水分泌的增加又與肝的陰陽調(diào)節(jié)有關;在生理情況下分泌增加則排出也增加,而病理情況下分泌增加而排出減少,所以眼壓高峰時更高。青光眼患者在出現(xiàn)了病理性眼壓波動時,其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8〕,不可能用單一的微觀物質(zhì)來解釋他,也不能單純地通過單一的臟腑來辨證論治,而應該著重于肝,整體辨證,這樣才符合中醫(yī)的整體辨證思維。
[1]Schwartz K,Budenz D.Current management of glaucoma[J].CurrOpin Ophthalmol, 2004, 15(2): 119-126.
[2]Asrani S,Zeimer R,Wilensky J,et al.Large dinurnal fluctuation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 are an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in patients with glaucoma[J].J Glaucoma, 2000, 9(6): 487-488.
[3]Romanet JP,Maurent-Palombi K,No?l C,et al.Nyctohemeral variations in intraocular pressure[J].J Fr Ophtalmol, 2004 Sep;27 Spec No 2:2S19-2S26.
[4]Wilensky JT.The role of diurnal presure measurements in the management of open angle glaucoma[J].Curr Opin Ophthalmol, 2004,15(2): 90-92.
[5]王洪圖,吳澤林.時辰與臟腑經(jīng)脈關系及臨床應用[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1989(3):139.
[6]胥林波,陳曉莉,段俊國,等.針刺肝膽經(jīng)原穴對眼多焦視網(wǎng)膜電圖影響的研究[J].中國實用眼科雜志,2004,22(2):150.
[7]李志輝.青光眼[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99:28-33.
[8]申尊茂.血壓、眼壓與視功能的關系[J].實用眼科雜志,1984,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