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 波 李曉花
閆波:女,大專,主管護師,護士長
急診科主要收治急、危、重癥病人,由于其工作節(jié)奏快、工作量大、多學科綜合等原因,具有高風險、不穩(wěn)定、無規(guī)律等特征,要求急診科護士長期在高度緊張狀態(tài)下工作,這可能會導致身心疾?。?]。本文通過調查了解急診科護士的心理狀況,分析影響其心理健康的相關因素,并探討相應的應對措施?,F將結果報道如下。
1.1 調查對象 2011年11~12月選擇本地區(qū)5所醫(yī)院急診科護士122 名,其中男18 名,女104 名。年齡20~47 歲,平均(28.4 ±7.2)歲。急診科護齡2~23年,平均(7.8 ±4.4)年。學歷:中專17 名(13.9%),大專42 名(34.4%),本科及以上63 名(51.6%)。職稱:護士19 名(15.6%),護師57 名(46.7%),主管護師40 名(32.8%),副主任護師6 名(4.9%)。同時選擇相同醫(yī)院其他科室的護士90 名作為對照組,男8 名,女82名。年齡21~47 歲,平均(28.2 ±7.3)歲。護齡2~22年,平均(7.7 ±4.3)年。學歷:中專11 名(12.2%),大專37 名(41.1%),本科及以上42名(46.7%)。職稱:護士14名(15.6%),護師42 名(46.7%),主管護師29 名(32.3%),副主任護師5 名(5.6%)。其年齡、性別、學歷、職稱等構成比無統計學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1.2 調查方法
1.2.1 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事先由各醫(yī)院護理部下發(fā)通知,告知調查對象研究目的和意義,征得調查對象的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分為4 部分:(1)癥狀自評量表[2](SCL-90),由90 個項目組成,分別評定總分和10 個因子分,10 個因子分分別為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zhí)、精神病性和其他附加因子,每個項目采用Likert 5 級記分法(0 =從無,1 =輕度,2 =中度,3 =相當重,4 =嚴重),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健康水平越低。(2)焦慮自評量表[2](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用于評定焦慮病人的主觀感受,共20 項,SAS 的主要評定依據為項目所定義的癥狀出現的頻度,按1~4 級評分,20 項分數累加得到粗分,最高80 分。(3)抑郁自評量表[3](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用于衡量抑郁狀態(tài)的輕重程度及其變化,共20 項,每個項目按1~4 級評分,20 項分數累加得到粗分,最高80 分。
1.2.2 影響因素調查 參考有關文獻[4-6]自行設計影響因素調查問卷,共納入影響因素16 個,涉及護士的專業(yè)水平、工作緊張狀況、瀕死和死亡的刺激、人身安全、家庭和社會支持度、對傳染病的恐懼、工作環(huán)境、自我調節(jié)和應對方式及醫(yī)院管理等多方面的因素。問卷設計完成后對30 名急診科護士進行預調查,根據結果調整內容并確定最終問卷。調查前所有調查人員均經過嚴格的培訓。
1.2.3 病例對照研究設計 結合SCL-90、SAS 和SDS 評分,參照全國正常人常模水平,以±2s 為界,將超出界值的定義為病例組,相同醫(yī)院其他科室的90 名護士為對照組,按病例對照研究的設計要求,通過調查問卷分析其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影響因素。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比較采用u 檢驗,計數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心理狀況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Logistic 回歸。檢驗水準α=0.05。
2.1 急診科護士與全國正常人常模SCL-90 評分比較(表1)
表1 急診科護士與全國正常人常模SCL-90 評分比較(分,)
表1 急診科護士與全國正常人常模SCL-90 評分比較(分,)
因子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恐怖敵對偏執(zhí)精神病性總均分急診科護士(n=122)全國正常人常模(n=1388)u 值 P值2.22 ±2.13 1.37 ±0.48 11.8608<0.001 3.00 ±2.37 1.62 ±0.58 16.7622<0.001 2.65 ±2.01 1.65 ±0.51 14.1084<0.001 3.85 ±2.90 1.50 ±0.59 24.9487<0.001 3.12 ±2.19 1.39 ±0.43 24.5938<0.001 1.29 ±1.11 1.23 ±0.41 1.2620 0.2071 1.55 ±1.07 1.48 ±0.56 1.2020 0.2295 1.61 ±1.26 1.43 ±0.57 2.9197 0.0036 1.36 ±0.96 1.29 ±0.42 1.5253 0.1274 2.34 ±2.15 1.44 ±0.43 12.9582<0.001
2.2 急診科護士與國內常模SAS、SDS 評分比較(表2)
表2 急診科護士與國內常模SAS、SDS 評分比較(分,)
表2 急診科護士與國內常模SAS、SDS 評分比較(分,)
組別急診科護士國內常模u 值P 值例數 SAS 評分 SDS 評分122 36.02 ±15.87 48.39 ±13.94 1158 29.78 ±10.07 41.88 ±10.57 6.2032 6.3369 0.0000<0.001
2.3 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結合SCL-90、SAS、SDS 評分,定義為病例組的護士有28 名,對照組90 名,通過單因素分析,兩組護士在專業(yè)水平、工作緊張狀況、瀕死或死亡現象的刺激、人身安全、對傳染病的恐懼、自我調節(jié)與應對方式等方面差異有顯著性(P<0.05)。見表3。
表3 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例(%)
2.4 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stic 回歸 將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因素納入多元Logistic 回歸分析,得到3 個因素有統計學意義(P<0.05),工作緊張、瀕死或死亡現象刺激和不會自我調節(jié)與應對是急診科護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其OR 值分別為2.010,1.869 和0.486,其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和應對是避免心理問題的主要方式。見表4。
表4 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問題影響因素的多元Logistic 回歸
急診科工作存在“三多”,即危重病人多,突發(fā)事件多,意外死亡多。由于其工作的特殊性,急診科護士長期處于高度緊張的工作狀態(tài)中,護理任務繁重,頻繁承受瀕死或死亡現象的刺激,同時急診科護士還可能存在人身安全等方面的威脅,這讓急診科護士承受著更大的心理壓力。研究表明[4],部分急診科護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如抑郁、焦慮等。造成這種心理健康問題的原因很多,除了工作方面的原因,還可能與家庭和社會支持度不高、護士自我調節(jié)和應對能力低及醫(yī)院管理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通過調查發(fā)現,急診科護士的SCL-90 總評分和其6 個因子評分均高于全國正常人常模水平,說明急診科護士心理健康水平低于全國正常人水平,潛在一定的心理健康問題。通過SAS 和SDS 調查,發(fā)現SAS 和SDS 評分也顯著高于全國常模,提示急診科護士這一群體中發(fā)生焦慮和抑郁的可能性高于正常人。文獻報道[5],大部分護士,尤其是年輕護士缺乏很好的自我調節(jié)能力和應對能力,應該重視他們的心理健康,加強對他們進行心理輔導。對心理健康問題的影響因素進行單因素分析后發(fā)現:專業(yè)水平、工作緊張狀況、瀕死或死亡現象的刺激、人身安全、對傳染病的恐懼、自我調節(jié)與應對方式是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可能原因,這與耿志威[7]報道類似;多元Logistic 回歸表明:工作緊張(OR=2.010)、瀕死或死亡現象刺激(OR=1.869)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與應對方式(OR=0.486)是急診科護士產生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原因,其中學會自我調節(jié),選擇積極的應對方式是心理健康問題的保護因素。
總之,急診科護士的心理健康狀況值得擔憂,為了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生,我們認為應當:(1)對急診科護士實行人性化管理,合理安排值班,減輕工作壓力。(2)提高急診科護士業(yè)務水平和綜合素質,加強急救知識和技能的培訓。(3)動員急診科護士正確面對壓力,學會自我心理調整。(4)加強護患溝通,減少護患沖突,為急診科護士提供必要的人身安全保障。(5)為急診科護士提供消除身心緊張的場所,必要時給予心理咨詢和心理治療。
[1]應菊素,徐國英,張振路.影響急診科護士健康狀況的社會心理因素[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10):721-723.
[2]汪向東,王希林,馬 弘,等主編.心理衛(wèi)生量表評定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31-35,202-205.
[3]王文菁,譚文艷.Zung 抑郁自評量表的因子分析[J].廣東醫(yī)學,2011,32(16):2191-2193.
[4]張彩霞.低年資急診護士搶救時的心理壓力分析及對策[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0,10(32):7897-7898.
[5]呂冬梅.不同應對方式對急診護士心理健康狀況的影響[J].中國護理管理,2010,10(10):31-33.
[6]高興華,張曉晨,王光元,等.急診護士對院前急救護理的心理體驗[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8):776-778.
[7]職志威.急診護士心理壓力原因分析與應對措施[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0,13(12):34-35.